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主题猜想:道德、家国
2020高考作文主题猜想:道德、家国,道德与国家的句子
一、道德
道德看似是利他的,实则是利己的。
倘若一个人能坚守道德,就会影响另一个人,让道德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逐渐形成一种健康积极的社会氛围。这种氛围,会感染更多的人选择更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行更理性的善恶甄别。
一个人的道德或许只能点亮一盏微光,但对于身处黑暗的人来说,却是极为珍贵的慰藉。而在孤勇者的身后,也必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光明。
道德为人类之最高精神作用,维持群益之最大利器。——陈独秀
【素材运用】
“道德为人类之最高精神作用,维持群益之最大利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暴露出来的是人们的冷漠,冷漠的代价就是付出生命。在当今社会,冷漠成了一种常态,乃至是一种病态。路边老人摔倒时该不该扶,校园欺凌时不出声,高铁上理直气壮地霸座,人们的沉默造成了今日的恶果,倘若当时有人发声制止,也许就不会有那番结果。
也许你正在为社会的冷漠而感到愤愤不平,但是你又为社会贡献了多少温暖?社会由我们构成,我们道德的底线筑成了社会的底线,若我们无所作为,做一个冷漠的看客,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隔岸观火,终究会自食其苦果。
作为当代的年轻人,不仅要坚守道义,还要去创造温暖,我们有责任去改变社会的冷漠。我们要行动起来,从细微做起,慢慢地用温暖去治愈这个社会,使其康复,不再冷漠。
▣ 点评
作者先通过重庆公交车坠江、校园欺凌、高铁霸座等事件指出“人们的冷漠与沉默”终酿“恶果”,接着从社会拉到个体,指出“冷漠现象”的原因:我们每个人的无所作为导致整个社会的病态。最后,作者呼吁当代年轻人要从细微小事做起,“治愈这个社会”。
全文先描述现象,再分析原因,最后提出建议,体现出极强的主人翁意识,结构严谨,叙述流畅。
不足之处在于,第一段中引用“路边老人摔倒”事件略显不当,该事件中的“冷漠”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此外,作者在引用事例的过程中叙述也不够完整,建议改为:
校园欺凌发生时,无人有勇气上前制止;高铁“霸座现象”泛滥,无人敢义正辞严地指斥。正是人们的普遍沉默,使欺凌者愈发肆无忌惮,使霸座者愈发理直气壮。倘若人人有担当,人人敢发声,让正义的光芒更加明亮,也许这些恶行就会“落荒而逃”,消弭于初时。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康德
【素材运用】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人生是一场星空下浮沉的梦,人心是梦的缝隙。这缝隙,诚然,是光暗的交错,亦如流驶的折痕。你的,我的,人心交织成规则,填挖着陷阱,描画起空白。我看见空白之上渐渐泛起的复杂的涟漪,是人之于人,是捆绑枷锁,是你瞒我瞒,是没顶之泳。是否这人心复杂织结的枷锁过于沉重,我难以知道,而我确实看见阴沟中不见抬头的众生,是否我亦在其中,我难以知道。
而我看过那片星空。
是道,是德,是如水上善,是若谷虚怀,是点亮于心的星空。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那一片道德律的星空从来点亮于光明心中,不为俗世之律令所拘于流形,不以时空之易换而泯于残光,是沛然呼啸苍冥的气,是千磨万击弥坚的骨。我看过那片星空,静默于史册,仿佛冷眼观望着现世的浮光掠影之中难掩抑的溷(混)浊。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明心见性,或是谈及道德的必要前提。唯有点亮心中的星空,呼应头顶的星空,才能得以一照人心的缝隙。静倚寒窗,疏朗枝桠微透着水晶似月光,朦胧于青案之上,遮住了几分彷徨。
今夜月色很好,与我,寻往星空。
▣ 点评
作者先描写社会上尔虞我诈、互相欺瞒的现象,接着笔锋一转,指出“道德律”始终照耀着我们,亘古未变。我们只有自觉地“点亮心中的星空”,才能找到真正的“道德星空”。
全文语言华美,引经据典,贯穿“阴沟”与“星空”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道德的向往与追求。
不足之处在于,作者的语言虽然很令人惊艳,但是句子结构比较复杂,读来稍显晦涩,不容易让人迅速抓住重点。此外,作文中还是尽量不要用异体字(文中“溷”是“混”的异体),可能造成误判。
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雪莱
【素材运用】
没有人会否认“智慧”的地位和力量,但“智慧”在今天究竟意味着什么,似乎未曾被明确定义。
在我们的表达习惯中,常说精明的人不过只有“小聪明”,而心怀天下的人则有“大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从不与“聪明”等同,它比后者的视野更广、思虑更深。
“智慧”所在意的,是公众的利益而非个人的私利;“智慧”所关注的,是长远的发展而非眼前的所得。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固然需要知识积淀作支撑,但崇高的道德修养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正如雪莱所言:“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道德的约束,让人们拥有更深远的眼光、更博大的胸怀,由此能突破自我与名利的局限,察众人所未察,知众人所未知。
盘点高铁不文明行为:失德还是违法
高铁作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大面积覆盖。这个新兴交通方式以其高速平稳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青睐。
然而,由于尚未形成一套十分成熟的管理条例,许多乘客趁机钻了规则的空子,使得乘车不文明现象频频发生。2018年1月份,在安徽合肥高铁站中,一名女性乘客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阻挡列车车门关闭,铁路工作人员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晚点发车,后该女子被上级部门停职检查。
无独有偶,乘客在列车上随地吐松子壳,在车厢内大声喧哗吵闹,包括此次孙某在他人座位上“赖着不走”等行为,都属于不文明出行的范畴,这些不讲文明的人常被打上诸如“素质低、没道德”的标签。但更应该关注的是,乘客购买车票搭乘列车,实际上与高铁公司形成了运输合同关系,应遵守列车相关规定。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和谐文明的乘车氛围,且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合同约定,侵犯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权益,是失德,也是违法。
高空抛物,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频频发生的死伤案件让人们对于“高空抛物”的怒火越烧越旺,同时,国家立法也在迅速跟进。据了解,高空抛物行为将被处以刑罚,最高甚至可以判处死刑。从这一立法的严肃性来看,法律对于“高空抛物”的惩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是,哪怕法律制定得再完善再细致,也还是不免会有顾及不到的地方。比如说,某人在10楼扔下一张纸巾,可能并不会致人死伤,也不构成违法犯罪。但这样的行为,难道就不该遭到人们的谴责吗?
