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驳论文基本写法与例文

驳论文基本写法与例文,驳论文怎么写?

驳论文基本写法

议论文是比较常见的文体之一,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其中,论点体现了作者的观点,论据是支撑论点的理论和事实,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式,三者密不可分。

就论证方式而言,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直接阐明论点,与之对应的是“立论文”;驳论是通过反驳对立的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与之对应的是“驳论文”。

反驳的对象:

一、反驳论点。行文时,可直接反驳对方论点,也可间接反驳对方论点。间接反驳又分归谬法和反证法。归谬法是就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之露出马脚,由此进行反驳;反证法是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

二、反驳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依据,揭露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也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一般来说,论据包括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和数字论据三种。反驳论据也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揭露对方理论荒谬、事实虚假和数字混乱。

三、反驳论证。反驳论证是揭露对方在议论过程中存在的逻辑错误,比如:前提与结论相矛盾,一篇文章中存在相互对立的多种观点,论点与论据不统一。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进行反驳。

要想写好驳论文,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 摆出对方错误的论点,作为反驳的靶子。写驳论性的文章,首先要摆出对方的谬论或错误观点,树靶子,确立攻击目标。怎样树靶子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论点复述一遍,并指出其弊端。二是摘抄材料的关键语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驳斥时,要避开对方的思路,抓住致命弱点不放,全力回击。

东汉有一少年陈蕃,独居一室而龌龊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来迎接宾客。他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多年来,人们大多赞同薛勤的说法,认为“一屋不扫”,怎能“扫天下”?对此,我们可以把陈蕃的话作为靶子,指出其片面性,然后结合薛勤的观点加以证论,证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合理性,由此驳倒陈蕃的观点。

2. 分析对方论点的要害,揭露其本质。反驳如作战一样,也要讲究战略战术,对错误的论点给予充分的揭露和详细的剖析,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据理力争。

生活中,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你如何理解这种说法?开卷真的有益吗?针对“开卷有益”,我们可以写一篇驳论文。动笔前,我们要抓住“开卷有益”的要害:要看读什么书,为何读和怎样读,读好书有益,读不好的书则其害无穷。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说法,肯定其有益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其有害的一面,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3.用事实说话,用理论证明。既然已经抓到了对方论点的要害,就要用确凿的事实和翔实的理论加以论证,可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论点,也可采用归谬法、反证法进行批驳。

有一篇《开卷未必有益》的文章:“对读者来说,假如盗版者‘盗亦有道’,盗得‘质量过硬’——没那么多错别字和遗漏、歪曲,开卷即便没多少益,至少也谈不上有害。可是很多盗版书质量低劣,印刷差劲,错误层出不穷……对成年读者,或许就如吃饭吃到了苍蝇,只是影响食欲,而对认字求知的孩子来说,那一定害莫大焉,因为那将混乱孩子的认知、思维和辨别能力……至于那些宣扬暴力、色情的非法出版物,无疑就是‘开卷有害’。”此段文字批驳了盗版的危害性,从而紧扣标题,说明了“开卷未必有益”。

4.联系实际,论证其危害。写文章,要联系实际,来丰富反驳的素材。

还以《开卷未必有益》为例,在批驳了“开卷有益”的说法之后,联系生活,据理力争。“这两年养生类图书异常火爆,你方唱罢我登场,无限风光在书店。可是,那些指点营养保健的有着各种各样头衔的专家,原来多是冒牌货……记者采访一位‘作者’,询问那些营养保健、防病治病的方子的功效。这位‘作者’说,只要吃不死人,就行。嘿,到这份上,还能说什么?那样的‘卷’能有什么益?”此段文字通过批判“冒牌作者”来批判伪劣书籍,指出“开卷有益”的片面性。

5.破中有立,立中总结。议论虽分立论、驳论两种,二者却是辩证统一的。在驳论文中,一般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做到“破中有立”。比如:我们在否定“开卷有益”的同时,还需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引导人们读好书、会读书,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丰富阅历。

驳论文可以分为四个写作步骤:树——辨——驳——结。“树”就是摆出敌论,树靶子;“辨”就是辨析敌论中包含的合理成分,同时也指出其漏洞;“驳”就是展开议论,驳斥敌论,驳中有立,立中有驳;“结”就是做出结论。

一般议论文是证明某个观点正确。

驳论文是关注某个观点是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因此它背后蕴藏的思维模式是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理性思维。

从构思思路来讲有两种基本方法:

1.先破后立:先证明对方的观点错在哪里,会有哪些危害。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观点的好处或提出具体做法。

鲁迅《拿来主义》:先“破”“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接着阐明“拿来主义”的基本观点与具体做法;最后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品质和意义。

2.以矛攻盾:在论证过程中,努力捕捉敌论的漏洞、矛盾,适当加以分析引申,从而引出错误的结论。(归缪法)

有一次,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学,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游,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鲁迅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引申归谬)】

典型范例2则

1、读书真的无用吗?

