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2020高考语文1卷名家下水作文:伟哉,管仲

2020高考语文1卷名家下水作文:伟哉,管仲,伟哉先师,安此微陋的意思

伟哉,管仲

文 / 欧家作

(麦田格资深编辑,曾就职于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尊敬的老师们,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班级读书会的“子非鱼”,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管仲的阅读体会。我的题目是《伟哉,管仲》。

记得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年轻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见管仲在一代名相诸葛亮的眼里是何等厉害的角色。管仲“厉害”之处体现在哪里呢?一般人都知道,那就是他辅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会盟”使得齐国成为诸侯国霸主。用古人“三不朽”的标准看,管仲成功地做到了无数人一辈子梦寐以求的“立功”。这是他在历史上最显眼的成就。

可是,如果说诸葛亮佩服管仲,只是因为他“立功”这个结果,那看问题就太肤浅了,无形中看小了管仲,也就看低了诸葛亮。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于形容管仲人生奋斗之路,是极贴切的。读《论语》时,读到孔子和学生议论管仲,孔子先是认为“管仲之气小哉”——孔子为什么这么评价呢?想来,大概是因为管仲成名前,帮朋友办事办不好;跟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自己多拿钱;从军打仗,畏缩不前显得懦弱,还有逃兵记录;先前跟随的主公公子纠被杀,其他人跟着自杀殉难,管仲苟且偷生;再后来,齐桓公请管仲推荐宰相“接班人”,他居然忘恩负义,反对鲍叔牙接任。这件件说起来似乎都体现了管仲人品实在不佳。

管仲是将近两千七百年前的历史人物,按照我国重言不重行、重名不重实的历史传统,这些对于管仲狭隘、肤浅的认知,真的误导了很多人两千多年。在我对管仲人格阅读看来,管仲其实是一个 “知其不可而为之” 理性的实干家,有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和魄力。管仲曾在评价知己、伯乐鲍叔牙时,不无感喟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跟鲍叔牙做生意,管仲多拿钱,鲍叔牙知道他家里困难,并不认为他贪婪;好几次去谋职没有成功,别人都觉得管仲愚笨,只有鲍叔牙认为他只是时机还没有到;管仲从军打仗,畏缩不前,只有鲍叔牙知道他有老母要赡养,并不认为他胆怯;最重要的,当公子纠争位失败而死,管仲转而投靠公子小白,所有人都认为管仲厚颜无耻苟活于世,只有鲍叔牙懂他,认为他是“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正是因为还有鲍叔牙这样有眼光的、有气度的人懂得管仲,管仲也才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管仲多少年来“人品”为人诟病,实在是我们自己格局上的狭隘,管仲其实是有“大格局”的人,是以天下为己任而不拘泥于小节的人——虽然我们也看不出他“小节”上有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对历史人物的求全责备,是我们认知上的“窠臼”,是我们气度上的卑弱。

《论语》里记载,孔子同时也是眼光独到的,他肯定了管仲伟大的历史贡献。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在孔子对学生的教诲看来,要是没有管仲的贡献,可能华夏有亡国的风险。孔子的话说得可能有些夸张了,但这对于批驳缺乏国家民族大义的那些“匹夫匹妇”认为管仲“不仁”的观点,无疑是境界很高的,是深明大义的。再说管仲反对齐桓公让鲍叔牙接任自己相位,不也正好体现了管仲在政治上的成熟,眼光的独到吗?他的“忘恩负义”,只是不愿让鲍叔牙身上明显的“缺点”给齐国的政局的稳定带来未知的风险。所以,管仲为人是先国家而后私谊,这是何等境界!作为历史人物,管仲的伟大,正是这样体现的。

管仲遗风,影响算得深远,早已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不仅影响了诸葛亮,张良、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著名历史人物身上,我们也都能看到一些管仲的人生境界。

所以,观点分享的最后,我要说一句:“伟哉,管仲!”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