法律的触角毕竟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个细小的角落。在法律之外,我们更应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为人父母,则更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毕竟,“高空抛物”这一行为,于自己而言,可能就是一次漫不经心地随意抛掷,但于他人而言,却有可能是导致丧失性命,家庭破碎的巨大杀器。要从根本之处杜绝“高空坠物”,需要我们多为他人着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可见,法律只能在“高空坠物”事件发生之后给予处罚,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若想让“高空夺命”的悲剧不再发生,需要每一个人提高自律意识与道德修养。
二、家国
每个人既有对于家的使命,亦有对于国的使命。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奠定了国家稳定的基石;国家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保障了无数家庭的利益。
家和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迟子建
【素材运用】
屈子危冠深衣,行吟江畔,一念是楚,万念亦是楚,香草美人是他毕生的追求,爱国忠君是他一生的执念;杜甫茅屋草堂,执杖庐前,思为国,忧为国,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他的忡忡忧思,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他的赤子之心。
长江大浪,吾如沙砾,虽至微至鄙,吾爱吾国之心,至死不渝。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那是一种执念,亦是一种信仰。
▣ 点评
作者在第一段中引用屈原和杜甫的事例体现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语言优美,塑造形象生动,且化用诗词恰到好处,丝毫没有违和感。第二段展现历史与个人的关系,提出“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爱国精神不变”的观点。第三段引用名言,并指出爱国是“执念”,亦是“信仰”,虽然简短,但起到了总结升华的作用。全文结构严谨,文笔流畅,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个小建议:如果有现代事例,在论述中进行古今结合就更棒了。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东周列国志》
【素材运用】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家庭的默默耕耘,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不息。一个人的智慧可能是有限的,但绝非无用;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微薄的,但绝不卑微。无论是清洁工、邮递员,还是决策者、外交官,如果能做到爱国如爱家,都是推动祖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魏源
【素材运用】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有识之士纷纷学习西方,以为来自强大国家的器物和制度能有起死回生之效。然而,无论是洋务派开厂建军,还是维新派托古改制,都无法挽救清王朝的颓势。及至辛亥革命,虽然彻底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但终究没能救民于水火。在“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生死攸关之际,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的幸福,开辟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衰落的华夏大地赢得了希望与生机。
正如魏源所言:“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脚踏实地和为人民服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愈发强大的根基。
张富清:默默无闻的“战斗英雄”
革命精神在张富清这里,是战场上的保家卫国、拼死搏斗、从不畏惧;也是战场之外的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为民造福。
2012年4月,88岁高龄的张富清经医生诊断,必须高位截肢。面对要失去一条腿的事实,他依旧乐观、积极配合治疗,还在伤口愈合后,就开始慢慢练习走路。“我要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愿意做。”以顽强意志战胜一切困难,这是他一以贯之的革命精神。张富清也确实做到了,经过一年左右的锻炼,他已经能借助助行器,上楼下楼、买菜做饭,实现了生活自理。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选择人工晶体时,他选择的是便宜的,“我都休息了,不能为国家做什么事了,节约一点是一点。”家中放的降压药,他不让家人碰,“我的药费是公家报销的,只能我个人用,家里人不能享受,不能占国家的便宜。”他视名利为身外之物,却将一只国家慰问的搪瓷缸,随身携带、视若珍宝,“这是全国人民慰问的缸子,是全国人民对我的爱戴,我要一直留着……”他的家国情怀,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展现。
辛弃疾:拳拳赤子心,浓浓爱国情
身处金国的沦陷区,辛弃疾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在金国谋得不错的官位,过上锦衣玉食的日子。但辛弃疾忘不了自己是宋人,忘不了大宋的河山,忘不了沦陷区人们的苦难和血泪,“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旦时机成熟,辛弃疾就当机立断地回到了南宋。
回到南宋之后,他经常向皇帝和宰相上书,希望能够为抗金复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芹十论》《九议》《议练民兵守淮疏》……这一篇篇奏章里,涌动的是他那为国家而沸腾的热血,流露的是他对国家的忧与爱。
辛弃疾还曾在《论盗贼劄子》里表达自己的忠诚之言:
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
“事有可为,杀身不顾”这八字掷地有声。拳拳爱国之热情,杀身救国之深意,千古之下,令人热泪盈眶。
辛弃疾不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国”二字,还在自己的词作中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爱国思想。比如说,那一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当他凝视着郁孤台下清澈的江水,他想到的不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美丽景色,也不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的婉转情思。
他想到的是北方沦陷区人们流下的屈辱和痛苦的眼泪。生活在金国统治下的人们,无比渴望南宋可以击败金国,渴望朝廷能够回到原来的都城汴京,如此人们方可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在长时间的翘首以待和努力忍耐下,沦陷区的人们曾经流下多少的血与泪,在沦陷区出生的辛弃疾是曾经看在眼里、如今痛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