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考作文优秀范文赏析:走过,才明白
历年中考作文优秀范文赏析:走过,才明白,初中作文走过才明白
原题回放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命题透视
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是“走过,才明白”,文题简明而亲和,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初读此题,带给人一种惊喜、一种感动、一种沉思。在“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毕业季,在“三年磨一剑,六月试锋芒”的中考考场,此题很容易打开考生的心扉,触动考生的情思,让考生一吐为快。静心品味“走过,才明白”,可以发现,此道作文题体现了以生为本、自由开放、有情有思、回归写作本真的特点。
1.以生为本。
2018年盐城市中考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秉承“消除审题障碍,减少写作束缚,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的中考作文命题指导思想。提示语富有诗意且充满温情,能够帮助考生拓宽思维空间,勾连生活体验,打开记忆闸门。本道作文题将写作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留给考生,他们构思立意的时候,只要围绕自身成长实际抒写即可入题。
2.自由开放。
行走是人生的一种姿态,是一种精神历程。这道作文题给考生留足了思考和选择的空间,给予了他们广阔的表达平台。考生需要思考“走过”什么,“才明白”什么。其中,“走过”的既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山川田野,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街市阡陌,还可以是成长道路上的青葱岁月;而“明白”的,则是“走过”之后的成长感悟和心得。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这样一个自由开放的题目,写作时最好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使立意开出一朵绚丽的花。
3.有情有思。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和前几年的中考作文题一样,这道作文题继续引导考生回味生活,发现并感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走”提醒考生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这一平淡的词语背后,蓄积着深沉的情感。“才明白”立足于思考和顿悟,是瞬间的成长和飞越。“明白”的既可以是感性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是理性的生活哲思。
4.回归写作本真。
作文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是真实情感的表达,因而,作文的“根”在生活。这道作文题在提示语中出现的“我们”“自我”等字眼,强化了“关注自我,促进成长”的写作教学导向,让宿构的文章得不到高分,让关注自我、表达真情实感的佳作能够脱颖而出。“走过,才明白”这一亲切而略带深沉的话题,引导考生感悟生命成长的过程,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迷津指点
首先,领会命题意图。
“走过,才明白”这道作文题其实有三道审题门槛。首先是“走过”,既可以指实际生活中人们走过街市、走过阡陌的具体真实的过程,也可以是虚指的时光流逝、生命成长的历程。“明白”是第二道门槛。“走过”之后“明白”了什么?可以是明白了一个道理,看清了一个真相,认识了一个原本不熟悉的人等。“才”是第三道门槛,暗含着命题者对同学们思维的内在要求。细细审读,大家可以发现,“走过”和“明白”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即所写的“明白”的内容应当是“走过”之后的感受、启发、顿悟等。如果单方面抒写“才明白”的感受、启发,缺少“走过”的在场,或者浓墨重彩写“走过”,对“才明白”的内容轻描淡写,都难以得到理想的分数。
其次,确定精彩立意。
古人云:“意,犹帅也。”立意的高下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在保证思想观点正确、情感健康的前提下,文章立意要尽量追求深刻、新颖、独到。同时,文章立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也要服从真、善、美的要求,并且能够由现象到本质,体现对人生、生命、生活的感悟。同学们一定要明白,大量立意同质化的文章会让阅卷教师心生疲倦,而有文化、有内涵、有深度的文章却容易让人眼前一亮。
