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观点深刻类片段赏析
高考议论文观点深刻类片段赏析,议论文观点例子
精彩片段
我们要分清“公”和“私”。在“公”理和“私”情之间,当以“公”理为重。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个中隐痛可想而知。诸葛亮恪守的是“公”理,搁置的是“私”情。他虽痛失了挚友,但守住了军法。他的这一斩,使蜀汉的营垒中从此只有如山的军令,再无莽撞的戏言。
我们还要分清“大”和“小”。在“大”情和“小”理之间,当以“大”情为重。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对众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法理;对个人而言,唯一的权利是人情。没有“情”的调和,一个只剩下“理”的社会就好像没有润滑油的齿轮一样,机械、冰冷。
名师点评
文章命题是“情理之间”,这是一个让人纠结不已的难题。作者从中分出“公”和“私”、“大”和“小”,也分出了“先”和“后”、“轻”和“重”、“多”和“少”,让难以取舍的“情”和“理”立即变得易断起来。
精彩片段
兰考冬天里的一把火,夺走了袁厉害收养的7个孤残孩子的生命,举国为之心痛。媒体在对这桩惨剧寻根究底:袁厉害25年收养超过100个孩子,究竟合不合法?惨剧发生,是慈善之痛还是政府之失?其实,整件事情未必那么复杂。收养法很明晰,民政救助制度亦有规定,甚至当地的领导干部都坦承袁厉害“不完全具备收养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兰考仍然出事了,责任人或许不仅仅是那位不识字的中年妇女。
“默许”与“放手”的背后,是对政策上一些有风险的“灰色地带”的放任,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相关部门法律意识的淡薄。不能因为是“爱心行为”,就逃脱了法律的规范。调查显示,袁厉害的收养行为,在兰考不是个案。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应规范相关制度,即便“财政乏力”,即便有低保支持,也应在法律的界限内行事,这才是对爱心最大的保护,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名师点评
对于富有争议的“爱心妈妈”袁厉害的事件,作者并不是从一般意义上称赞其爱心善行,而是从现实的角度,从法律意识的角度批评当地政府的“默许”,批评社会管理者没有承担抚养的责任,很有现实针对性。
精彩片段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长处及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这句看似懦弱的话说得很有道理。首先要“打”,打过了才知道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才知道自己是否是人家的对手,努力之后,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作战略性撤退,不作无谓的牺牲,是智者所为。
曾经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向人们诉说他成功的经验。第一是挑战,第二是挑战,第三是挑战,第四是放弃。放弃?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怎么可以轻言放弃?该放弃时就放弃。他说,如果你确实努力再努力了,还不成功的话,那就不是你努力不够的原因,恐怕是努力的方向以及你的才能是否匹配的事情了。这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快放弃,及时调头,寻找新的努力方向,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名师点评
本文“打不过就跑”的立论,有别于常规的“坚持不懈”。文章开头从郑渊洁的话说起,接着进行分析,认为在对自己作了分析之后,“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作战略性撤退,不作无谓的牺牲,是智者所为”,这就给“打不过就跑”明确了特定的含义,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新见。
精彩片段
一位农民朋友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
成长是种子自己的事,园丁绝不可越俎代庖,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风靡全国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是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一改革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解决疑难;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颜开,课堂欢乐。该校的教学质量也由原来的全县倒数变为名列前茅。杜郎口的老师们深深懂得要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的道理,自己只是培土、施肥、浇水,做好园丁的分内事就行了。
名师点评
作者由农民种苹果的时候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联想到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得出教育学生也要像培育苹果树一样,要尊重个性,让学生自然发展,不能扼杀他们的天性。作者联想合理,得出的论点很有说服力。
精彩片段
有人说真正的生命从苦难开始,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就像冬天留下的生命一样,是真正的生命。因为苦难不仅是苦难,还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希望,孕育着崛起,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贝的体内进了沙粒,它遭遇了苦难。这个苦难刺激它分泌出一种叫珍珠质的东西,将沙子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你看,沙粒变珍珠的奇迹,不是苦难创造的吗?沙粒变珍珠的奇迹,不是生命的升华吗?由茧到蛾、由蛹到蝶的蜕变,亦如此。贝、蛾、蝶等的真正生命,都是从苦难开始的。
名师点评
作者提出“真正的生命从苦难开始”的观点,然后通过没有苦难的生命和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论证,强调了论点的正确性。贝的体内不幸钻进了沙粒,却能化苦难为卓越,孕育出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