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山水诗赏析
古代经典山水诗赏析,古代山水诗一百首
宿建德江①
孟浩然②
移舟泊烟渚③,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①建德江:浙江上游流经建德县的一段,今名新安江。
②孟浩然:689~740年,盛唐诗人,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曾隐居鹿门山。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的一生,也曾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和王维交谊甚笃。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后又曾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仍无结果,遂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诗人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触动旧疾,病故,年52岁孟浩然的诗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他在当时即享有盛名。现有《孟浩然集》。
③渚(zhǔ):水中的小洲。
【经典原意】
移船近岸,停泊在烟水笼罩的小洲边。正是傍晚时分,让远行在外的人不禁又平添一段新愁。
抬眼望去,原野无比开阔,以至于感觉整个天空正像一个穹庐,低低地罩在树梢。江水清澈平静,明月倒映水中,感觉它与人如此亲近伸手就可以触摸到。
【当代阐释】
得与失之间
堪与亲情、友情、爱情相比的,大概就是乡情了。什么是乡情?余光中先生广为流传的《乡愁》大概是一个绝好的回答,所谓乡情,最根本的就是思念父母之情,此外,就是思念爱人、亲人、友人,思念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孟浩然似乎是个特别恋乡的人。他40岁前压根就没离开过家乡,40岁后虽然为了求官开始出远门,却似乎总有无穷无尽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建德江边,孟浩然的船停泊在烟水缭绕的江边,孤独之情油然而生,何况又正值傍晚,“黄昏效应”把这种惘惘愁思又进一步放大了宽阔的原野,低垂的天幕,清澈的江水,近在手边的明月的倒影,是足以强化这种孤独、清寂之感的。也正因为孤独之情才使他对江边旷野的景色观察得如此细腻精确。
孟诗中这种乡愁比比皆是:“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家本洞湖上,岁时归思催。客心徒欲速,江路苦邅回”;“今宵有明月,乡思远凄凄”;“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
终身未仕的孟浩然也许确实不适宜城市生活、官场生活。他在《北涧泛舟》中说“沿洄自有趣,何必五湖中?”又在《问舟子》中说“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性情淡泊的他不适合去名利场中与人争竞他还常常在山水与功名之间、官场与家园之间徘徊,“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这是天性所然。他自述“我爱陶家趣,园林无俗情”,“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躭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如此率性认真的生命怎么可能在“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的宦海沉浮呢?“只应守索莫,还掩故园扉”也许不仅仅是一句失意的牢骚,更是其心灵深处真正的呼唤。一旦回到他“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生活里,他就如鱼得水,诗歌也冲和淡远,风神超迈起来。
如果孟浩然真入仕了,他还能写出如此大量语淡味醇的诗篇来吗?简直无法想象。看来,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中少有的终身未仕的诗人,失意处也许正是得意处。就算孟浩然通过考试或推荐进入了官场,结果大概也只能是多了一个失败的官员,而少了一个惠泽千古的诗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得与失之间,孰重孰轻?
红尘滚滚中的我们也和孟浩然一样,常常面对在现实利益和心灵自由间的选择,何去何从,真的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学问。
【文化常识】
王孟
王维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汉江临泛①
王维②
楚塞三湘接③,荆门九派通④。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⑤,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⑥。
【注释】
①汉江:汉水。
②王维:701~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开元九年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前期较关心时事,中年后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恬静生活。他是唐代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杰出诗人,善画,又兼通音乐,并能将画、乐之理融于诗中。王维诗歌具有多方面的成就,尤以田园山水诗拥有更广泛的读者。著有《王右丞集》。
