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陆王心学对儒学的影响(陆王心学思想内容)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论语》思想智慧的传承与发展:陆王心学对儒学的创新发展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陆王心学对儒学的影响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陆王心学对儒学的影响(陆王心学思想内容)

(八)陆王心学对儒学的创新发展

宋明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所以陆王心学是以陆九渊、陈献章和王阳明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宋明以来陆王心学对儒学文化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

其一,主要代表人物:陆九渊(公元1139年一公元1193年)字子静,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因讲学于象山书院,又称"象山先生",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历任南宋靖安书簿、历国子正、将作监、荆门之军等官职。曾遍访中原名士,商议恢复中原。晚年回象山书院讲学,传授儒学及心学。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象山先生全集》,后整理为《陆九渊集》。

王阳明(公元1472年一公元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省宁波余姚县人。王阳明自幼胸怀大志,要当古圣先贤,有一次他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唯读书登第耳。王阳明不以为然说:是读书学圣贤!他青年中进士,因反对宦官专政,被贬到贵州龙场驿承,最高官至兵部尚书。是明朝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陆王心学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名言,是明朝第一流儒学大家。王阳明的主要著作有:《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王文成公全书》等,其思想影响深远。

其二,主要思想观点: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讲知与行的统一,其中知就是对心性的认识。后来子思、孟子、程颢都讲到对心的认识。陆王心学,特别是王阳明第一次明确提出"心学"二字,并让心学发扬光大。陆王心学主要强调人的本心作为道德的主体,自身决定道德法则和行为规范,使道德实践的主体性充分表现出来。也可以说,心即理是心学的本质特点,知行合一是心学的必要路径,致良知是心学的根本宗旨。

其主要思想观点表现:第一,心即理的本体论。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主张"心即理",并提出"知行合一"的思想。他对格物的解释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知者,致其物之知也。"这样陆九渊和王阳明不同意物即理的观点,而重于为善去恶的内心修养,从而把格物与致良知结合起来,并由此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的判断,说明道德修养从心上下功夫的极端重要性。

第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陆九渊、王阳明传承和发展孔孟关于知行统一,以行为重的思想,明确提出知和行的理论。陆九渊把儒学的实践性叫尊德性,王阳明则叫知行合一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即知行同于心之本体,知行是同一个功夫,知行合一而且不能分离;知则必行,不行不足为知;知行是心的两个方面,即知和行;知行说的核心内容是知行本体合一,重点在于行动;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终。陆王心学的知行合一说,是对孔孟儒学思想的创新发展。

第三,致良知的道德论。陆九渊认为,人的本性(良知)是至善的,人受到后天的物欲的污染或失掉了善良的本性。恢复的方法是发明本心,把善良的本心找回来;要发挥自身先天的善性,把自身内在的善性付诸道德实践,外化于心外的事物。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人都具有的"心之本体",依靠良知就会产生正确的德行,无需向外寻求道德行为的本源,为人生道德修养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践依据。其他还有“万物一体”的仁爱论等思想观点也都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发展。

陆王心学对儒学思想的传承发展,有现代诗句为证:

人心本是一世界,

知行合一万物来,

良知找回道德论,

陆王心学放光彩。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论语》思想智慧的传承与发展:陆王心学对儒学的创新发展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