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影视

2020高考作文5道预测题导写

2020高考作文5道预测题导写,高考作文 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群群快递小哥,每天做着将包裹交到用户手上的小事,却织就了年逾400亿件的世界第一大快递网;一支支风华正茂的科研尖兵,每天都在与仪器、数据打交道,却是向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创造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骄人成绩;海岛边境,一队队生龙活虎的青年战士,每天都重复走着巡边、巡岛的路,却是在尽忠职守地守卫近14亿人民的幸福家园……每一滴汗水都是中国故事的青春注脚,每一项成就都是中国大厦的坚实支撑。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立意提示】

本题为多角度材料作文,阅读题目中的材料,要学会把握关键信息,材料的关键词是“汗水”“青春”“中国大厦”,其实,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千千万万全力以赴的身影。材料中的三个事例都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把责任担当、砥砺奋斗汇进国家民族的“大梦想”,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材料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考生要想得到高分,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都要出彩。

参考立意角度:①青春与汗水;②平凡与伟大;③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④青年要砥砺奋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

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初心才是做事的根本。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明确自己的初心,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明确所需,拒绝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要明确自己所需,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我。

【范例佳作】

握住心灵的微光

汪国真在诗中写道:“在人生的旅途上,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诗人谈的看似是进退间的从容,我却以为,它实际上囊括了对生命的解读:无论经历几多浮沉,千万不要让繁华落寞湮没了你,你得清楚心里究竟想要什么,心中有光,才能一路坚定不移,执着向前。

其实太多人分不清“我心中想要”和“我需要”的区别,他们因了种种需求,想当然地为自己定下一些目标,却在尝试过后发现难以达到而犹豫放弃。我想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他们没有看清心里到底想要什么,努力而不倾尽全力,自然也就无所得了。这大约也是平庸者总是一事无成,而诸如李开复这些人却能始终行走巅峰的原因吧。刘墉先生说:“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心中无山则茫然无措,举步维艰,心中有山则坚守本心,义无反顾,我想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教条或规则的束缚,要想彻底摆脱这些束缚而追随内心的脚步,诚不可能。因此,人最好的状态应是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时都能不改本色,时常叩问内心,让自己不在纷繁中迷失。西班牙王后莱蒂齐娅出身平民家庭,嫁入王室前还曾离过婚,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民众对她的拥护,为什么?这在于她始终内心清明,不改本心:婚前,她是西班牙的金牌主播和前线记者,亲历9·11袭击,深入伊拉克腹地采访;婚后,她也一直与丈夫过着平民般的生活。尽管王室有诸多清规戒律,但她仍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于西班牙民众,莱蒂齐娅是他们拥戴的平民王后,而于她自己,她只是自己内心忠实的拥趸与守护者。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法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但不必逼迫自己去适应,你总得心里有所坚守,才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人格的独立。

倘若真的选择了追随内心,这个过程很可能伴随着苦痛,因为它承载了太多的期许与渴盼、欢欣与愿景,又裹挟了太多的克制与欲望、冷眼与嘲讽。努力跨过去吧,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沉淀的岁月已在你人生之书的扉页上烙下深刻的印迹:值得。就如伟人曼德拉,27年的铁窗生涯并没有让他陷入绝望,被迫害折磨的痛与恨不曾蒙蔽他的双眼,他心中有光:为民族的解放而斗争。这信仰始终指引着他,化为人民手中最锋利的武器,刺破重重黑暗,迎来胜利的曙光。

事实上,一个人若选择追随自己的心,那么势必无法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与肯定,与其被人左右还不如勇敢听从内心的声音,这时候,生命本身便赋予了你至高无上的评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巨人,他总会在我们示弱时发出咆哮:“向前走,别回头!”可我们还是不经意地滞留,畏畏缩缩不敢向前,只能以艳羡的目光注视着别人,想着:我差一点就能成功了。那么真的只是差一点吗?不,牵绊你的不是忐忑的犹疑,而是自我的否弃。人如果连追随心灵和直觉的勇气都没有,谈何成功?