③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这里指汉水流域。三湘:指湘江流域。湘江上中、下游分别与他水合流,分称漓江、潇江、蒸江,总称三湘。
④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长江南岸。一说县名,在汉水与漳水之间。两说皆通。九派:泛指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的众多支流。
⑤郡邑:城市,这里指襄阳城。浦:水滨。
⑥山翁:山简,晋代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常流连风景,饮酒游乐。
【经典原意】
汉水流经楚地,南接湘江,在荆门与长江汇合。泛舟江上,遥望前方,似乎江水已流向天地之外,远山迷蒙,似有若无。江水滔滔,襄阳城似乎漂浮在前方的水边;远方天水相接,波涛仿佛一直在拍打着天空。如此风和日丽的日子,真想与性情如晋代征南将军山简一样的朋友一醉方休啊。
【当代阐释】
江山、友人和诗酒
人常常是贪心的,每当获得一样美好的东西时,总希望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相关的事物。
王维也不例外。这趟旅程的心情很好,汉江壮景雄浑阔大,风景如画。在水天一色,风和日丽的美景中旅行的王维,不禁感到沉醉,便进一步希望有友人能与自己分享和共乐。烘托相聚欢乐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酒,抒发愉快心情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诗。于是在风拂拂的江边,与友人诗酒流连,就成了王维此刻的理想。
江山、友人和诗酒,鱼与熊掌最好兼得。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是无止境的。
【国学故事】
王维至性至情
王维是一个孝子。母亲活着时,人人赞扬他孝敬。母亲去世了他痛苦得整个人都变了,几乎要活不下去。他还给朝廷上表,把自己住的风景优美的辋川别墅改为寺庙以纪念母亲。
王维还是一个感情专一的人。妻子很年轻就死了,他不再续娶独自一人孤居了30年,直到61岁去世。
更为动人的是王维兄弟间的友爱。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两京陷落。王维跟随逃亡四川的玄宗不及,被叛军抓住,强迫授以伪职唐军收复两京后,受过伪职的人都要定罪。这时王维的弟弟王缙官位已经很高,他请求新即位的皇帝唐肃宗削去自己的刑部侍郎职位,用来为哥哥赎罪。加上王维自己在被叛军囚禁时写了一首诗,表达了对京都陷落的悲痛,传到了肃宗的手中。肃宗终于原谅了王维,只适当地降低了王维的职位。
后来,王维逐渐升到尚书右丞,王缙却还远在今天的四川任蜀州刺史。唐朝人都非常重视留在京城,不愿出任地方官。王维兄弟情深,就上书说自己有五个短处,而王缙有五个长处,现在自己在尚书省任职,更有才能的弟弟却远在地方上,自己愿意交还官职,请求做一个老百姓,使弟弟能从外地调回京城,这当然不合朝廷常规。当时朝廷审议的人感于其手足情深,没有怪罪他。过了一段时间,朝廷把王缙召回京城,任左散骑常侍。
王维61岁时,病得很厉害,当时王缙在今天陕西的凤翔当官。这天,大概知道自己行将去世,王维提笔给弟弟写信道别,随后又写了一些给亲友的告别信,就停笔去世了。
王维兄弟间的感情是笃厚深沉而且终生不渝的。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经典原意】
春天的山涧里,寂静无人。我悠闲地坐着,看桂花轻轻飘落。此时,正值宁静的夜晚,生机勃勃的春山中空无一人。明亮的月光下,偶有不知什么原因受惊的山鸟忽然飞出,不时地在春水轻流的山涧中婉转地鸣唤数声。
【当代阐释】
鸟鸣山更幽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南朝梁诗人王藉的名句,历来为人所喜闻乐诵。这种意境在王维的《鸟鸣涧》中有更进一步的阐释。
《鸟鸣涧》描写春涧夜景,清静深幽。但这美好的一切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还有一个人,一个心境闲适宁静,对大自然的美具有极为敏锐的嗅觉的诗人。似写幽景,实写闲人。有闲逸的心态,才能赏闲雅的妙境。这首诗中,诗人似在,时时见证着这大自然的大美无言;诗人又似不在,我们读诗时感受到的不就只美景么?确实,诗人已全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身世两忘、万念都寂”的禅境。而我们也跟随诗人进入空明澄澈的审美意境之中了。
有纯净的心灵,才能欣赏纯美的妙景。
唐代闾丘晓写了一首《夜渡江》,诗曰:“舟人自相报,落日下芳潭。夜火连淮市,春风满客帆。水穷沧海畔,路尽小山南。且喜乡园近,能令意未甘。”仅从诗歌看,应该说是深雅有味的。但此人既是杀害王昌龄的刽子手,又是安史之乱中故意率军逗留不进,不去救被困在重重包围中的张巡所拼力死守的睢阳城,终被其上司张镐杖杀的小人。所以明代钟惺在他选的《唐诗归》中惊讶地说:“能杀王昌龄人也,能作如此诗,怪事!”人品与诗品不符,人们只会带着高度的警惕怀疑他诗歌中感情的真实性,甚至怀疑诗作者的真实性。
山居秋暝①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③,王孙自可留④。
【注释】
①暝:傍晚。
②浣女:洗衣的女子。浣,洗濯。
③随意:任凭。春芳:指春花春草。歇:凋零。
④王孙:古代一般用于指贵族子弟。此处承《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用法,王孙代指自己。但诗意与《楚辞·招隐士》相反,意思是山中纯洁美好,可以久留。
【经典原意】
正是秋天的傍晚时分,空旷的山中刚刚下过一场雨,空气格外清新。清朗的月光从松树间泄下来,在明亮的月光下,只看见山涧中清亮的泉水在石头上带着织纹缓缓地流着。
竹林里忽然热闹起来,原来是一群洗衣女子回来了。不远处水上的荷花晃动起来,哦!是顺流而下的渔船惊扰了它们。春花春草自然是早已凋零,不过随它去吧,秋景不是也很美吗?自然如此美好,我又何不远离风波险恶,浊浪翻滚的官场,留在这清净美好的山中呢?
