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鲁隐公的摄政国君之路是什么(鲁隐公是谁)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先秦:鲁隐公的摄政国君之路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先秦:鲁隐公的摄政国君之路是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鲁隐公是《春秋左传》所记载的历史中第一位鲁国国君,他的名字叫息姑。但严格地说,鲁隐公是不能被称为国君的,因为他并没有正式即位。但他的功绩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大家事实上认可的国君。因为最后记载他死亡的用字是“薨”,这是只有诸侯才能用的字。可见史官也是认可他的功绩的,他的功绩足以满足一个合格的国君的要求了。
鲁隐公的谥号是“隐”字,《春秋左传集解》中说“不尸其位曰隐”,这说明鲁隐公的功绩还是可以的,他没有白白占着国君的位置而毫无成就。他的能力还是可以的,也积极为鲁国为公族谋利益。《周逸书•谥法解》中说“不显尸国曰隐,隐拂不成曰隐。”而“隐”字又有同情可怜的意思,他的经历确实挺让人同情的。
当时的鲁国局面使得他必须要站到前台,他想隐也隐不了。但他的身份又不能成为真正的国君。这就是他的苦恼了,他有个特别的父亲,剥夺了他继承国君的权力。说起来他还真是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定亲对象本来是宋武公的女儿仲子。仲子是一个生有异相的女子,但仲子到了鲁国之后,却被息姑的父亲鲁惠公看中了,于是拜堂的人由息姑变成了鲁惠公。
说春秋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但具体从哪一刻礼崩乐坏的,也说不太清楚。可鲁国是制定周礼的周公的国度,竟然也发生这样的事确实让人有些难以启齿。但鲁国历史上破坏礼制的事又不止这一桩,早就有弑君篡位的先例了。弑君都敢做,抢了别人的老婆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
作为儿子这些息姑还能接受,大不了换一个老婆,反正他与宋国公女也不熟,没有到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地步。只是被众人讲究,面子上有些难看。这嫡母仲子倒是旺夫,很快就给父亲生了一个儿子“允”。这下子息姑的地位直线下降,由可能的国君继位者,变得一下子连边儿都摸不着了。因为他的母亲是陪嫁女不是正室,所以息姑是庶长子。
鲁惠公积极对外开拓,所以息姑在鲁国对外战争中也是积极参与者。只有不断地参与国家的各种活动,才能让大家认识自己,才能建立自己的人脉和势力基础。于是随着息姑的成长,他渐渐地有了自己的班底,有了一批拥护自己的朝臣。毕竟允的年纪还小,能否正常长大还不好说。惠公的年纪大了,正常情况下他是看不到公子允长大成人行冠礼的。所以息姑还是国君位置的有力竞争者。
既然息姑是有价值的投资对象,那么自然会有一批投资人对此投资。很明显息姑的投资价值还很高,那个吃奶的孩子公子允还真不一定能顺利继位。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虽然规矩上是嫡长子继承制,但最终看的还是背后的实力。嫡子实力不济,最后丢掉继承权甚至丢掉性命的例子,在鲁国历史上就已经发生过两次了。
第一次是周公旦的玄孙,伯禽的孙子鲁幽公宰和自己的弟弟之间发生的。幽公十四年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幽公宰,自立为君。第二次流血的国君争夺是周天子周宣王自己瞎折腾出来的。鲁武公九年,武公带着自己的长子括和少子戏前去西周朝见周宣王。周宣王喜欢少子戏,于是要求立少子戏为鲁国太子。结果引起鲁国二三十年的混乱流血。
周公是周武王灭商的得力助手之一,既是周武王的弟弟,又有杰出的才能,所以在得到天下之后,周公被封在了曲阜,成为鲁国国君。虽然周公的封地在曲阜,但由于周武王驾崩的时候,成王年纪太小,所以周公并没有去自己的封国,而是留下来帮助成王稳定局势。所以鲁国第一代国君是可以从周公的儿子伯禽算起的。
鲁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混乱,周宣王给鲁国选择了一位国君,那就是鲁懿公的弟弟,鲁惠公的父亲,息姑的祖父鲁孝公。殷鉴不远,自己的爷爷就是在鲁国的血雨腥风中走过来的。所以对于国君之位的争夺,息姑也不是一个小白,有太多的历史经验可以参考。
父亲鲁惠公走了,留下了年幼的不能处理任何政事的太子弟弟公子允。此时的息姑充满了雄心壮志,国君大位在望,息姑还需努力呀。经过一段时间斡旋,息姑成为了摄政国君,他走完了除了即位以外的所有程序。但名义上他还是摄政,他的弟弟公子允还是太子,太子长大后,他是要归政的。
辅政大臣可不好做,某些辅政的重臣,辅着辅着,这大好江山就辅成他自家的了。司马懿,杨坚,赵匡胤,他们都是上一代君主留下的辅政重臣,他们手段高超,很快就把主公的江山辅到了自家手里,高超的手段让那些失败的乱臣贼子汗颜。那么息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摄政者呢?这个拉开春秋大幕的人会成为另一个周公吗?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先秦:鲁隐公的摄政国君之路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