有这样一个例子:学霸A和学渣B是同班同学,高考结束后A就读于名牌大学,B不读书辍学打工。A毕业多年后去应聘,发现B是自己的老板。于是有人就感叹曰:“读书真是无用啊”。(由反方事例,引出反方观点,为下文的反驳树立靶子)

说读书无用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有些人年轻的时候辛辛苦苦读书,最后步入社会取得的成就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另一种情况是,书读了多年,走向社会发现原来在书中学到的大部分知识都遗忘了,或者根本排不上用场,那么我读书干嘛呢?其实无论哪个年代,都可能有苦读书带不来高收益,成功者不见得都是读书人这种情况。因此,读书无用论总是被一些人提起,个别读书人的负面信息总是被满含鄙夷地放大,也实在是遗憾。如果只看到某一个时刻,某一些人甚至某一个人的文凭和他现实的所得不相符,就认为读书无用,实在荒谬!(分析反方观点的片面性,小概率事件不能当做规律。)

读书真的无用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读书是非常必要的。(先破后立,明确自己的观点)首先,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分论点一)“读一本好书,你自己尚无知觉,行行字字却早已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你的容颜。读书总会让你散发出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引用名言做道理论据,使内容丰富,文采斐然)不读书,现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僵利锁,自然面目可憎,安能言语有味?(对比论证,显深刻)

其次,读书是自我提升,成长,认同的过程。(分论点二)它不仅仅可以使我们获得物质上的需求,更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气质、修养与成就,和长期、大量地读书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董卿,她在诗词大会,在各种节目现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与学识与一些骚首卖萌的女演员、女主播相同吗?言谈举止不是靠物质去改变的,而是你的学识和阅历在不断影响着你。(正面举例论证)

读书带来的成果或许不像别的方面来的明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收获。(分论点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能期望立竿见影,要耐得住寂寞,要打持久战。当然,读书还要讲究方法,讲究效率,不能死读,不能像个书呆子那样只知道读书,要能够学以致用。(正面道理论证)

说读书无用,是浮躁的表现,是严重的错误,该醒醒了。(收束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点评:语文匠

作文小妙招:

写驳论文可以先一针见血指出对方观点错误的实质,直接批驳(驳论点),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也可以先指出对方材料中的漏洞(驳论据),或指出对方的论据根本不能证明对方的论点(驳论证),起到间接反驳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阐明自己的立场,进行正面论述。

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进行反驳,都需要做到观点明确,材料充分,找准切入点,不能空发议论,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严密性。

2、坦克开到水沟里

“细节决定成败”是多少人所信奉的真理。上至各种企业家,下至孜孜求学的学生和望子成龙的家长。诚然,见微知著。一个细节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德行品性,处世能力,发展潜能。然而,如果人们把焦点仅仅放在细节上,往往就会忽略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大局,即对于方向的把控。再万无一失的细节,若方向把握出现了偏差,就好像把一部装备精良的坦克开到水沟里。

(先树立靶子,即先亮出对方的观点,先部分或假设提前式地肯定对方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诚然”是引导词,体现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能力,紧接着用“然而”指出其错误,亮出自己的观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引用)允许细节上的缺憾的存在,唯才是举、任人唯贤才是顾全大局的做法,才是睿智的处世态度。(阐述)陈平受金盗嫂,数易其主,在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个道德败类,但这丝毫不能掩盖其治乱世之才,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蒲永昇嗜酒放浪,不拘小节,但其随物赋形的能力却让他能尽水之变,画出神逸的活水,苏轼称他人不可与其同日而语;秦穆公不听蹇叔之言,执意伐晋而惨败于崤山,使臣子受辱,但这也不能抹杀他壮大秦国,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原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事物往往包含着许多矛盾,人们很难面面俱到,事事求全。(小结)纵观大局,善于取舍,抓住问题的根本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五柳先生传》中说得好:“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就提示我们,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是要前后贯通,解其深味。读书如此,为人处世就更加应该如此,不拘细节,布局全盘!(从任用人才的角度,论证不必过分看细节,只要注重其大局的可行性,从而证明“细节决定成败”的错误,先举事例,再讲道理。并作进一步的引申:不仅任用人才如此,读书、为人处世也是不必拘泥于细节。)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似乎生来就有一双善于“找茬”的眼,对细节的关注程度已经愈演愈烈,甚至到了锱铢必较,过度追求完美的病态程度。这样的行径与其说是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如说这是一种过分的苛求,是眼光的狭隘。樊哙对沛公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在大局面前,细节是无关紧要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是片面的,目光是短浅的,思维是古板的。

(联系现实,从反而论证现实中一些人过分追求细节是一种病态,再引用樊哙之语,进一步说明大局的重要性)

当然,不因小失大,并不是说我们全然不顾细节;忽略小处也并不是完全丢弃,而是为了整体的完美所进行的明智的抉择。细节并不能左右整体,我们不仅要有接受玉璧上瑕疵的达观与宽容态度,更要谙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放远眼光,掌握大局。(当然段:重视大局并不是放弃细节。然后指出两者都要兼顾的做法)

常常“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我们,是不是也会犯“把坦克开到水沟里去”的错误呢?(照应标题与开头)

作文小妙招:

本文挑战了一个热门的观点“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受到了很多人的热捧,小作者却犀利地指出只重细节的思路是片面的,比细节更重要的是大局和方向;而且过度关注细节甚至会适得其反。作者俏皮地把这种本末倒置的思维比喻为“坦克开进水沟里”,这个驳论一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