哪怕找不到大海,也请不要停止寻觅的歌声;哪怕脚印被风雪掩埋,也请珍爱走过的路程;哪怕所有的奔走与追求都是徒劳,也要握住心灵微光,让身体追赶上你的心。

【点评】

文章论据典型新颖,论证深刻,事理通透,行文灵活自由,语言表达生动,显示了作者深厚的作文写作基本功。除此之外,本文每一个论证角度都紧扣中心话题,逻辑严密;每一个论证层次都闪耀着思想的火花,能引发人的思考,带给人深深的启迪。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生活中,碰撞无处不在。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

不仅如此,还会有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带来了成长,也擦出了火花,创造了奇迹。

根据上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解析 材料关键词是“碰撞”。材料告诉了我们很多种碰撞:表面的碰撞、深层次的碰撞。材料还说到了碰撞的作用:带来了成长,擦出了火花,创造了奇迹……围绕“碰撞”行文即可。

碰撞是催化剂

碰撞,是一种更深刻的成长。

人生路漫漫,即使荆棘丛生,也可开辟羊肠小道;即使没有康庄大道,也可寻到独木桥。人生并不容易,没有所谓一帆风顺,却有雨过天晴;没有所谓一劳永逸,却有事半功倍。哪怕是四处碰壁、一无所获,也会柳暗花明、满载而归。苏子被贬至穷乡僻壤,他没有颓然恨世,而是毅然放弃官场明枪暗箭,投身于青山绿水,在波澜壮阔中找到自我,写就诸多千古名篇,以豁达心境直面生活中的碰撞,以超然心态战胜逆境。

在感叹“天公不作美”“命运弄人”之时,何不自勉“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赋决定了你的上限,心态决定了你的下限。上天或许没有给你足够好的气运,你或许自认为行路坎坷,但不要垂头丧气,不要自怨自艾,这只是人生路上不起眼的土坑,也许你会一时不慎,却不会终身失足,终能跨越。“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碰撞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不要将碰撞当做上天的惩戒,而要认作是考验,不断提升自我,不断突破自我。碰撞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促使我们发掘不一样的潜能,成就不一样的自我。

碰撞就是逼着自己成长。滂沱大雨的确会让花儿折腰,却也使其炼就坚韧,再遇之时不惧大雨无情冲刷,它能磨练意志,催化潜能的爆发。哪怕是连绵不绝的高山,也都有低谷存在;哪怕是亘古不变的江河,也有上下游之分。只有与学识再三碰撞,才能文思泉涌、一挥而就;只有与失败再三碰撞,才能再创辉煌、如日中天。人生不会一路顺遂,在迷茫中前进,在尴尬中寻找方向,在碰撞中砥砺前行。“不论昨夜你多么泣不成声,今日城市依旧车水马龙”,萎靡不振不会改变现状,不会消除碰撞,只有无畏面对、勇往直前,才是碰撞的意义。

一时的碰撞往往可以通过不屈的搏击,转化成前进的催化剂。消磨意志最好的办法是不作为,磨炼意志最好的办法是不畏惧。“萤火虫的光点虽然微弱,但亮着便是向黑暗挑战”,碰撞与无畏的心态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蕴藏不为人知的力量。生活中,碰撞无处不在,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不断提升自我、突破自我,以积极的心态,无畏的意志,双剑合璧,爆发洪荒之力,冲破碰撞的堡垒,挣脱逆境的束缚。乌云蔽日、草木荒芜都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晴空万里、郁郁苍苍。其实人生亦是简单,不惧束缚,无畏困境,迎难而上即可。

“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碰撞是催化剂,铸就坚韧,成就人生。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最近跟一位邻居聊天,得知她已经给自己的女儿报了课外班,天可怜见,小姑娘才不到 37个月,也就是3周岁多一点点,就要上3个兴趣班,英语、画画、乐高,分别每周上2节课, 每节课都要差不多2个小时。还没有上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补课,真的至于吗?这位妈妈 说,还不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兴題班都贵着呢!

材料二:

我到了美国以后,抱着同样的心理,也开始关注各种起跑线。遗憾的是,我连一个起跑 线都没有找到,但是我却看到了很多的终点线。美国基本的成长理论为“Take your time” (不用急,慢慢来),喜欢的是“Pull Back”(拖后)。我跟不少美国当地人以及美国的教育机构 交谈过,美国为何不重视起跑线?我得到的答复是,美国更斎重的是终点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从两则材料看,在对子女教育的问题上,中国人信奉“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而美国人更看重的其 实是终点线。

“起跑线&39;这个词语来自于体育运动,一般是指运动员的起跑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短跑才会重视 起跑线的起跑速度,长跑则拼的是耐力。

[参考立意】赢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要不得;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成功的教育是一次“马拉松”式的 学习长跑;既要赢在起跑线上,更要赢在终点线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被一些网友称为“标配人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多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认为“标配人生”目标更清晰。

