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经典语录7条,说尽人性七大祸患,知行合一自然可以避祸
道家经典语录7条,说尽人性七大祸患,知行合一自然可以避祸,道家才是最人性
道教认为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两面,人性有充满爱和阳光的一面,也有阴冷虚弱的一面,凡是人祸,多是害其弱点,如能知自身弱点,知行合一自然可以避祸!
一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这句话语出《庄子》,说的是这世上的人啊!都喜欢和自己一样的,讨厌和自己不一样的,所以骗子就会以此来骗人,就那云南边境来说,哪里不少骗子能掌握全国方言,你总是可以遇到老乡,凡是遇到和自己特别像的人,让自己觉得这人很好,你一定要小心了!
二 、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暴强,老则好利,一人之身,既数变矣。
这句话语出《淮南子》,字面上的意思是人一生的历程,但从事物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兴扬首先解释一下字面上的意思,年轻人多志气凌霄,容易自大猖狂,壮年人有家庭要承担,多急功近利,老年人难以赚钱,多小气贪财。
从事物发展来看就又是一番意思,少则猖狂,人的负担少,资源少就猖狂,如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财产就是牛羊,可随时带走,不怕别人打来了失去财产,所以猖狂成性,但也难以积累文明和财富;财大势力大的人,或是事业如日中天,企业发展势头势不可挡,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人最容易欺凌弱小!如不能克制就是为自己埋下祸患;老有一层意思是衰,以现实举例,家道中落之人往往贪财!不少人因此走上邪路!
三 、天下非无信士也,临货分财,必控筹而定分,以为有心者之于平,不若无心者也。
这句话还是出自《淮南子》原句的意思反应了人的两个特点,一是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二是人永远有怀疑他人的心思,所以要借工具分配货物。
于事上则是如果一个公司任人唯亲就会人心离散,如果人仪仗信任作出让人怀疑的事情,就会失去信任!
四 、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
语出《庄子》,这段话的意思很丰富,以后会做更详细的介绍,这里先简单的和大家聊聊,以巧斗力就是阴谋学,通常用来对付阳谋,但这种人常因为阴谋失败!常因奇特的阴谋成功。
按照礼节喝酒的人,常常因为酒喝多了乱起来了,比如说翻起老账,老哥们之间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就打起来了,常因喝酒的快乐而成功。
这段话是在以谋略和分享阐述阴阳之变,谋略是为了利益,有了利益就要分配,那么怎么谋略分配才好了?这段话给出了答案。
如果只能以阴谋取胜,那么你肯定没敌方强盛,所以敌方也用阴谋你就会失败!你的阴谋更高明能成功吗?答案是能,但早晚害到你自己。分配利益的时候如果混乱,那么你所在的团体必然混乱!如果分配得当,则会取得人心。
五、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这句话出自《老子》,庄子的那句话和这句话遥相呼应,如果你是强势的一方,要如何避免失败了?那么就是要避免轻敌,大家看赤壁之战,不是曹操轻敌,周瑜和诸葛亮再怎么神机妙算也不能让曹操把船绑起来给他烧。
六 、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句话还是出自于《老子》,很多人会解释成祸患最大的是不知足,最大的问题是想得到什么,但他们忽略了后一句,故知足知足,常足矣。你真的知足吗?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吗?你现在想要的真是你自己想要的吗?道家认为人的本性人是很难察觉的,人本性想要的东西常常被后天掩盖,人很难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所以人永远不足,如果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就不会不知足了,因为想要的已经清楚了。
七 、昔者文王问于鬻子,敢问人有大忘乎?对曰:「有。」文王曰:「敢问大忘奈何。」鬻子曰:「知其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其行如此,是谓之大忘。」
这句话出自《鬻子》,鬻子是楚王的祖先,是周文王的师父,周王就是因为他的功绩封楚为诸侯国,文王问人忘记什么最可怕(大忘)?鬻子说如果人知道了自己的恶习不改,反而让恶习害自己,如此行事是大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