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中考作文预测及写作指导
2020 年中考作文预测及写作指导
江苏 林 煜
命题作文“我想告诉世界”导写
请以“我想告诉世界”为题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导 写
分析文题,此文的写作重点在于“想告诉世界”的“具体内容”。换言之,此命题作文可转化为“我想告诉世界_____”这样一个半命题作文。那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呢?再来分析文题:这道文题很大气,虽然也是写“我”的所思所想,但是因为“告诉”的对象是“世界”,所以想“告诉”的内容要慎重选择,不要局限于个人的小情小爱,喜怒哀乐,如,告诉世界“我”的妈妈很爱我,告诉世界“我”和朋友的友情坚不可摧,告诉世界“我”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等,这种局限于个人小我的情感表达过于肤浅。因此,所选的素材要有一定深度,要大气,如“我想告诉世界什么在消逝”“我想告诉世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想告诉世界中华文化灿烂多姿”“我想告诉世界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垮掉”等。
此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我”,“我”通常指“自我”,如果换一个视角、换一种口吻,“我”也可改换成某位名人或某种动植物(比如“我”是李娜,“我要告诉世界中国运动员的风采……”“我”是一只海鸥。“我”要告诉世界,人类对海洋的污染有多严重……);二是“想”,表示的是一种意愿,如何在文中凸显“我”的内在意愿,也是写作时应细加斟酌并予以落实的。
命题作文“面对”导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百姓。古往今来,成功、荣誉、挫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需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我们也已经并必将面对许许多多……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导 写
提示语共4句,主要从三方面就如何写好“面对”给出了“提示”:第一、二句话告诉我们,“面对”的对象很多,即此题可写范围很广;第三句话指明了“面对”时应取的正确态度——“勇敢”“镇定”“理智”等,以及常有人步入误区——“怯懦”“慌乱”“糊涂”等;最后一句话则启发我们,不仅可以写“已面对”,还可将笔触对准“正面对”和“将面对”。
构思时,应围绕“面对”展开辐射性思考,联想相关的名言警句、名篇时文及影视作品等(如鲁迅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从而进一步打开写作思路。落笔时,可写“面对他人的误解”“面对命运的不公”“面对弱势群体的呼告”“面对反对者的声音”,等等。
命题作文“向往远方”导写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美丽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看不见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去远方……
请以“向往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导 写
“向往”,词典上解释为“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远方”,则指“距离较远的地方”。作家曹文轩在《前方》中写道:“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可见,“远方”既是一个与“近处”相对的空间概念,更是一种与“现实”相对的理想。也就是说,“向往远方”是理想的召唤,是审美的诱惑,也是人内心的冲动。
参考立意:一、一个人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通过“行万里路”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触摸历史,可以使人变得深刻;走进自然,可以让人胸襟开阔。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才逐渐变得丰盈饱满,思想才渐渐成熟。二、向往远方,不只是为了增长见识,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和体验。在人们心目中,“远方”意味着蓝天、阳光、大海,意味着绿洲、诗意和情怀。三、向往远方,或许我们向往的只是一种追求的过程,一种追求自由所伴随的美妙心境。卢梭有言:人生来是自由的,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就像被捆绑在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不知不觉中远离了生命自由的本性和生活的情趣。也许远方除了遥远,什么也没有,但踏上去远方的路,总会让你心情如诗;即使是流浪,也如同一次“诗意的远行”。四、向往远方,需要一颗不甘平庸、不断追求的心。
命题作文“有这样一种声音”导写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导 写
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不同影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这样的声音,能丰富情感,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审读文题,应注意其中的每一个词语:“有”表示客观存在;“这样”是强调,是特指;“一种”突出了数量;“声音”是文章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的主体,既可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鸟鸣声),也可指生活中的声音(如车声、音乐声、人的说话声),还可指没有声响的心声等。