【当代阐释】
山水之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熟悉唐诗的人看到它就会想到王维提起王维最先想到的也很可能是这两句诗,可见其深入人心。
山水要有人的活动才有生气,才有了审美观照的主体和意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景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既是景美,又是情美,而这二者都因为有王维这个审美观照的主体的存在使整幅风景笼罩在情美之中,从而更凸现其情、景之美。整首诗就是一个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整体显现。
绝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人生梦想:周游世界。我们看到,某些国家的人们在生存问题不成为什么问题后,就满世界地乱跑。其他国家的人们有时实现起来要困难一些,不过并不妨碍将这作为一个珍藏终身的梦想,并在可能的时候实现它。周游世界固然包含人文景观,但自然景观是更为本质的部分。
中国古代提倡“父母在,不远游”,不过考虑到古代平均寿命不长等到父母不在,想要远游,只怕也力不从心了。所以,中国古代能有一部《徐霞客游记》,真是个奇迹。据说徐霞客有一位很支持他远游探险的母亲,每当徐霞客从遥远的山川回来,她都要问这问那,对那些探险故事听的很着迷。感谢这位伟大的母亲,可以说是她和儿子共同创造了中国的这一奇迹。
山水总是作为人类最早和最后、最美和最温柔的家园在不远处等着我们。我们有那么多的山水诗,诗人们总是费尽心机去描绘它,竭尽全力去赞美它。是了,李白倒有一句牢骚语:“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不过那一方面是不得志的宣泄,另一方面也是事实“天下名山僧占多”嘛。严格地说来,有些时候,寺观过多过滥确实是中国山水的一个特点。
不管怎么说,山水是美的,是媚的,还是魅的。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回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宋代王观这首《卜算子》算是对山水之魅的一个直抒胸臆的表白吧。
蜀道难①
李白②
噫吁戏③!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④!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⑤。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⑥。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⑦。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⑧。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⑨。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⑩。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雄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①蜀道难:乐府《相和歌词·瑟调曲》。
②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雄奇豪阔、热情奔放。今存诗990多首,是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精神的代表后人尊称他为“诗仙”。他和杜甫的诗歌代表了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人们把他们并称“李杜”。
③噫吁戏:三字都是惊叹词,蜀地方言。危乎高哉:用加强的语气惊叹蜀道又高又险。
④蚕丛及鱼凫(fú):传说中古蜀国的两个国王。茫然:邈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⑤尔来:自从蚕丛、鱼凫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极言年代久远。秦塞:犹言秦地。塞,山川险阻之地。春秋时,秦国在今陕西,故后世称今陕西为秦。通人烟:相互往来。
⑥西当二句:是说由秦入蜀西面有太白山拦着,只有高险逼仄的山路相通西当,西面当着,这是以长安为中心的秦地而言。太白,山名,在今陕西郿县东南鸟道,指太白山顶峰峦起伏,只有高险逼仄的山路,一般只有鸟才能飞过。
⑦地崩山摧二句:意谓地崩山塌壮士牺牲了,然后秦、蜀之间才有路可通。这是五丁开山的神话。据说,战国时,秦国想开发蜀地,必须设法先灭蜀国。秦惠王知道蜀王好色,就许嫁五位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五个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见一大蛇钻入山穴中,五力士共掣蛇尾,大山崩塌,力士、美女和将士、随从都被压死山也分成五岭。从此,秦、蜀之间才开始往来。天梯,指高峻的山路,一级一级像上天的梯子一样。石栈,在山崖上凿石架木而建成的道路。公元前256年秦惠王灭蜀,使张仪筑都城,置蜀郡。
⑧六龙回日之高标:古代神话,羲和驾着六龙所拉的车子载着太阳在空中运行。六龙回日,是说山的高峻险阻,连羲和都得为之回车。高标,山的最高峰。冲波:冲激起来的波浪。逆折:波浪回旋曲折。回川:漩涡。
