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出自《论语》的十则典故

出自《论语》的十则典故,出自论语的典故有哪些

后生可畏

【释义】赞扬少年聪明努力,有光明前途。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子罕》中:“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故事】孔子在游历时,遇见三个小孩子,其中两个正玩耍,一个站在旁边。孔子好奇地问站在一边的孩子:“你怎么不和他们一起玩啊?”

小孩回答说:“打闹能害人性命,拉拉扯扯也会伤人身体。进一步讲,如果玩耍时撕破了衣服,那么也没什么好处啊。我不愿意和他们玩。你有什么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城堡,坐在里面不出来,也不给孔子让路。孔子问他为什么不避让。他回答说:“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的,没听过城要避车子的。”

孔子非常惊讶,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说的话如此有道理。

那孩子又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会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以跟母马行走……这都是自然的事,你有什么大惊小怪呢?”

孔子感叹说:“我如今才知道,年轻人是远远超乎我们想象的啊!”

不耻下问

【释义】形容虚心好学。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故事】有一次,孔子去鲁国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向人问这问那的,连细小的事都问。有人嘲笑他不懂礼仪,什么都问。孔子听到议论后,说:“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追求知礼的表现啊!”

当时,卫国大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很有声望。孔圉死后,被授予谥号“文”,人们称之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认为孔圉的德行不足以授予谥号“文”。子贡去问孔子:“老师,孔圉凭什么可以被授谥号为‘文’呢?”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就是他被授谥号为‘文’的根本原因。”

患得患失

【释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故事】春秋时,孔子经常与学生们讨论做人的问题。他对学生们说:庸俗低级的人,不要与他共事,因为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会因为害怕得不到而不择手段去得到;当他得到时,却又害怕丢失,想方设法去保护自身利益。像这样利欲熏心的人,会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可能干得出来的。

学而时习之【释义】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故事】孔子的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他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学问,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培养好的品德。为了帮助学生深入钻研学问,孔子传授他们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受到了广泛赞誉,但他却非常谦虚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一言以蔽之

【释义】用一句话来概括。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故事】《诗经》由孔子最终编撰而成,共计收录了三百零五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孔子在谈到《诗经》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论说:“《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作者的思想是完全纯正的,没有邪恶的东西。”

温良恭俭让

【释义】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在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故事】春秋时,子禹问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打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说,因为他老人家用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态度去对待别人。自然,别人都愿意将知道的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学而优则仕

【释义】学习成绩优秀然后被提拔当官。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故事】春秋时,孔子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在郑国得病停留期间,他们在樊迟种的瓜地里谈论从政之事。子夏主张,君子应该去当官,学而优则仕,否则留着学问就没有什么用。孔子同意他的观点,只不过又补充了一点——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成为古代大多数读书人的奋斗目标,而做到仕而优则学的人少之又少。

鸣鼓而攻之

【释义】比喻宣布罪状,谴责或声讨。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故事】春秋时,鲁国执政大臣季康子主张农田制度改革,承认私人拥有土地,想试行按亩征税。冉求是季康子的下属,也是孔子的学生。季康子命令冉求去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两人意见不统一。孔子生气了,将其当作叛徒,号召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他。

欲速则不达

【释义】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中有记载:“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故事】春秋时,孔子年轻时当过赶马的车夫。从御术中的“起乘转合”中,他悟出了许多人生道理。“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其中之一。在周游列国途中,孔子给学生们讲述他悟出的那些道理。子路笑孔子政治上到处碰壁。孔子用欲速则不达来回答子路。

朽木不可雕

【释义】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典故】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有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故事】孔子的学生宰予,善于言辞,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他,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就暴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给学生讲课时,发现宰予没有来听课,就派学生去找。过了一会儿,去找的学生回来报告说,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很伤感地说:“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不能粉刷墙壁。最初,我听到别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跟他说的一样;现在,我听别人的话后,就要考察一下他的行为举动了。从宰予起,我改变了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