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薯种植技术(竹篙薯是什么)
导语:南方地区竹篙薯塑料套管栽培技术
南方地区竹篙薯塑料套管栽培技术
竹篙薯属于薯圩科,山药属,又有南方人参之称。采用了全新的栽培技术———塑料套管(U 形浅槽),这种种植方法可以克服弯曲、分杈、多毛、表皮粗糙等现象,大大提高竹篙薯的品质和产量;还具有一次投资多次使用、省工省时、收获方便等优点。现对此项栽培技术进行总结。
1 种植前准备
1.1 选地
选择地下水位在1 m 以下的砂壤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地块。
1.2 加工塑料套管
选用6~7 m 的硬塑料管,用手锯锯成缝宽0.5 cm 左右、长为1 m 的小段;然后在距端口20 cm 处进行斜切,将端口切成马蹄形;在塑料的另一端进行打孔,间距3 cm、孔径为1 cm,每排打6 个孔,共打4 排,一般情况下一个套管生产可以使用6~8 年。
1.3 挖沟埋套管
3 月底至4 月初挖沟,沟深50~60 cm,沟宽30~40 cm,挖沟时分层取土,以便回填。等沟填平后,将塑料套管均匀摆放,间距30 cm,切口一端向上,然后回填土层15 cm 厚,一边把塑料套管按60°斜度排成一排,一边踏实。上端平齐后,再回填土层10~15 cm 厚,踏实后填入1/2 熟土。剩下沟土可用磷酸二铵750 kg/hm2、豆饼1 500 kg/hm2、腐熟有机肥60 t/hm2 进行拌匀,填入沟中。
1.4 整畦做标记
做畦前,对畦面进行深翻后整平,用有机肥30 t/hm2 施入畦面上,畦宽1.4~1.5 m,每2 行竹篙薯做一个平畦。为了在播种时查找塑料套管,对塑料套管的行线上做一下标记,可以标记在畦的两端。
2 种薯制备
可以先用竹篙薯制备一次种薯,为了防止竹篙薯种薯退化的现象发生,可以连续3 年用竹篙薯段作为种薯。也可用秋季收获的竹篙薯籽进行播种,株距为3 cm。第2 年就可收获竹篙薯块茎,长约20~30 cm,如此一来就可以用块茎作种薯。
3 适期播种
用竹篙薯段播种的要求:重50 g 左右,长20 cm 左右,直径3 cm 左右,上端有芽的部分,无病无虫、无腐烂、未受冻;为了使伤口愈合,播前要进行晾晒,然后才能存放层积,存放时注意防冻。在播种前10~15 d,可以将竹篙薯段进行培沙催芽,在25~28 ℃的环境中进行,当竹篙薯段露出幼芽时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开沟,应沿着标记行进行开沟,沟深8~10 cm,对塑料套管进行浇水;水渗完后在管中插入种薯,并且露出管口3~5 cm,用湿土覆盖在种薯上,用干土在上面覆盖1 层,等干土渗透后用干土再把种植沟覆平。播种时间以4 月中下旬为宜,竹篙薯不耐霜冻,播种时期掌握在终霜后为宜。
4 种植后管理
4.1 中耕
耕锄具有2 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地温;另一方面可起到保墒作用,促进竹篙薯出土。中耕以1~2 次为宜,出土后为了防止杂草滋生,进行2~3 次浅耕,深度10 cm左右。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竹篙薯长大,中耕要避免伤及植株根系,远离竹篙薯植株。
4.2 搭架
为了防止被风吹倒,当竹篙薯茎蔓长到30 cm 时,要进行搭架,架高1.5~2.0 m,搭“人”字架,并且要牢固。要注意及时引蔓上架,对气生茎进行摘除,一般不摘除侧枝,因为气生茎数量过多就会影响块茎的膨大。
4.3 浇水
浇水不宜过早,一般当竹篙薯茎蔓长到1 m 左右时进行第1 次浇水,如果浇水过早会影响植株根系正常生长。以后隔1 周左右可以进行第2 次浇水,水量以见干见湿为宜。当主蔓长到架顶时,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底部产生侧枝。
4.4 追肥
第1 次追肥在第2 次或第3 次浇水时进行,施用尿素150 kg/hm2;第2 次追肥在竹篙薯块茎开始膨大时进行,用硫酸钾复合肥225~300 kg/hm2。追肥的同时对地上部进行叶面喷肥,15 d 喷1 次,共计喷3~4 次,叶面肥可以用1%尿素+0.5%磷酸二氢钾,以满足植株生长需要,防其早衰。
4.5 控制旺长
为了促使地上营养向地下块茎转移,控制植株旺长,促进块茎膨大,可在藤蔓爬满架时用多效唑可湿性粉剂900g/hm2 兑水900 kg/hm2 喷施叶片。
5 病虫害防治
竹篙薯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褐斑病。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锰锌600~800 倍液连喷2~3 次,7~10 d 喷1 次;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注意清沟排渍,增加田间透光性,避免株行间郁蔽高湿,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竹篙薯虫害主要有地上害虫和茶黄螨、山药叶蜂等。地下害虫有根结线虫、蛴螬、金针虫等,可用辛硫磷30kg/hm2 进行土壤消毒防治;对于茶黄螨可用1.8%虫螨克2 000 倍液防治;对于山药叶蜂可以用90%敌百虫800 倍液防治。
本文内容由小森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