⑨黄鹤:即黄鹄(hú),健飞的大鸟。猱(náo):一种猿类动物,善攀援。愁攀援:以攀援为愁,意谓难以攀援而上
⑩青泥二句:意谓由秦入蜀,经过青泥岭时,转来转去,都是山峰。青泥,岭名,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盘盘,回旋曲折的样子。百步九折,言在极短的路程内,就要转许多弯。百、九,都是虚数。萦(yíng):绕。
扪参(shēn身)二句:意谓山高入云,行人伸手可以摸到一路上所见的星辰,令人紧张得连气也不敢透。参,指参宿七星,属今猎户座。历,经过。井,指井宿八星,属今双子座。古谓秦属参宿分野,蜀属井宿分野。由参到井,是由秦入蜀的星空。胁息,屏住呼吸。抚膺,摸着胸口。
君:泛指入蜀的人。巉(chán)岩:险峻的山岩。
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望帝魂魄所化。
凋朱颜:因惊悚而脸色变白
连峰去天:山峰相连与天相近不远。盈:满。倚:靠着。
飞湍二句:指急流和瀑布汇成巨流撞岩转石在山中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喧豗(huī):哄闹声。砯(pīng):水击岩石声。转:翻滚。
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即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的一道雄关,又名剑门关。崔嵬:高险而突兀的样子。一夫:一人。莫开:不能攻破。
或匪亲:假如不是可靠的人。狼与豺:指残害人民的叛乱者。
猛虎、长蛇:喻可能起来叛乱的人。
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经典原意】
啊!又高又险!行走蜀道比登上青天还要艰难。蚕丛和鱼凫是古代蜀国的开国君主,他们开创蜀国的事迹多么的遥远。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因高山阻挡,也没和邻国秦地互相往来。西面挡着的太白山只有鸟飞的通道,鸟可以横飞到峨嵋山的山巅。直到地塌山崩牺牲了五位开山壮士,凿石架木建成了栈道,然后才把高峻的山路相接,打通了蜀道。
上面有日神驾着六龙也无法通过的山峰,下面有冲激的波浪回旋曲折的河川。健飞的黄鹤也无法飞过,轻巧的猿猱也难以攀援。青泥岭是那样地回旋曲折,行走一百步环绕山峰要转九道弯。行人伸手就可摸到天上的星辰,紧张得连气也不敢喘,只得抚着胸口坐下来长叹请问你西游蜀地何时才能回还?可怕的路途,险峻的山岩,多么危险只看见悲鸟在古树上哀鸣,雌雄一前一后环绕在树林间。又听见子规鸟在月夜里声声悲啼,令空山月夜更加充满哀愁。在蜀道上行走比登上青天还要艰难。听了此语,会使人惊悚得脸色都改变。
峰连着峰,离天不够一尺远,枯松倒挂下来斜靠在悬崖绝壁边山上的瀑布和山下的急流汇成巨流奔腾喧哗,撞岩转石,千山万壑声如雷鸣一般。蜀道如此艰险,可叹你远方来客到此何干。途中的剑门关尤其险要,一人挡住关口,万人别想过关。守关之人假如不亲近可靠,就会变成豺狼一样的叛乱者。到那时候,人们从早到晚都要躲避猛虎、毒蛇这些害人之物。它们磨利毒牙吸人鲜血,残忍地杀人如麻。
在锦城虽有无限欢乐,还不如早日还家。攀登蜀道,比登天还要艰难,我侧身西望蜀地,不禁长长地叹息。
【当代阐释】
李白与唐玄宗
根据研究,人们一般认定这首诗乃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时写的。诗歌虽然袭用乐府古题,但全诗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透露出对社会的忧虑和关切。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此诗对乐府古题有了极大的创新和发展。唐代评论家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中说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可见在当朝就令人耳目一新。今天读来也仍充满奇情异彩。这是这首诗吸引我们的原因之一。
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此诗是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
但更多人认为此诗有其寓意的。细味诗意,“别无寓意”的可能性很小,此诗应该是大有深意的。
玄宗初见李白,就对他恩宠有加。李阳冰在《李白集序》中说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羮以饭之。……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潜草制诰,人无知者。”李白自己也说:“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玉壶吟》)
但这种好景不长,他很快就受到了谗毁,《鞠歌行》中自陈:“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这样的叙述在很多其他篇章中还有体现:“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结合李白的《梁甫吟》,也许更容易看明白《蜀道难》后面的含意李白是满怀高昂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的。他梦想着明君贤相的遇合就像姜太公遭遇周文王,“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并希望能建立像郦食其“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般的功业。
