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2020高考作文模拟题导写:少年何以强

2020高考作文模拟题导写:少年何以强,少年何以强发言稿题目

一、试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教师下水作文三篇

解说:

说来也巧,以下三篇下水作文,从三个角度写作,并非有意义为之,而是对“少年何以强”的“何以”这一概念理解不同,从而选择写作角度定位有别。“何以”有三种意思:一是“用什么”“怎么”;二是“为什么”;三是表示反问语气,“怎么不”“没有”等。

以下三篇下水作文,你更喜欢哪一篇?

在已有世界冠军之后

——在“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论坛上的发言

深圳市教育科学院 葛富安

各位嘉宾,观众朋友:

大家好!

我是体育专栏林记者。今天论坛以“竞技强国:少年何以强?”为主题,我平时关注较多前半句;从今以后,我会多关注后半句:“少年何以强?”

“少年何以强?”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演讲《未有天才之前》。这是九十六年前先生针对中国人的诺贝尔奖焦虑来讲的。这个焦虑,因莫言先生的获奖而消除。其实,中国还曾有过奥运金牌焦虑,这种焦虑被几代中国体育健儿的拼搏奋斗而消除。在此,我们要向小朱这样的中国体育健儿致敬。

鲁迅先生说,在未有天才之前,我们要做土壤。这已被证明是真知灼见。那么,在有了世界冠军之后,我们的校园体育应该如何发展?我们的少年何以强?我觉得,我们仍然要做土壤。

这里说的“我们”,台上的主要是我、小朱和家长方女士,再加上台下的热心市民。因为,康同学和王老师是这个论坛论题的中心。我们做土壤,就是为他们做土壤。

做土壤,首先是做一方干净的土壤。体育课被占用,高强度运动项目被移等等事实的背后,很多都有校园安全的影子。主要原因是社会干涉过度。与校园体育有关的安全事故处理,应该责任明晰,不能全由学校担责,那样的话,学校自然是有难以承受之重。其实,我们可进行社会责任承担制度,比如校园体育事故法规和保险制度等等。对此,我们媒体者有责任。今后,我会把目光更多投向校园,我们的专栏,会多一些同学们的身影。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校园体育有好的发展土壤,让校园体育回复本该有的样子。

做土壤,还要让自己成为土壤中的一粒。比如,小朱,你可以组团去校园,和同学们体育互动,那样,你们既可以在校园圈粉,又能激发校园体育热情,让竞技精神在校园里流淌,让校园体育产生新动能。再有,方女士,作为家长,你可以做好社区体育和校园体育的融合,比如,教给同学们大妈街舞。台下的热心市民,你可能是乒乓高手,是高尔夫健将,或者是国际象棋高段选手,你可以放下身段,走进校园,成为校园体育课堂的一分子,那样,自己的体育专长自然会在校园里生长,这便是做土壤的幸福。

是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好花从泥土里长出来,这便是泥土的报酬。”做土壤,让校园体育的土壤健康;做土壤,成为其中一分子,校园体育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外环境。有了土壤环境,我们期待的少年身体康健,精神俊郎,才更会成为可能。少年强,则中国强,才可能成为事实。

让我们做土壤。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朝读书,暮读书;体不强,胡为乎?

龚志民

各位朋友:

一个木桶有多高,取决于最长那块木板;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成了竞技体育强国,说明中国体育有了高度;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说明木桶的短板正在变得更短。

众所周知,中国在奥运会等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不断摘金夺银,但我们的竞技体育强国更多的是靠举国体制,体育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中学生、大学生中,体育锻炼还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对科比的崇拜,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体力耐力。身体素质,除了自己天天身体力行挥汗如雨,别无他法。身体素质、体育能力只有靠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才能达成。少年体质不强,木桶盛水就会变成竹篮打水。国家强盛,民族复兴,需强健青春生生不息地努力才能达到,不能仅靠金牌代表的最长那几块木板。

我是记者,厌恶伪娘现象。最酷青春,当尚英武之风,当如霍去病、辛弃疾,当如林丹、林书豪。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消除亚健康,更能让开阔胸怀、触发灵感、豪气干云。冲浪蹦极、登山越岭,不仅是运动项目,更能孕育广阔的视野,孕育敢于冒险、敢于超越的精神。今天借“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论坛向社会呼吁:教育应还青春以赳赳雄风,还体育以时间、空间和自由自主!