材料二:韩国《明见万里》的节目制作人介绍,当代中国学生的学习热情令他震撼,无论是在偏远的乡村学校,还是在名牌大学,这些学生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自己的家庭、家乡和祖国变得更美好。

读完以上两则材料,你对“标配人生”有何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写作此题的重点是分析材料之间的联系。两则材料呈现出相反或互补的关系。

相反关系:材料一关注个人小我,体现竞争激励时代中的物质倾向,材料二青年人的理想着眼于奉献,眼界、胸怀开阔,彰显青年人对精神归属、美好境界的追求。据此可立意:少年当怀拿云心事,展国家情怀;别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和平时代应兼济天下等。

互补关系。材料一过半受访者肯定“标配人生”,说明有其合理性,合理之处在于规划清晰,目的明确,材料二中学生的一腔热血固然值得大书特书,但也容易陷入空、空谈的旋涡。所以,材料一目标具体却微小;材料二目标高远却空乏,两者互补,方可兼得。据此可立意:小目标与大理想,做好规划,不忘初心;物质并非洪水猛兽,精神亦非空中楼阁。

范文展示

标配人生”? 认真你就输了

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被一些网友称为“标配人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7%的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58.1%的受访者认为“标配人生”目标更清晰,61.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已经过上了“标配人生”。

工作体面稳定、有房有车、婚姻幸福,在多数人看来,拥有这三大要素的人生,夫复何求?所以,很多人都在为追求“标配人生”而努力,而不追求仿佛就成了没有上进心。

人生如何过、什么是“标配”,真有标准答案吗?实现了“标配人生”当然可以算是一种成功,但实现不了也不必焦虑不已,觉得自己便是人生输家。

首先,每个人的起点不同,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人生“装配”会有所不同。比如从农村辛辛苦苦走出来的“城一代”,要靠自己找到工作,攒钱买房,在城里经营婚姻与家庭、教育下一代,实在不易。仅仅是攒钱买房一项,就够难实现的。若要与“土生土长”的城里人比较人生“配件”,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与其如此,不如脚踏实地,按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节奏、“配置”生活,别因不切实际的目标和盲目攀比,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其次,人们对工作体面稳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车等指标的认识不尽相同。工作体面——有人认为端一个稳稳的铁饭碗、有点权力叫体面,有人认为接触的圈子大、社交广泛、周围人的层次高叫体面。有房有车——有人觉得房子要有两百平方米、车子要买几十上百万元的,有人则觉得蜗居也幸福、奥拓也风光……标准不同,认识也就不同。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标配”,而在他人眼里可能却是“顶配”。所以所谓“标配”或许本是悖论。

我们当然可以追求“标配人生”,但所谓“标配”并非指工作、车房等物质“配件”,而是对生活、工作、家庭、人生拥有期许,并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经营”自身、回馈社会、奉献力量。有学者认为,自律、行动、努力才应该是人生的重要“标配”——“对人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开始行动,保持行动,持之以恒”。也有人说,“尽自己最大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赶‘标配’,在努力过程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如此,才算没有辜负岁月”。

把过上“标配人生”当作奋斗目标,虽然会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规划更清晰明确,但也可能因此把人生过成了“标准答案”,成为庸常的大多数。应该看到,诸多没有把车、房、稳定的工作作为目标的人都已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成为人生赢家。所以,何必拘泥于“人生标配”呢?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可以选择庸常,也可以选择不凡。并且时下这个社会应该是越来越包容的,不管你怎么选,别人都不会过多干涉。

“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被一些网友称为“标配人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7%的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58.1%受访者认为“标配人生”目标更清晰,61.2%受访者认为自己已经过上了“标配人生”。(7月24日《中国青年报》)

工作体面稳定、有房有车和婚姻幸福,确实是许多人认为的“人生标配”。在我们每个人周围也确实有许多人追求“标配人生”。不过在我看来,“标配人生”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我们不能认为实现了“标配人生”就等于成功,甚至是人生赢家,也不必为达不到“标配人生”而焦虑不已,觉得自己是人生输家。

每个人起点不相同,这就决定每个人的人生“装配”会有所不同。人们对待工作体面稳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车等指标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工作体面,有人认为端一个稳稳的铁饭碗、权力比较大就叫体面;有人认为接触的圈子越大、社交越广泛、含金量越高就叫体面。比如有房有车,有人觉得房子要有两百平方米,车子要几十上百万,才叫有房有车;有人却觉得蜗居也幸福、小奥拓也风光……衡量标准不同,认识也就不同。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标配”,在他人眼里却是“顶配”,所以不必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