可惜唐玄宗这时已经被小人包围,是非不分了,而李白也已预感到安史之乱的爆发,“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远别离》)。李白既遭遇到“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般政治暗算,又看到“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的现实,这里“雷公”应指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奸相、权臣“玉女”暗指杨贵妃等女宠,“阍者”则很可能指高力士等权阉。如此种种,大概就是“蜀道”为什么那么难的真正原因吧。
李白的《远别离》大概要写得晚一些,应该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的作品了。“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似指的是“安史之乱”的爆发和宪宗在宦官的帮助下即位,玄宗不得不自称太上皇。这里揭示的应该是宦官专权和藩镇叛乱两个唐王朝的根本弊端。“或言尧幽囚,舜野死”,应是对返京后唐玄宗的遭遇的猜度。“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合理的理解是,唐玄宗死后,李白对他表达深切和永无休止的怀念。古人常常以夫妻或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这里,李白以娥皇、女英自喻,以舜喻玄宗。李白与唐玄宗死于同一年,唐玄宗死于四月,李白于十一月去世,李白生前得到玄宗死亡的消息是必然的。
李白对唐玄宗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对他天宝年间沉迷女色、任用小人、宠信宦官、疏远贤人不满,发出“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的牢骚;又对他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他痛恨的主要对象还是“猰貐磨牙竞人肉”、“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小人和恶人,以及“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的排挤贤人的丑恶现实。对唐玄宗的知遇之恩,他还是终生感激和怀念的。
望岳①
杜甫②
岱宗夫如何③,齐鲁青未了④。
造化钟神秀⑤,阴阳割昏晓⑥。
荡胸生曾云⑦,决眦入归鸟⑧。
会当凌绝顶⑨,一览众山小⑩。
【注释】
①这是杜甫青年时期漫游齐赵游泰山所作。岳:指东岳泰山。
②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1400多首,是唐诗思想和艺术的集大成者。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诗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③岱宗:即泰山,山别名称岱,古以泰山为众山的宗主,故称岱宗。夫:语助词。如何:怎么样。
④齐鲁句:意谓泰山居齐鲁之间,峰峦青翠之色,齐鲁之外,还可望见。突出泰山的高大雄伟。未了:没完。
⑤造化句:意谓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都赋予了泰山。造化:大自然。钟:聚集。
⑥阴阳句:意谓泰山高耸入云,遮住了阳光,在同一山的南北两面,光线明暗不同。阴:山北。阳:山南。割:划分。
⑦荡胸句:意谓望见山中层云迭起,心胸激荡。
⑧决眦(zì):决:裂开;眦:眼眶。决眦:睁大眼睛。决眦入归鸟:睁大眼睛目送归鸟飞入山中。
⑨会当:犹言终当。表示将来定要如此。
⑩一览句:语本《孟子·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天下:感觉天下的一切都变小了。
【经典原意】
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景色如何呢?青青的山色把齐鲁两地都覆盖还没有尽头了。大自然把神奇和秀丽聚于一身,山南山北的明暗判若黄昏和拂晓。山上云层迭起荡我心胸,凝神远望我目送着归林的飞鸟。总有一天我要登上山顶,那时周围的群山都将变得低矮渺小。
【当代阐释】
少年心事当拿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个青年的豪情壮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杜甫“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有了这样的心胸气魄,即使杜甫一生遭遇“安史之乱”,始终穷愁潦倒,即使他本来想做一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破灭,也仍不妨他成为一个名传千古的诗人。正如柳宗元所说:“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柳宗元本人参加王叔文集团遭遇失败,“欲慷慨攘臂自同昔人”,在当朝不可得,也仍不失其成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诗人。
