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学问不懂之处要敢问吗(学问学问不懂之处要敢问的成语)
导语:学问,学问,不懂之处要敢问
学问,学问,不懂之处要敢问
在我一生的教学生涯中,做得最不如人意的事情,大概就要算自己学生不善疑问。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总处于被动状态中,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对自己所接触的知识,全都一股脑儿地接收。他们从来不提问,甚至是一节课下来不说句话,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即便是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会开金口。
学生没有疑问,一般看来是听懂了课堂内容,按说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这些孩子并不是真的懂,不仅思路上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而且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较差。久而久之,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效率也越来越低下,考试又怎么能考好呢?所以,我经常和学生们强调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明确地说,谁都会在听课时碰到听不明白或一知半解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而课堂是我们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地方,所以学生不能羞于开口,而是要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提问是积极思考的标志,创新是思维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才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我发现,那些问题越多的学生,他的思维越活跃,创造性越高,成就也不可限量。就像著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他在上课 的时候总是一脸迷茫的神色,只要老师询问谁还有不懂的问题时,他总是第一个 举手,并且会问一大堆问题。
那么,该怎么养成孩子课堂上积极提问的好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的提问意识
通常来说,人的年纪越小,思维就越活跃,会对周围的人、物、事产生许多的疑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和家长要随时随地培养孩子提冋的意识。当孩子提问时,我们要给予耐心的回答。只有在平时,让孩子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他在课堂上才会敢于、乐于举手提问。
比如,当我们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时,你可以询问孩子“孔雀为什么会开屏呀”“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等等,也可以给孩子设置出提问的场景,像做一场小苏打与醋混合后会怎样的实验,当孩子看到醋里面冒出许多气泡时,会不自觉地询问“这些气泡是怎么来的”“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气体”等问题。久而久之,当孩子遇到不解的问题时,他便会不由自主地询间。
二、先思考再询问
课堂上提问并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请教老师,这种提问方式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培养出懒于思考的陋习。真正的提问应该是在问之前要先动脑筋想一想,带着疑问去问问题。
所以,我通常鼓励我的学生要积极提间,同时也会告诉他们,课堂上遇到问题时,要先独立思考寻求答案。当思考后还不明白、不理解,或者找不到满意的答案时,再举手问老师也不迟。这样一来,孩子不但会对疑难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对得到的答案也会铭记于心。经过一番动脑,今后遇到同类问题时考虑得会更全面,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
课堂不仅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从产生疑问到得到答案,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也是掌握知识的必要途径。只有如此,学习成绩才会上升。
本文内容由小快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