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玉女泉石窟(玉女崖是哪里的景区)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玉女泉摩崖造像 | 四川最早的道教造像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玉女泉石窟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玉女泉石窟(玉女崖是哪里的景区)

刘禹锡的《陋室铭》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也正是这篇文章使得“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成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怀古圣地。

南阳诸葛庐就在余之故乡,南阳市区的卧龙岗上,岳飞曾夜宿于此,风雨交加中,悲愤的写下《出师表》,那种“今当远离,临表涕零”的忠臣之心,与岳武穆“待从头,收拾旧河山”相得益彰,两人穿越时空,于风雨飘摇的大宋王朝南阳神交,文以载道,笔以载情,堪称千古佳话。

相比盛名之下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倒鲜为人知。据记载:子云亭在历史上四川有三处,一处是成都扬雄故居的“子云亭”,此亭早无存,遗址亦众说纷纭;另一处是修建在郫县城郊扬雄故乡的子云亭,清代乾隆年间迁建于扬雄墓侧,亭已不存在,只剩下土台一座。而至今犹存的便是绵阳西山的子云亭。

《绵阳县志》记载民国6年(1917年)重修的子云亭是木结构的长方形亭台,在“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毁。到20世纪70年代,绵阳县城建局在原址上又重建了一座砖混结构的六角亭。所以,现在我们到绵阳西山所见的子云亭是现当代之物,并非古迹。然而就怀旧来说,也算是聊以慰藉。

子云亭为新建之物,但是西山内的玉女泉道教造像和蒋琬墓,却不容错过。也是我入蜀再访绵阳心心念之处。

玉女泉道教造像为四川第一批省保,目前现状保存不佳。造像位于扬雄读书台侧。此地环境清幽,有泉自石隙中流出,清澈见底,四时不竭。泉外有池,周环围廊,造像位于泉池之畔,泉石交融,异常精彩。

据传扬雄曾在西山读书,毗邻的玉女暗中倾慕与他。此后,扬雄去了京师,玉女来到读书台前,睹物思人,无限伤感,泪水汇入了清泉,玉女泉由此而得名。

道教不喜造像,国内存道教造像四川规模、数量、品质为最。绵阳处于金牛古道要冲,是入成都的重要节点,前有鹤鸣山道教造像,南则有眉山道教窟龛,可谓一以贯之。

造像凿于高2.5米,宽8米,距水面0.8米高的青灰砂岩崖壁上。“原有道教造像50龛,1953年取石时毁掉一半,现存25龛,造像50余尊。”调查报告称有大隋大业题记,也是从色伽兰所拍的照片上摘录,目前已经找不到题记的踪影。题记曰:

大业六年,太岁庚午/十二月二八日三洞/道士黄发暾奉为存/亡二世敬造天尊/像一龛供养

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绵阳市西山玉女泉摩崖造像调查报告》言及此玉女泉道教造像为四川境内时代最早的道教造像,其保留有隋、唐初造像题记,是研究道教在四川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例证。

西山之巅还有蒋琬墓。蒋琬是蜀汉名臣。诸葛亮去世后,琬任尚书令,领益州刺史,迁大将军,后封安阳亭侯。清道光地二十九年(1849年)绵州牧李象丙、邑绅熊文华在原址上重建。并在墓前立“汉大司马蒋恭侯墓”石碑一通,高2.45米。光绪十六年(1890年),龙安府知府蒋德均,声称系蒋琬后裔,对墓进行修葺,并在墓后立“蒋恭侯墓”石碑一通。墓呈八角形,坐西向东,高4.65米,周长31.58米,由座、身、檐和顶四部分组成。

正对着蒋琬墓的便是新建之“西蜀子云亭”。

余与师弟自豫州而至益州,长途奔袭,更兼昨日三台访崖墓之备尝艰辛,登临西山山麓,又正好子云亭关门。于是遥望几眼,全做凭吊。感佩蜀汉在艰难困苦中,依旧不屈不挠,更感佩武侯之坚韧精神,“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余一路从南阳诸葛庐走到西蜀子云亭,也算了却心中一段朝圣的旅程。

匆匆作别,已是饥肠辘辘。余与师弟安顿好住所,吃自助烤肉,剪头发,收拾停当,次日便奔着眉山而去了。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玉女泉摩崖造像 | 四川最早的道教造像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