刘表给了刘备什么(刘表对刘备的礼遇之恩)
导语:刘表对刘备心存戒备,为何临终前托孤刘备?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刘备投靠刘表虽然得到厚待,也发挥了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但刘表一直以来对刘备的枭雄作为心存戒备,受猜忌,受排斥,并未真正得到重用。
但是,刘表临终前却托孤刘备,这一变化因何发生呢?
01、刘表治荆州德高望重
汉献帝初平元年,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这一年他49岁,这一年汉帝国中央政权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诸侯纷纷拥兵割据,内战开始。
荆州也难逃乱局,北部被袁绍控制,江南宗族自立武装,势力猖獗。
如此一个烂摊子,刘表初来乍到,如何立足?
他单骑直入宜城,在当地世族豪强的支持下,迅速剿灭宗族势力,稳定荆州秩序。建安五年,已经59岁的刘表又取得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事业达到了顶峰,可谓是“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在灾荒、战乱频发的东汉末年,刘表治理下的荆州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士民殷富。
危难之中,刘表展示出了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02、荆州的权力格局让刘表抗曹陷入孤立
刘表治理荆州虽然卓有成效,但也有啃不下的硬骨头,这便是世族豪强的分权。
庞、黄、蔡、蒯、马、习是荆州的六大豪族,刘表能够统治荆州,与六大家族的支持密不可分。既然依靠他们,就不得不向他们分权,受制于世族豪强的势力。
以刘表和六大豪族为中心的荆州势力集团,围绕与曹操关系的处理分为三大阵营。受到重用的蒯、蔡两大家庭是坚定的“亲曹派”,曾劝谏刘表归附曹操,当然未被采纳。以刘表为代表的外来户阵营,是坚定的“抗曹派”。庞、黄、马、习四家族因为处于权力外围,属于“中立派”。
面对咄咄逼人的“亲曹派”势力,刘表显得孤单力薄。
03、刘表对刘备既拉拢又猜忌
建安六年,刘备投奔刘表,刘备的到来让刘表看到了转机。因为刘备与刘表在政治倾向上有一个共同的、坚不可摧的特点,就是坚决抗曹,而且刘备还具有刘表所欠缺的军事指挥才能。
正在“抗曹”与“亲曹”的较量中焦头烂额的刘表,当然是满怀期望地接纳了刘备,他让刘备带兵驻守军事重镇----新野,以抵御曹操南犯。刘备也不负所托,取得了博望坡之战的胜利。
军事上的胜利让刘备在荆州的人气大增,荆州豪杰归刘备者日益增多。
凡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赢得人气的同时,也招来了刘表的猜忌。
对刘备心存戒备,一方面系刘表本人疑心重所致,另一方面与刘备不肯居人之下的作为更密切相关。
来荆州之前,刘备不管投奔谁,不管别人怎么厚待他,他从没有真正融入到对方的势力之中。
早年,刘备投靠公孙瓒,公孙瓒让刘备出任平原相,谁知刘备却转而投奔徐州牧陶谦。曹操出兵协助刘备从吕布手中夺回妻儿,又上表刘备为左将军,甚至与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仍得不到刘备的归附。不久之后,刘备就参与了抗曹联盟。刘备后又投奔袁绍父子,袁绍派使者隆重迎接,但是在官渡之战中,刘备却置身事外。
纠结于往事,刘表对刘备的猜忌越发加重。但是,又明知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抵制刘备,委以重任又怕管控不了刘备,轻视不用又怕刘备的才干被浪费了。于是,刘表厚待刘备,同时又将刘备排除在荆州权力核心之外,只让他阻挡曹操。
身处尴尬境地的刘备,只能选择隐忍。
04、刘琦给刘备带来转机
刘表晚年,继承人问题引起一场风波。
刘表有三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三子刘修。按说长子继承其位理所当然,但是次子刘琮的母亲是蔡氏家族的女儿,在荆州势力庞大,自然想立刘琮为继承人,并且获得了大部分“亲曹派”的支持。
处于风口浪尖的刘琦转而寻求“抗曹派”刘备集团的支持,诸葛亮出谋让刘琦暂时避开风波。建安十三年,刘琦请求外调出任江夏太守,以此避祸。
05、刘表临终托孤选择了刘备
刘表在病重之时,对刘备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让刘备从新野改屯樊城,临近襄阳,有利于钳制荆州势力集团中的亲曹势力,也有利于成为抗曹的屏障。
临终时,刘表选择了托孤刘备,希望刘备辅佐刘琦、刘琮二子。
从心存戒备到临终托孤,刘表这一变化也是因时因势而为。溯源君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从局势看,荆州势力集团中的亲曹势力根深蒂固、影响深远,自己死后必定会投降曹操,他不愿意让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白白交给了曹操。基于此,他要扶植“抗曹派”刘备的势力,以此抗衡亲曹势力。
二是从内部看,刘琦与刘备联合,此举亦可安抚刘琦,避免刘琦因继承问题心生怨恨,进而攻击刘琮。即使刘琦与刘琮发生冲突,刘备作为托孤重臣也可以在中间调停。
三是从儒家道义看,刘表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对废长立幼必然心生愧疚,而此时刘琦与刘备联合,刘表心中信重的天平自然向刘备一方倾斜。
您怎么认为呢?欢迎留言讨论。
参考书目:《三国志》《国家人文历史》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苹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