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娱乐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么形成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十大特征)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么形成的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怎么形成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十大特征)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SPD),全名为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无情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与犯罪关联极高的精神障碍。有反社会人格的人通常具有高度攻击性,无羞惭感,缺乏同理心等特征。

反社会人格表现为下列3项(或更多)症状:

1.不能遵守与合法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表现为多次做出可遭拘捕的行动。

2.欺诈,表现出为了个人利益或乐趣而多次说谎,使用假名或诈骗他人。

3.冲动性或事先不制订计划。

4.易激惹和攻击性,表现为重复性地斗殴或攻击。

5.鲁莽且不顾他人或自身的安全。

6.一贯不负责任,表现为重复性地不坚持工作或不履行经济义务。

7.缺乏懊悔之心,表现为做出伤害、虐待或偷窃他人的行为后显得不在乎或合理化。

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在童年时期往往常有偷窃、违纪、漫游、反复饮酒、说谎、攻击人等表现。

成年后他们往往情感肤浅而冷漠,脾气暴躁,自我控制不良,对人不坦率,缺乏责任感,行为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和情感冲动所驱使,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自私自利,自我评价过高,狂热但不动人的行为;对挫折的耐受力差,遇到失利则推诿于客观或者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为自己开脱,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经常更换职务;缺乏良知,对自己的人格缺陷缺乏觉知;缺乏悔恨感与羞惭,不能吸取经验教训;多种形式的犯罪,趋向伴发药物或乙醇滥用。

但是在初识时,他们往往给人一种理性、高情商、随和、低调、有趣的印象,甚至显得更有魅力,但他们缺乏同理心、悔恨和羞耻的心理特质,使得他们为人处世自私自利又冲动,同时他们善于伪装欺骗,也善于操纵人际关系。不受约束的态度让他们看起来更有魅力。

反社会人格障碍与表演型人格障碍通常有较多重叠,他们均具有情感肤浅、情绪不稳定、高度利己主义等特点。

反社会性个体似乎很少产生心理上的依恋,也很少能认同养育者,缺乏与重要客体建立关系的能力,他们很难体会爱与被爱,最终难以对社会、文化乃至整个人类形成意象和认同。领养了具有反社会人格孩童的父母会发现,无论之后他们照料得多么尽心,孩子依然表现出缺乏爱的能力,具有依恋障碍。

许多犯下重案的罪犯,比如连环杀人犯等,都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反社会人格都具备高度的攻击性,也有许多反社会人格并没有高度攻击性,或者具有高度攻击性,但没有过攻击行为。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到底是什么,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