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白粉病发病原因(甜瓜白粉病怎么办)
导语:引起设施甜瓜白粉病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设施甜瓜白粉病的原因是什么?
甜瓜是重要的瓜类作物之一,由于其品种众多、味道香甜、口感多样,深受消费者青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国甜瓜种植面积居世界之首,特别是北方的设施吊蔓甜瓜,反季节种植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甜瓜的品相,收购商争相抢购。近几年,甜瓜白粉病在设施甜瓜主产区连年暴发,这不仅大幅降低第一茬甜瓜产量和品质,还造成植株早衰,对二茬瓜影响更大,严重地块第一茬瓜采摘后,只能被迫拉秧,根本没有二茬产量。但多年连续重茬造成了白粉病病菌累计逐年加重,甜瓜白粉病已严重阻碍了设施甜瓜的健康发展。
1 甜瓜白粉病连年暴发的原因
1.1 设施种植为甜瓜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避免了露地的风吹日晒,但也为白粉病提供了良好的发生条件。
1.2 主产区多年重茬,且冬季棚内温度较高,大量积累了菌源,病情逐年加重。
1.3 集约化育苗的快速发展,给瓜农带来方便的同时,育苗不间断、对预防病害的忽视,极易造成瓜苗带菌甚至带病,这也导致很多新棚出现白粉病泛滥的情况。
2 发病规律
甜瓜白粉病是设施甜瓜的主要病害,据报道,白粉目的 3 个属 6 个种均能侵染引起瓜类白粉病,我国甜瓜白粉病大多由单囊壳白粉菌( 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Ex Fr.)Poll.)致病。该菌在 10 ℃ ~ 35 ℃内均可侵染,最适温度为 23 ℃ ~ 28 ℃,湿度高于90%有利于其快速发病,潜育期一般 4 ~ 5 d。白粉病属气传病害,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瓜蔓。发病初期,在下部叶正面形成白色稀疏霉层;发病中期,霉层变厚,形成近圆形白色叶斑,病斑向中部叶片发展;发病后期,病斑连接成片,布满整个叶片,植株大部分叶片染病,严重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伴随病情加重叶片逐渐失绿,造成瓜秧早衰,大幅降低甜瓜产量和品质。
该菌抗性产生较快,已对生产上很多药剂产生严重抗性,无法有效控制病害发生,例如一些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在同一生育期使用超过 3 次,就会产生抗药性。同时,甜瓜白粉病是专性寄生,可在甜瓜、南瓜、黄瓜等多种瓜类上互相侵染,嫁接技术无法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另外,该病可在全生育期侵染发病,对于其防治一定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3 甜瓜白粉病综合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措施。选择抗病品种,可以有效控制白粉病的发生,生产中如伊丽莎白、风雷、郁金香等品种对白粉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性,瓜农可根据当地喜欢的甜瓜类型选择适合的品种;田园清理,整枝打叉或拔园后应及时清理棚内遗留的残枝败叶,远离棚室或集中焚烧销毁,减少菌源;可以通过滴灌 + 地膜模式,配合风口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安装大棚除湿机,有效降低湿度,恶化白粉病生存环境;合理施用氮肥,避免过量施用,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几率。
3.2 物理防治措施。白粉病菌致死温度为 55 ℃左右,因此,夏季高温闷棚可有效杀灭棚内菌源。生长季节可以使用硫磺熏蒸或设施臭氧机杀灭病菌。
3.3 生物防治措施。在甜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面喷施 4%小劈柴水剂 200 倍液或 1%蛇床子素水乳剂 800倍液,可有效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3.4 化学防治措施。根据病害发生程度可选择叶面喷施 42.8%氟菌·肟菌酯 1 200 ~ 1 500 倍液或 40%腈菌唑 4 000 ~ 5 000 倍液或 42.4%唑醚·氟酰胺 1 500~ 1 800 倍液或嘧菌酯 1 000 ~ 1 500 倍液或 25%乙嘧酚 1 000 倍液。由于甜瓜白粉病极易产生抗药性,建议生产中轮换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同一药剂同一生长季使用不要超过 3 次。
本文内容由小滢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