从这道作文题的写作取向看,选择记叙文或者散文更加容易上手。例如,走过一座陌生的城市,才明白世间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走过春夏秋冬,才明白四季更替轮回的意义;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等。
再次,打造文章亮点。
优秀的作文会让阅卷教师一看就心生喜悦,因此,同学们要努力打造文章亮点。
一是注意锤炼文章语言。内涵丰富、含义隽永的句子往往更能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如果能在准确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语言灵动,一定会给文章增色不少。本次考场作文中,有一名考生写道:“落花从不悲伤,它安静地等待下个绿的新生。走过暮春与初夏的更替,才明白,生命的延续与不息。”这样富有文采、文质兼美的文章,深深地打动了阅卷教师的心。
二是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以记叙文写作为例,同学们要学会细腻传神地描写,避免平铺直叙、内容空洞;要选择打动人心的生活细节;要注意对文章进行精巧构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可能得到阅卷教师的认可。
例文点评
走过,才明白
★一类文
开篇简洁明了,且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儿时的爸爸与现在的爸爸对比鲜明,语言简练而不失文采。
他变了。
儿时,他就是我的整个世界。他陪我玩耍,陪我大笑,陪我落泪。时光太瘦,指缝太宽,一晃我就快初中毕业了。我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他已不是儿时的那个爸爸了。
爸爸是一名老师,从小到大,我耳畔挥之不去的,就是他喋喋不休的“教诲”。为什么处处和我对着干?为什么把他的思想强加于我?去年,他调到了离家很远的一所学校。我一阵狂喜,以为终于摆脱了他的掌控,没承想,每天晚上,他都从二十多公里外赶回。我内心的抵触情绪如豆芽般一点一点长大。
那晚,天出奇地冷,风疯狂地嘶吼着,摇落了漫天大雪。“妈,今晚爸还会回来吗?”我故作漫不经心地问道。“雪大,肯定不回了,不安全呢。”妈妈担心地看着窗外。我继续埋头做作业,似乎有一种久违的轻松。过了许久,门打开了,灌进了一阵刺骨的寒气。一个雪人,站在门口,慢慢地跺着脚。他头上是雪,身上是雪,连那眉毛上都堆着一小撮白雪。是爸爸!他瑟缩着,厚厚的羽绒服也不能为他御寒。我怔怔地望着他。好久没有这么仔细地看他了,那脸颊,已开始有了深深的皱纹,他的嘴巴也冻得没有一丝血色。他看我的眼神是那样慈爱满满,像一股春风,在寒夜里悄悄地融化着我内心的坚冰,而我却终究没对他说一句暖心的话。
第二天醒来时,窗外的白雪刺得我眼花。爸爸已经上班去了。床头柜上赫然放着一张蓝色的纸,上面写着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可以选择更有意义、有自由度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艰难地谋生。爱你的爸爸。”
刹那间,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背起书包,冲下楼去。我踩着爸爸清晨离家时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一步,两步……我的眼前总是晃着他顶着大雪归来,又冒着严寒出发的情景。他变了吗?我一遍遍地问自己,愧怍不已。他真的变了吗?仰不愧于人师,俯不怍于人父。他奔波着,操劳着,无暇顾及自己。
走过,才明白,原来,严父之爱炽如日,简单而深沉。只是,我一时被那刺眼的光芒晃花了眼。
爸爸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底,不曾轻易表露。写满“心语”的蓝色纸片让小作者顿悟爸爸对自己的爱。
文章由开始时的觉得爸爸变了,到慢慢理解了爸爸,再到感悟到深沉的父爱,层层深入,卒章显志。
综合点评
本文以心理变化为线索,生动再现了由对爸爸的崇拜到埋怨再到理解的心路历程,感情真挚,引人共鸣。小作者的遣词造句很见功力,细节描写尤其细腻。文章结构完整,结尾点题,融记叙、描写、抒情于一体,堪称佳作。
走过,才明白
★二类文
开头很有画面感,但是最后一句去掉更好。
背着木吉他,迈着沉重的步伐,怀揣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六月里的我一切都变得焦灼起来。
回到家,坐在房间里出神。眼前老师那失望的神情,耳畔老师那句“你这样去考级是不行的”的话语,如藤蔓般缠绕着我的大脑,挥之不去。我轻轻摩挲红肿的指头,凝望墙角的吉他,想放弃,又不甘。忽然,瞥见一抹绿色——原来是芦荟冒出了新芽。不禁愕然。这盆芦荟买回来后,我就很少关注它,没想到它竟生长起来。我把芦荟摆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给它浇了点水,又抱起吉他,从头至尾擦拭了一下琴弦。
从此,我不是在琴行,便是在去琴行的路上。