杂志上曾有一个讨论:为什么我们的理想越来越小?也许我们一生都在调整我们的理想,而且因为情势变化和伴随成长越来越脚踏实地的缘故,我们的理想也许确实越来越小。但我们少怀壮志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有一位睿智的人说过,不管你的理想多么高远都不为过因为从来没有一个人百分之百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而如果一个人少年就没有壮志,那将是最可怕的。起步尚且如此,谈何千里之行?所以每个青少年都应向李白一样,怀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必将能有所成就。即使人到中年也仍不妨以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来激励自己。
【文化常识】
泰山
绵亘于山东省中部,前临孔子故里曲阜,背依山东省省会济南,主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拔地通天。泰山自古以来与中国的其他四座名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称“五岳”,泰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
滁州西涧①
韦应物②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
①滁(chú)州:今安徽滁县。韦应物曾任滁州刺史,诗作于任内。西涧:在滁县城西。
②韦应物:737~约79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举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
【经典原意】
我最喜爱西涧边生长的那些绿油油的小草,茂密的树林里传来黄鹂欢快的鸣啭。黄昏的春雨使潮水迅速上涨,野外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一只小船孤零零地横漂在那儿。
【当代阐释】
似有如无之间
有时候,人是风景最好的点缀,因为人的出现,整个风景顿时活了起来,否则风景就只是风景,显示不出审美的意义。有时候,人是风景中最大的败笔,一幅无比美好的风景,因为人的出现,画面显示出极不协调,整个画面怎么看都别扭,人成了风景中的污点。更多的时候,人们对自然过度开发,或对自然景观过度追求经济利益,使人深深体会到人是自然最大的破坏者,是自然的罪人。
《滁州西涧》景幽、境幽,又静中有动,意境优美,历来为人所称道不过这首诗最大的优点还在于他既写了景,又写了人;既写了人,又并没有出现人。这幅画是一幅纯粹的风景画,但我们并不觉得风景的寂寞与孤立。这里有人的活动痕迹,有生活气息,但又没有让人的出现污染风景。人类的身影,在这幅充满野趣的画面里,妙在似有如无之间。
山石①
韩愈②
山石荦确行径微③,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④。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⑤。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⑦。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⑧。
山红涧碧纷烂漫⑨,时见松枥皆十围⑩。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img23。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img24。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img25。
【注释】
①这是一首游记诗,取首句“山石”二字为题。
②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人们把他们并称为“韩柳”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诗歌创奇崛险怪之派,世称“韩孟诗派”,其中孟指孟郊。
③荦(luò)确:险峻不平的样子。微:狭窄。
④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肥:饱满、润泽。
⑤所见稀:有两种解释,一说古画已依稀莫辨;一说看到的是稀有的好画。两说皆通,似以后者为佳。
⑥羹饭:泛指饭菜。疏粝:粗糙的食品。粝:糙米饭。
⑦扉:门扇。
⑧烟霏:云雾。霏,云气。
⑨山红:指山花。涧碧:指涧水。纷:繁盛。烂漫:光彩照人的样子。
⑩枥:同栎,落叶乔木。
img26激激:象声词。
img27局束:局促,拘束。为人(jī):为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套在马口上的缰绳。
img28吾党二三子:指和自己同游的两三个朋友。归:归隐。
【经典原意】
石头险峻,山路狭窄,黄昏来到寺庙,只看见蝙蝠在飞。进堂我坐在台阶上观寺院风景,刚下足了雨,芭蕉叶特别大,栀子的花朵也分外饱满、润泽。僧人告诉我古壁上的佛画很精彩,用灯火照着让我观看的确是少见的好画。僧人为我们铺床扫席并送来晚饭,糙米饭也足以充饥。深夜里我静静躺卧,听不见虫声唧唧,明朗的月亮从山岭那边升起,清亮的月光照进了门。天明了我独自去漫游,道路在云雾中难以辨认。上来下去周围全是云雾弥漫。山中的红花与涧下的碧水相互辉映,时而看见粗达十围的松树、枥树。光着脚踏着溪流中的石头过河,流水潺潺。和风阵阵,拂动着我的衣裳。人生在世能享受这样幽雅的风景,自有其乐,何必拘拘束束受别人控制。哎,与我志同道合的几位朋友,为何到老了还不归隐呢?
