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夨坕是什么意思吗(啵啵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薁”究竟是什么水果?现代还有吗?一口气搞懂薁的前世今生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你知道夨坕是什么意思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在古代的一些古籍文献中,会冷不丁的出现一种我们现在看来莫名其妙的记载,在一些诗词中也是同样。有时候我们隐约能猜到古人写的是什么种类,但却完全想不到究竟是什么。比如南宋孝宗淳熙二年进士项安世,他曾经在朋友生日时写过一首押东韵的七言律诗:
盘堆郁薁粲豳风,钟汎函林拂嶰筒。一朵杖华千里到,六双蓂荚五云中。初庚恰向今晨足,鼎甲悬知后日崇。新息陂头多赤雁,看排行序上层空。
我们看到这诗里出现了个“薁”,可是这是什么东西我们又完全摸不着头脑?而且这不是偶然出现的,在不少的诗词歌赋里都有,《魏都赋》里有这样的一句:
薁梅杨李,若榴郁棣。
看到这些,我们似乎能判断薁是种水果,因为这里写的都是水果。但是,这个薁究竟是什么水果呢?为什么现在根本没有听说?古代仅仅是诗词歌赋中有这样一种水果吗?
其实如果我们看古代文献,会发现这种水果出现的次数非常多,而且戏还特别多,名字变化多端,比如有郁薁、蘡薁、燕薁、樱薁、李薁。我们可以看出来,不管怎么变化,后面这个薁字都有。那么,这个神秘的薁究竟是个啥?现代还有吗?
一、关于记载
在远古文献,比如《诗经》、《山海经》中,我们是可以看到这种水果记载的。
《山海经》中是这样说的:
泽如蘡薁(ying yu),其名曰蕃草,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这里说某种东西像蘡薁,但并没有解释这个蘡薁是啥。
到了《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中是这样记载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意思是六月要以食用郁和薁,七月煮葵和煮豆子,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开始收稻谷。
但这里仍然没有解释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咱们带着疑问接着向下找,于是在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又找到了这个水果,司马相如是这样写的:
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
这里意思仍然很明显,整段都是写水果的,什么枇杷杨梅,樱桃荔枝啥的,同时也出现了薁,使我们再一次确定这是一种水果。但同时我们又无法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水果,像是枇杷杨梅,樱桃荔枝这些我们现在一看就明白,要是这个薁究竟是个啥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从字形我们联想不出这是种什么水果,从读音我们同样也无法知道。古代时,很多水果和我们现在的读音并不一样,而且古代人记载东西时讲究言简意赅,常常是一个字,并且不会注释。但幸好是后世有无数人在研究,同时也在注释,这给我们了解这种水果提供了帮助。
二、关于解释
我们想知道古代某种东西代表什么时,首先得去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里找,看看他有没有收录这个字,因为《说文解字》其实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里面共收录了九千多个汉字,而汉朝以前,写的任何东西都是从这九千多字里组合而成。假如前面的文献里出现过这个字,那《说文解字》里肯定会收录。比如我们说《山海经》和《诗经》这些基本上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成书,当然前面也应该经过了多少代的口口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开始编录,既然这些古籍里出现了这个薁字,那《说文解字》里就应该有。
这是有道理的,我们知道,炒菜出现得很晚,宋朝以前基本上没有炒菜,我们看这个字是很简单的,可是《说文解字》里并没有收录“炒”字,这说明那时候根本没有。
薁在《说文解字》里是这样收录的:
薁,樱薁也。从草奥声。
我们看到,这里说薁就是樱薁。而在《广志》里是这样解释的:
燕薁,樱薁也。
短短几行字,我们可以看出来这出现了几个名字,北魏末年,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卷十·薁第二十八》中引《诗正义疏》中的解释是这样说的:
樱薁,实大如龙眼,黑色,今车鞅藤实是也。
而《齐民要术·卷十》记载的都是什么?我们看贾思勰在开篇是怎么说的:
聊以存其名目,记其怪异耳。爰及山泽草木任食,非人力所种者,悉附于此。
这是啥意思?就是这些东西不是人力所种的,我就是记下来留下个名目。
由此,我们看到,转了好大的一个圈子后,我们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具体一点的描述,不像前面那样似的,上来只说名字和别名,但绝口不提具体是什么,也不提样子,让我们看着非常的摸不着头脑,完全不明白这究竟是什么样的神仙水果,仿佛神秘得不行。
而在这里,说出了大如龙眼,黑色,藤蔓性植物的果实。这简单的一句话,里面包含着巨大的线索。藤蔓植物,结果实,大约如龙眼还是黑色的,我们能联想到的果实有几种?只有一种,那就是葡萄。
没错,葡萄符合这样的描述。可是,这里就又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众所周知,葡萄一直被当成是从外国流入我国古代的,是汉朝时张骞带回来的,而《诗经》和《山海经》最晚都可以推到战国时期成书,那时候距离张骞还几百年呢,怎么就会有葡萄的记载呢?假如是葡萄,历史上会没有记载吗?
