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关中风怎么恢复)
导语:《黄帝内经》:万病之首,中风有8种!切莫忽视,且看且珍惜
一.中风概述1.风邪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首要因素,是得病万恶之首,且变化多端,来去迅速。
2.风邪常滞留于皮肤,会让腠理(皮肤之间的缝隙)开合失常,经脉不能通调于内,卫气不能发泄于外。
3.在腠理开合失常的情况下,一当开张,则阳气外泄而使人恶寒,要是一直紧闭,则阳气内郁而使身热烦闷,继而表现为食欲不振,肌肉消瘦。
4.风邪进入到胃经后,如果病人身体肥胖,腠理紧致,风邪就不容易外泄,成为内热,表现为眼珠发黄;如果病人瘦弱,腠理疏松,阳气易外泄,人会感到寒冷切时常流泪。
5.风邪如果从小肠经或膀胱经侵入人体,会使得卫气凝涩运行不通利,肌肉肿胀而产生溃烂,并且肌肉会逐渐麻木不知痒痛。
二.何为偏风1.无论是络,经,脏,腑,只要风邪从其门户(即五脏六腑的腧穴),就成为偏风。
2.风邪由风府穴侵入大脑,即脑偏风(症状:头部剧痛,痛连齿颊,发热抽搐)。
3.风邪侵入头部累及目系,就成为目风病(症状:两眼畏惧风寒)。
4.睡觉着凉,并且饮酒之后感受风邪,就成为漏风病(症状:不论冬夏,额上常常大汗淋漓,喘息,口渴,不能劳作)。
5.行房汗出时感受风邪,成为内风病(症状:咳嗽而面赤)。
6.刚洗过头时感受风邪,就成为首风病(症状:头痛恶风,头面多汗,或眩晕,或偏头痛)。
7.风邪久留不去,伤及脾胃,就形成肠风或飧泄病(症状: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
8.风邪停留于腠理,则成为泄风病(症状与漏风病类似,同时还身痛而寒冷)。
三.7种中风(多汗恶风是共症)1.肺风:多汗恶风,面色淡白,不时咳嗽气短,白天减轻,傍晚加重,诊察时往往眉间可出现白色。
2.心风:多汗恶风,唇舌焦躁,容易发怒,面色发红,病重时说话不利索,诊察时往往舌质可呈现红色。
3.肝风:多汗恶风,常悲伤,面色微青,容易发怒,有时厌恶女性(针对男性来说的),诊察时往往眼圈会出现青色。
4.脾风:多汗恶风,身体疲倦,四肢懒于活动,面色微微发黄,食欲不振,诊察时往往鼻尖可出现黄色。
5.肾风:多汗恶风,颜面浮肿,腰脊疼痛,不能长时间站立,面色黑得像煤炭,小便不通畅,诊察时往往面部会出现黑色。
6.胃风:颈部多汗恶风,吞咽饮食困难,膈部隔塞不通,腹部容易胀满,如果吃了凉食,就要泄泻,诊察时可见形瘦而腹大。
7.头风:头面部多汗恶风,每当起风的前一日病情就加重,以至头痛得不敢离开室内,等到起风的当日,头痛反而会减轻。
四.最后来一张速记表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