我们可以追求“标配人生”,但这里所谓的“标配人生”并非指工作、车房等物质“配件”,而是对生活、工作、家庭、人生拥有期许,并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回馈社会、奉献力量。尽自己最大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赶“标配”,在努力过程中,享受生活中的美好和温暖,如此,才算没有辜负岁月。(何勇海)

“标配人生”不如“幸福人生”

卢郑文晓

  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被一些网友称为“标配人生”。一些人把过上“标配人生”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有人认为“标配人生”反映的成功标准太单一。

人的一生,基本的物质条件是需要的。但物质条件也是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重点高校毕业固然不错,但能够上重点高校的人毕竟不多,上职业院校也无妨,而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短暂时光,读什么样的大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学期间学到什么,提高了什么。人民大学是重点大学,可每年却有5%的大学生无法毕业,一些读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学校学到了过硬的实用技能,不仅毕业后好找工作,月薪待遇也不错。

而所谓的工作体面,更是难以说得清楚。在笔者看来,只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赚得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薪水,并且通过努力奋斗,能够看到前途和希望,就该是体面的。另外,怎样才算有房有车,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面积价值不同,汽车更是品牌型号繁多,相信只要努力,最终可以通过奋斗得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显然,所谓的“标配人生”本就是不靠谱的说法。

有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精神却很富足。身患肝癌,家境贫寒,台州老水手龚桂方捡拾废品省吃俭用,在五年时间里先后资助8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去年开始,因病情恶化医药费增加,龚桂方被迫停止了继续资助,为此他耿耿于怀,一直向被资助的学生致歉。龚桂方的一句“对不起”,换来了全国读者和网友的感动和敬意。龚桂方们过的人生谈不上什么“标配人生”,可他们过的却是“幸福人生”。

人生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标配人生”,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幸福人生”。不要为了过上所谓的“标配人生”而迷失了自己。

“标配人生”并没有“标准答案”

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被一些网友称为“标配人生”。2018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7%的受访者追求“标配人生”,58.1%受访者认为“标配人生”目标更清晰,61.2%受访者认为自己已经过上了“标配人生”。

工作体面稳定、有房有车和婚姻幸福,确实是许多人认为的“人生标配”。在多数人看来,拥有这三大要素的人生,夫复何求?在我们每个人周围也确实有许多人追求“标配人生”。不追求“标配人生”,似乎也是没有上进心、没有基本抱负的表现。不过在我看来,“标配人生”并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我们不能认为实现了“标配人生”就等于成功,甚至是人生赢家,也不必为达不到“标配人生”而焦虑不已,觉得自己是人生输家。

每个人起点不相同,这就决定每个人的人生“装配”会有所不同。比如从农村辛辛苦苦走出来的“城一代”,靠自己寻找工作,靠自己攒钱买房,靠自己在城里经营婚姻与家庭、教育下一代。仅拿攒钱买房来说,就要举全家之力,再加上四处举债,才付得起首付,接下来便是漫漫还贷路。若要与“城二代”比较其他人生“配件”,更会让自己疲惫不堪,不如脚踏实地,过一过低配生活,别因不切实际的目标、盲目比较与追求,而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人们对待工作体面稳定、家庭婚姻幸福、有房有车等指标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工作体面,有人认为端一个稳稳的铁饭碗就叫体面;有人认为接触的圈子越大、社交越广泛、含金量越高就叫体面……衡量标准不同,认识也就不同。有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只是“标配”,在他人眼里却是“顶配”。所以不必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

我们可以追求“标配人生”,但这里所谓的“标配人生”并非指工作、车房等物质“配件”,而是对生活、工作、家庭、人生拥有期许,并为之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回馈社会、奉献力量。故有学者认为,自律、行动、努力才应该是人生的重要标配,“对人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开始行动、保持行动,并持之以恒。”也有人说:“尽自己最大努力,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追赶‘标配’,才算没有辜负岁月。”

实际上,最好的人生不应该要“标配”,而是要“定制”。把过上“标配人生”当作奋斗目标,虽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但也可能把人生过成“标准答案”,成为庸常的大多数。有网友就如此举例:马云没有追求稳定工作的“标配”,成了商业巨头;马化腾没有追求有房有车的“标配”,成就了腾讯的传奇;刘强东没有追求拥有多少存款的“标配”,让京?|风光无限……如此看来,“标配人生”确实可能成为“庸常人生”,这值得我们反思与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