日复一日的苦练,指上磨出了厚厚一层老茧,老师终于露出了舒展的笑容。“进步很大,但是感觉太过平淡。你要学着有感情地弹奏,这样才能展现曲子的特色和神韵。”通过一遍遍地聆听、揣摩,再加上老师的耐心指导,我渐渐懂得了轻重缓急,终于能够流畅而不失轻松地将一支难度颇高的曲子弹奏出来。这一过程中少不了要付出艰辛与汗水,但这是我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这期间,芦荟长高了,变绿了。深绿的旧叶托着嫩绿的新叶旋转而上——它似乎是一面起舞,一面生长着。在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下,芦荟不再蜷缩,尽管风有时会吹得它左右轻晃,但它不会再倒下,而是永远蓬勃向上。
练习的时光终究逝去,初秋来了。我也迎来了考级的日子。临行前,我特意为芦荟浇了点水。
细雨打湿了额前的刘海,秋风捎来点点凉意。考级大厅里,我竟然不那么紧张。轻轻抱起吉他,手指触碰到琴弦的那一刻,舒畅的乐声流泻而出,行云流水般流淌在耳际,流淌于心间。我的手,我的思绪,恰如一只翩跹起舞的蝶,旋转,跳跃,上下翻飞,来去自如。一曲终了,皆归平寂。
考级顺利通过,我欣喜地踏进家门。芦荟,绿绿的,蓬勃着。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了自己。
走过,才明白:前行在泥泞之路,靠着热爱和坚守,方能顺利通过。为寻心之所向,请君素履以往。
小作者笔下的芦荟正如困难面前不断前行的自己。这一段巧妙地写出了自己考级路上精神风貌的改变。
这两句描写与本段的基调不相符,且考级大厅里“细雨打湿了额前的刘海”不合逻辑。可以删去。
结尾部分点明主题,化用“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告诫自己和读者:既然是自己内心向往的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字里行间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综合点评
本文选材于自己成长中的经历,读来自然亲切。文章主题鲜明、积极向上;恰当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使行文叙事有波澜;结构上以明暗两条线贯穿全篇,明写自己的考级之路,暗写芦荟的生长,独具匠心。小作者如能对自己刻苦练琴的细节稍加丰富,突出自己的感悟,表达效果会更好。
名师下水文
走过,才明白
王 娟
车在红绿灯处等待,我看见了她。
她,安然笃定地向前走着,依然是独角辫、白皙的脸庞和略带笑容的唇角,仿佛还是初三或高一的女孩。其实,前几天我们刚刚见过面。她今年大学毕业,母亲带着她来我家看望我。距离初中毕业,我们不相见已经七年了。
她是我的第二届学生,初三时父亲因意外去世。那段悲伤、慌乱的日子里,这个学习刻苦、性格腼腆的女孩更显沉默了。当青春的迷茫、升学的压力、丧父的痛苦一股脑儿砸向我的这个稍显弱小的学生时,我也无措着。她的父亲我见过,一个忠厚、纯朴的中年男人,据熟悉他的人介绍,工作非常认真,也很出色。家里,母亲、妻子、女儿三个女人被他照顾得很幸福。我实在不忍去想象这个失去顶梁柱,只有三个女人的家庭该如何艰难地面对变故与未来。我隐忍着自己所有的难过与担心,小心翼翼地呵护女孩。我不敢告诉全班学生她已失去父亲,我怕他们的议论与过度关心会增加女孩的心理负担,让她更加自卑。上课时,常于不经意间和孩子们一起聊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海伦·凯勒,我告诉孩子们:人生布满荆棘,唯一的办法就是从那些荆棘中迅速跨过去。
有一次,课间操时间到了,却迟迟不见女孩的身影,我匆忙赶回教室。空荡荡的教学楼,长长的走廊,让我觉得寂静得可怕。仿佛越过了千山万水,终于来到教室。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个单薄的女孩坐在那里低声地抽泣……我的心疼得揪在一起。这是女孩失去父亲后,我见到的她的第一次哭泣。女孩哭着对我说:“老师,我再也没有爸爸了。没人帮我查作业,没人接我放学,后天的家长会爸爸再也来不了了……”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往下流,把女孩搂在怀里。我懂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会越发真切地明白失去的意思。我知道,此时,任何安慰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我不能帮这么小的孩子找回父亲……广播里再次传来“广播操马上开始,请还未入场的同学抓紧时间入场”的声音,我牵起女孩的手,慢慢地,向着操场,向着阳光走去……
人生的荆棘,唯有迅速跨过去!
后来,女孩还算顺利地度过了初三,以一个不错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毕业后,我们也没有断了联系,互通着信息。今年女孩大学毕业,母亲带着她来看望我。我欣慰地看到那个不爱讲话却爱笑的女孩又回来了。女孩告诉我,每当遇到困难时,她就会想起老师说的:面对人生荆棘唯一的办法,就是迅速跨过去。
这些年,学生们说起最多的是当时我对他们的鼓励与呵护。其实,孩子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从我自己的老师身上学来的。我只是把我感受过的师爱传给我的学生们。
只有走过,才明白,“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