【当代阐释】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以开头“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在韩愈以前游记诗一般简单记游,因景抒情。汲取散文的特点,详记游踪,而又诗意盎然,是韩愈《山石》的独创。
最为打动我们的,是韩愈的语言。山石是“荦确”,山中小径是“微”,新雨之后则“芭蕉叶大”、“栀子肥”。芭蕉叶的大小与雨似乎并没有关系,但新雨洗刷后油绿发亮的芭蕉叶确实令人注意到它的硕大之美。用“肥”来形容饱含雨水的栀子花的饱满、润泽,不妨借用鲁迅谈论唐人的一句话,“则办法直前无古人”。“大”、“肥”这样平凡普通甚至过于通俗的词语,到了韩愈笔下,由于用得恰当,居然立即化腐朽为神奇了。凡此种种,韩诗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杜甫总结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学创作经验,韩愈进一步发扬光大之。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说:“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若皆与世浮沉,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足下家中百物,皆赖而用也,然其所珍爱者,必非常物。”可以很好地解释其创作追求。韩愈诗歌以“奇崛险怪”为特征,但清人赵翼说他:“其实昌黎自有本色,仍在文从字顺中,自然雄厚博大,不可捉摸,不专以奇险见长。”(《瓯北诗话》)可谓的评。
【原文】
江雪①
柳宗元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③。
孤舟蓑笠翁④,独钓寒江雪。
【注释】
①本诗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贬永州司马时所作。
②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包括著名的《永州八记》在内的600多篇诗文,经后人辑为30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③绝:尽。径:小路。人踪:人的脚印。
④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
【经典原意】
成千上万的山中看不见一只飞鸟,所有的小路上人影全无。孤舟上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顶着严寒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中独自垂钓。
【当代阐释】
雪境独钓图
短短的两句诗,频繁地出现“绝”、“灭”、“孤”、“独”四个表示孤寂的词,政治革新失败,蒙受着天大的冤屈和冒着随时可能有的生命危险,柳宗元内心的孤苦悲凉可见一斑。那可是篡夺皇权的罪名啊!
让我们深感安慰的是,经过一代代的努力,我们今天终于沐浴在现代民主的阳光下,而不是生活在阴云笼罩的封建王朝。
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是如此喜欢这首诗,以至于几乎人人都要读它或者读过它呢?因为清冷、清寂、清寒的清凉境界是如此的纯洁,那不正是诗人的人格写照吗?蓑笠翁在如此冷寂的天地中独钓,这种坚持也是令我们感动的。
或许柳宗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姜太公直钩钓文王,终于实现了明君贤相知己般的遇合;而自己遭遇政治寒流,就只有独钓寒江雪的分了。这也许是诗境如此孤寂苍凉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红尘滚滚中摸爬滚打的人们忽然读到这样清寒的句子,是不是也是一剂绝好的镇静剂,让我们不禁停下来想想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
如果忽略掉柳宗元的悲凉处境,这也不失为一幅绝好的雪境趣钓图。孤舟蓑笠翁与千山万麓的雪,与满江的寒流,甚至薄冰已经完全融为一体了,人与自然是如此的和谐。是啊,不管痛苦还是欢乐,都到大自然中来洗涤和消化吧。
【文化常识】
二王八司马
唐顺宗时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二王”指王伓、王叔文,“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他们在改革失败后,俱被贬为远州司马,故名。
【原文】
乐游原①
李商隐②
向晚意不适③,驱车登古原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①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曾在此立乐游庙,故称。是唐代游览胜地。
②李商隐:约812或813~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③向晚:近晚,傍晚。意不适:心里不痛快。
④古原:指乐游原。其地地势高敞,望长安城内了如指掌。
【经典原意】
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车登临作为游览胜地的古迹乐游原。夕阳之景无限美好,只可惜时光已临近黄昏。
【当代阐释】
壮丽夕阳下的联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有过。李商隐只是把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口中所无的东西表达出来了,于是获得了世世代代人的共鸣。
但显然,这两句诗还可以有丰富得多的含义。可以指一天中的感受,也可以是一生中的感受;可以是对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的感叹,也可以是针对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感慨。即如李商隐,可以是对当天的感叹,或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何又尝不可以联想到李商隐身处的晚唐,已经是一道残阳,不论如何壮丽,都将好景不长了呢?
美好的事物不能长存,恰恰是我们倍加珍惜它的原因,譬如生命譬如爱情、友情和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