投身体育运动,是终生获益的投资,各级政府、各种学校的人才选拔,是否意识到这一点呢?好的身体,敏锐,善思,情绪稳定,专注力强,工作起来以一当十。在高速变化的时代,没有单位愿意招聘一个病恹恹的、动辄生气甚至呕血的林黛玉式的员工,没有人会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体弱者“泪满襟”。

今天,人类追逐的目标更加遥远:要潜海,要驾飞机,要登月,战斗机飞行员身体要能够承受9G的加速度,体不强健,岂能远行!有人说:未来时代会越来越自动化,体能不那么重要了。但是,他们似乎忘记了:脑力重要,不等于体力不要!今天的少年,就是明天的国民;今天的体能,就是明天的智能;有了耐力,才有明天。你愿意一生仅仅坐在电视机前为运动员喝彩?还是自己下场流汗锻炼?

“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1919年孙中山先生亲书“尚武精神”,王维名篇《少年行》有“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的英武,曹植笔下《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雄姿。强国,必先强身;文明,必先野蛮;文事,必先武备。“万人敌”之智,得靠“匹夫之勇”去实现。

体育英姿,是永不落幕的时尚,是卖萌的最佳、最自然的姿态;体育精神,永远镌刻在人类理想的石碑上。赳赳青春,心中应定格“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的中国骑士理想!

我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体育专栏记者 林先生

经济强,少年强

黑玫瑰

各位嘉宾及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复兴中学的王老师,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也很乐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少年何以强”这个话题的一些看法。

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少年何以强”,言下之意就是:当下青少年的身体还不够强健。固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营养的改善,我国青少年的身高有了普遍的提高,但身体素质并不只有身高这一指标,还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等多个指标。最近的调查显示,青少年在这些指标方面普遍下滑,体质持续下降。那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了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呢?社会舆论中给出了一些原因。

有人认为是体育课经常被占,导致青少年体质的下降。我较为赞同这一看法。体育课为什么会经常被占,其主要原因还是升学压力,其中又特别是中考、高考的压力。按照现有的招生政策,中高考主要是按文化分数录取,既然是按文化分录取,如果没有好的师资,好的方法,那只能增加文化课的课时,这样就势必挤压非文化课课时,如体育课。学生基本的体育课课时都不能保证,那何来体质的提高呢?如果往深处挖,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所致,供给不足必然导致优质高中、优质大学以分数作为选拔淘汰的标准,正如“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绝对是真实的存在。如果再往深处挖,为什么会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原因在于国家经济还不够发达,还不足以支撑每一个学生都能上到优质的高中、大学,如果能保证每个人都有好大学读,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慷慨地拿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

还有人认为当下校园体育缺少强度稍高的项目,导致学生体质下降。我觉得这有一点道理,比如耐力、力量这两个指标和运动强度还是有较大关系的。当下部分学校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尽量降低学生的运动强度,我觉得出发点是不错的,但是有点过头。体育课不能仅仅是打打乒乓球、做做体操,其实还应该加强一下中长跑来提高耐力,增加一点单双杠等力量训练,增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稍强的运动。当然具体如何怎样提高相关指标,我想只要教育部门只要稍微大胆一点,本着对学生体质认真负责的态度,肯定能做得更好。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外,我觉得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运动习惯的养成和手机游戏的沉迷。当下很多高中生都没有养成“每天运动一小时”的习惯,这固然和课时紧张有关,但是也与个人习惯、个人认识有关,部分同学下午放学后分明是有锻炼时间的,但是由于没有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只知道往返于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之间。另外网络游戏的沉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放眼望去,没有几个学生是不爱玩网游手游的,沉迷于其中的更不在少数,这样势必耗费人的精力,侵占锻炼的时间,导致体质的下降。

当然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归结起来,主要原因还是运动时间得不到保障,深挖起来就是升学压力,更深层次则要追溯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的优质教育供给不足。原因分析出来了,那就要对症下药,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就需要国家更加注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们少一点升学压力,多一点运动时间。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是党和政府之职责,非教育部门能胜任的,但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其实可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如在高考中加入体育成绩,在高中毕业时规定必达的体质指标,在体育课时安排上更加充裕,在体育习惯养成上更加严格要求等等。

学生的体质提升既关系到个人的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少年何以强”,根子还是在经济上,经济强,则阻碍“少年不强”的因素可以解决一大半。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