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里学(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家庭教育心理学(第三讲)上篇:父母必须了解的0--18...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家庭教育心里学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家庭教育心理学(第三讲)上篇:父母必须了解的0--18岁孩子的自我认知发展规律。
我们需要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自我认知都有哪些普遍的特点,才能够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的引导孩子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对于0-2岁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在出生后的头半年里,主要是忙于调节生理状态和情绪状态。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与照料者的互动来实现的。6个月以后的他们会从照料着对他们需求的及时回应中感受到最初的自我效能感,及感觉自己是有能力做某些事情的。这个时候的自我系统才渐渐的开始形成,直到孩子过了一周岁,当他们能够从镜子中清晰的识别自己的时候,说明他们才开始具备了我的概念了。
对于3-6岁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清晰化,伴随着他们语言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够比较自如的谈论自己了。比如有的孩子会表达我喜欢白色、我喜欢某个人、我跑步比较快、我是一个受欢迎的孩子。这些都与他们自我的概念有关。
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自我的描述往往是非常的具体的,他们通常提及的是一些可以观察到的事物或特征,比如他们的身体外貌、日常行为家庭成员等等。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知老。在这个阶段孩子对自我的一种认知,对他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的重要的。
我曾经在幼儿园里做过长期的针对孩子的追踪研究,就发现同龄的孩子即便是同龄的同月的同年同月生的孩子,他们的自我认知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非常的自信,认为自己非常的渺小。那么对自己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的自我的概念是什么原因呢?究其原因跟背后的家庭教育的模式以及对父母的一种养育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那些自我认知比较良好的孩子经常所画的画的人物,把自己总是画在中心的位置,画的线条非常的长,人物也非常的高大。而对于那些自我认知不够清晰或者说自我的认知偏低的孩子来说所画的画总是在一个角落里凸显出来一个我,并且非常的小,线条非常的短。甚至还有很多的孩子在我的家庭中一幅画中甚至没有我的位置,甚至在画面中没有出现我。这些都说明父母对孩子自我的认知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当孩子进入到小学阶段,他们对自我的描述开始变得更加的真实平衡,而且综合了,他们不再会具体的强调某一个行为,而是注重个人的能力。这个时候的孩子能够学会从各个方面来客观的描述自己了。比如一个8岁的孩子可能会这么说,我的语文很好但是数学不太好。这个阶段的孩子的自我概念与他们的认知发展以及他人的信息反馈息息相关。因为认知能力的发展促使他们更容易读懂别人的想法。并且把这些想法整合到自我的界定中,随着不断内化他人的期望,孩子便形成了一个用来评价真实自我的理想自我,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如果出现过大的情况就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导致失望,压抑或悲伤的情绪产生。因为孩子的社会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他们会从更多的人那里获得。关于自我的信息,他们对自己的描述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家庭教育心理学(第三讲)上篇:父母必须了解的0--18...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