那么这个薁究竟是不是葡萄呢?
三、真实身份
首先,我们从贾思勰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来,这种薁是野生的,而根据《诗正义疏》中的记载来看,我们推断是葡萄,也就是说野生葡萄。那么,我们一直都在说我国原本没有葡萄起源,但这是真的吗?所有说我国原本没有葡萄起源的,均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大宛传》,里面是这样说的:
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馆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
后来班固在《汉书》里也引用了这一段,按道理说,司马迁写《史记》时,张骞刚刚去世才几年,司马迁的史料来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张骞从外面带葡萄,并不等于古代中国原本没有葡萄。况且司马迁也并没有说原本没有。
“魏文帝诏”中有这样的记载:
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葡萄……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者。
魏文帝就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他在这里说中国珍果很多,而且夸了一通葡萄,还说他方之果比不上,但并没有说来自外国。明朝岳正编撰的《蒙泉杂言》中这样说:
《酉阳杂俎》与《六帖》皆载葡萄由张骞自大宛移植汉宫。按本草已具神农九种,当涂熄火去骞未远,而魏文之诏实称中国名果,不言西来……
啥意思呢?说尽管一些记载里说葡萄来自大宛,可魏文帝诏中却称是中国名果,并不说来自外国。
所以,这里他们也是存疑的。那么,这个中国古代原本有葡萄和张骞带回葡萄冲突吗?并不冲突,但这件事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中国古代有没有葡萄起源。
咱们回到论证薁之上,唐朝医学家苏敬等人共同编撰的《唐本草》中记载:
薁、山葡萄,并堪为酒。
这里记载得很明白,直接说薁就是山葡萄,同样可以酿酒。
唐朝四明人,药物学家陈藏器编撰的《本草拾遗》中记载:
薁是山蒲桃,斫断藤吹气出一头如通草。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薁就是野葡萄,或者说是山葡萄,既然《诗经》中都有过记载,那就是我国原产的,是我国起源的,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说的:
薁,野生林野间,亦可插植,蔓叶花实与葡萄无异,其实小而圆,色不甚紫也。《诗》云,六月食薁,即此。其茎吹之气出有汁如通草也。
这里再一次说明,《诗经》中写的薁就是山葡萄,是我国古代原生的一种水果。王象晋在《群芳谱·果部·野葡萄》中记载了别名和作用:
野葡萄,一名燕薁,一名蘡薁,一名婴舌,一名山葡萄。藤名木龙,蔓生,苗、叶、花、实与葡萄相似,但实小而圆,色不甚紫。亦堪为酒。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古籍文献中记载的薁就是野葡萄。而以此推论,我国古代是有这种水果的,但一直并没有得到人工栽培,汉代张骞带回了产自西域的葡萄,而我国原产野葡萄也并没有消失,各时期都有记载,不管是诗词还是文献中均能找到。一直到现在,野生葡萄仍然在全国各地存在,这是一种原产于我国远古的植物。所以,葡萄并不是只有外国起源,我国同样也是起源地之一!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薁”究竟是什么水果?现代还有吗?一口气搞懂薁的前世今生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