半命题作文“我把 _______ 送给你”导写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对社会索取了什么,而在于他对社会奉献了什么。”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都愿意把自己的所长与所能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
请以“我把 _____ 送给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标题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入“微笑”“温暖”“关心”“孝心”等词;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导 写
根据提示语,“我把 ______送给你”中的“送给”,一般应取“奉献”之意。补全题目时,除了补入“微笑”“温暖”“关心”“孝心”等词语外,还可补充“幸福”“吉祥”“思念”“梦想”“祝福”“掌声”“鲜花”“春天”“教训”“批评”……
当然,不管如何补题,都要着力于叙实事、抒真情。要知道,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难以触动读者的心灵。
半命题作文“与 _______ 对话”导写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导 写
人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交际愿望,“对话”就是常用的交际形式之一,通过“对话”可以倾诉心曲,可以获得感情上的呼应,还可获得新的信息。可有如下几种构思:一、从自身经历出发,记叙“我”与家人(或师友)的一次对话,表现一个富有现实意义的题旨(如“沟通”“减负”等)。二、发挥想象,通过与某位历史人物、文学形象“对话”,表达或仰慕或惋惜的情感态度。三、虚构“我”与“大自然”(或某种动植物)的“对话”,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主题。
参考补题:与水对话、与音乐对话、与名著对话、与历史对话、与自己对话、与竞争对手对话……
话题作文“穿越”导写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时下,“穿越”风靡,无法挽回与复刻的怅惋之情,恰成为现代人追寻的另一种美丽。现今总是令人悲哀,那逝去的则变为可爱。
假如真的能够实现“穿越”,那么,你最想“穿越”到什么时候或者什么地方?请以“穿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导 写
“穿越”是个动词,本指“通过;穿过”(《现代汉语词典》举例有“穿越沙漠”“穿越边境”)。时下,因“穿越小说”与“穿越剧”的流行,穿越一般指“穿越时空”,指回到过去或者去往未来。
写这个话题,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写穿越回自己人生的某个时期或者某一时刻,如穿越回小学时代,穿越回和妈妈发生争吵的前一秒,穿越回爷爷去世的前一天……从这个角度入手,主要是为了弥补遗憾,自然,写作的重点也应落在遗憾上。
二是写穿越到过去的某个朝代,从这个角度写作,主要是对历史进行想象描写。比如穿越回盛唐时期,一睹大唐盛世;穿越到清朝晚期,描述当时社会的千疮百孔……注意,这种穿越可以适当加工,但是一定不能违背历史,如果能以古照今,表达对当下生活或者社会的一些看法,文章的立意则能更加深刻。
三是写穿越到未来,从这个角度写作,可以畅想未来社会高度发达和先进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写未来生态环境面临的巨大威胁,警示人类当下应该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此外要注意,想象的鸟儿要从大地上飞起,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只能是胡思乱想。所以写想象作文也要有时间、地点、人物,有事情发生的经过,决不能杜撰,编造。行文要紧扣主题,思路清晰。
话题作文“撷取生活中的感动”导写
面对优美的自然景观,你感动过吗?面对精美的艺术品,你感动过吗?面对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你感动过吗?面对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你感动过吗?面对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你感动过吗?
请以“撷取生活中的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导 写
人的情感、情绪总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且会受到偶发事件的牵动和制约。“感动”之于人正是如此。以“撷取生活中的感动”为话题写作,要积极调动生活积累,回忆曾经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人与事、情与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咀嚼的材料写作。从内容上说,“优美的自然景观”“精美的艺术品”“古今诗人的名篇大作”“崇高的精神和伟大人格”“真挚的亲情、友情和浓浓的乡情”等均在可写之列;又因话题中有“撷取”一词,故而最好在同一篇作文里写到多则材料。
材料作文“起点”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旭日固然为一日之始的象征,苏醒的大地沐浴在它温暖的光照下,使人感到无限温暖。然而上午、中午、午后乃至夕照之时,它仍撒下大量光热……太阳在一日中始终都在无私地放射热量,犹如人生的全程,任何阶段都潜伏着巨大的创造性。一生的旅途,决非只有唯一的“起点”,而是随时是振奋可为的拓荒之始。
材料中的“起点”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导 写
材料中最重要的两个句子是“人生的全程,任何阶段都潜伏着巨大的创造性”“一生的旅途……随时是振奋可为的拓荒之始”。由此,可确立如下写作角度:(1)失败之后转换方向,另觅“起点”;(2)登上荣誉的高峰之后,另辟“起点”;(3)人生的终极点只有一个,然而“起点”随时都是(这里“起点”既可指“开始的地方”,也可指“开始的时间”),只要有一颗进取突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