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更名前的行政区划迭变是什么(宝鸡市行政区划变迁)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宝鸡更名前的行政区划迭变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宝鸡更名前的行政区划迭变是什么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杨宝祥
唐至德二载(757)陈仓更名宝鸡、雍县更名为凤翔,距今已经1260年。这一次地名更改是宝鸡历史上的大事件,看似不经意的更名,却为后世成就两处重要的政区治地奠定基础,成为留名青史的祥瑞之兆。宝鸡更名前,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发生了频繁的变化,其政区范围及所领县属地甚至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以下简述陈仓更名宝鸡前的行政区划沿革。
陈仓县为先秦时孝公元年所设,属秦内史;汉代沿袭秦制,属右扶风;三国魏国陈仓县属扶风郡;东晋后赵废陈仓县,辖地分属雍县、汧县;前秦时置苑川县于三交城(今固川一带);西魏时移苑川于陈仓故城(今戴家湾附近)恢复陈仓县,属岐州武都郡。北周时置,设洛邑县,
隋代初年,行政区划沿用北周的州、郡、县三级管理模式。开皇元年(581)今宝鸡地区分属两个州,即岐州、陇州。岐州辖岐山郡、武都郡,陇州辖陇东郡、安夷郡。岐山郡辖雍县、三龙、周城三县,武都郡辖洛邑县,陇东郡辖汧阴县、汧阳县,安夷郡辖长蛇县、南由县。到了大业三年(607),隋炀帝为实现自认为理想的郡县体制,下令在全国实行州改郡。岐州改为扶风郡,陇州撤并入扶风郡,扶风郡辖九县,分别为雍县、岐山县、郿县、虢县、汧源县、汧阳县、南由县、陈仓县、普润县。大业十三年(617),在扶风郡下置麟游县,又置凤栖郡,领麟游县、上宜县、普润县。至此基本确立了今宝鸡地区政区的范围。
唐朝初年,全国的行政区划层级共五级,即中央、大都督府(大总管府)、都督府(总管府)、州、县。后来大都督府这样的具有军事性质的机构被道所取代。从唐武德元年(618)至天宝元年(742)宝鸡地区属京畿关内道的岐州。贞观十三年(639)时,岐州辖雍、岐山、岐阳、扶风、郿、陈仓、普润、麟游八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复置虢县。天宝元年,恢复郡制,岐州改为扶风郡,仍辖九县,治所设在雍县。
天宝十五载(至德元载,公元756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更改地域名称开始了。京畿关内道改为京畿节度使,而扶风郡因相传古时岐山境内有凤凰翔集更名为凤翔郡,因安史之乱置凤翔防御使。据《唐会要》记载,至德元载七月二十七日,从雍县分置天兴县,因肃宗欲反攻长安,复兴唐室而命名。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至德二载(757)二月十五日,改陈仓县为凤翔县,与郡名相同,三日后的二月十八日改名为宝鸡县,因陈仓山石鸡鸣瑞而取名。同年八月二十一日,改雍县为凤翔县。十二月,升凤翔郡为凤翔府,号西京,与成都、京兆、河南、太原为五京。宝应元年(762)凤翔县省入天兴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凤翔府在宝应元年时,经历了安史之乱,户数仅二万七千二百八十二,人口十万八千三百二十四。比天宝初年的户数五万八千四百八十六,人口三十八万四百六十三减少多一半。而此后的行政区划变革也趋于稳固,直到唐末凤翔府领天兴、岐山、岐阳、后扶风、郿、虢、宝鸡、麟游八县,治天兴县。这次行政区划改革后,其政区核心范围基本沿用至今。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宝鸡更名前的行政区划迭变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