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中考作文结尾技法

中考作文结尾技法,中考作文结尾万能句子

中考作文结尾技法

南平三中 佘冬妹

第一节 诗情画意法

一:教师点拨:此法的结尾犹如一幅生动形象的画给人美感,或如一首昂扬向上的诗歌让人奋进,或如一首扣人心弦的歌令人陶醉。这种手法主要在语言上取胜,在词语的运用上,句式的变化,结构的安排上都给人如入画境感觉。

二、技法讲习:

1、引用佳句法

在作文的结尾,巧妙地引用诗文佳句,名人名言,俗语谚语,流行歌词等,既增添文章的文采,又加深文章意境。

例文一:《驿路梨花》一文结尾引用陆游诗中的一句“驿路梨花处处开”使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本文的主旨,让人想到这不正象征着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吗?

例文二:我不悔。在这儿,我可以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景;在这儿,我可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林清玄说:“生的路上,并不是你在哪里放一个门框,哪里就是唯一的出口,你可以向左向右转个弯,去寻找生命的出口。”我不悔,是的,愿做罗布泊的一棵枯立的胡杨,笑看风景,体味生命的真谛。

技法点拨:这篇文章的结尾引用诗句名言作结,表现了大善寺的雄伟、“我”的快乐和“我”对生命的乐观态度。

2、 妙用修辞法:

在文章的结尾,使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可以打造语言的亮点,给文章增色添彩产生入画的效果。

例文一:其实宁静就是那么简单,一个浅浅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能包含一切的心灵,足以使一张紧绷的脸松弛开来,让笑容在人们脸上轻轻地绽开,那笑容就如徜徉在天边的云朵,轻轻地点缀着那片蔚蓝的天,清新而自然,(排比)(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从天空想到的》)

运用排比、比喻修辞,以优美的文字抒发内心真实情感,并配以适当的议论,使文章结尾气势不凡,强劲有力。

例文二:谦虚

开头:谦虚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明智之举,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谦虚使人进步,因为只有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去想办法弥补它。

结尾:成熟的谷穗低着头,成熟的苹果红着脸,它们启示我们:成功来自谦虚(拟人)

例文三:题目:诚实

开头: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结尾: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型;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排比)

3、 景物烘托法。

以景物描写结束全文,是情景交融,既照应了主旨,又情韵深厚。

例文一:雨住了,青草、绿树、还有闪亮的水珠……我真不敢相信,先前的阴晦在顷刻间全部消失。天气能驾驭自己,那人呢?《心情变奏曲》

例文二:风停了,暴雨也结束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容,两代人的那扇玻璃也被那片残阳熔化了。太阳在远处逐渐隐去,消失在一片晚霞中,两者混为一体,没有距离。(选自广州中考满分文《雨中品读》)

小作者通过对雨后景物的描写暗示了两代人之间情感隔阂的消失,情与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例文三:《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的结尾:“雨依旧下着,但变得温柔起来,天空明亮了许多,西方还出现了美丽的彩虹,我的心也轻松了许多。这次小小的波折我怎么能忘怀呢?”以美景衬托经过这场思想感情的雨水洗礼之后的“轻松之情”。

例文四: 天渐渐地亮开来。我的眼前异常明亮。泥沼没有了。我前面横着一片草原,新绿中点缀了红白色的花朵。我仰头望天。蔚蓝色的天幕上隐约地现出淡黑色的龙影,一身鳞甲还是乌亮乌亮的。(巴金《龙》节选)

技法点拨:这篇文章以景物的烘托结尾,以天幕上隐约现出的龙影表现对龙的景仰。

4、 情感动人法:

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感叹祈使句式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抒发作者的感情。

例文一:酸甜苦辣,人生百态,只有自己体会,才能品味其中的真谛,但愿你能乐观,能将人生变为永恒的甜。《品味人生的味道》

例文二:题目:师生情

开头: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我们拥有同一颗炽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播撒着希望……

结尾:老师是无私的,他不求得到学生的回报;老师是“好面子”的,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作为学生,我们难道不应该真诚敬献满腔的热情、无限温暖和一颗赤诚的心吗?

三、听读训练:《无情的背影》

无情的背影

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的背影。但完全不一样,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表现的是父亲对他的关心,而我父母的背影留给我的只是无情的怨悔。

就在我5岁那年,我被带到法庭上,外婆抱着我坐在椅子上,我看见了爸爸妈妈,我便大声喊了他们一声,可他们并没有理睬我。爸爸和妈妈在法庭上争论不休,最后听说把我判给了妈妈,爸爸便离开了法庭,我喊了一声“爸爸---”,可那“背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从此我便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生活了。

可是没过几天,无情的妈妈也离开了我。外婆本想丢下我,可又不忍心,便把我留下了,于是我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整天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外婆陪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时的情景:爸爸骑着车,带我去街上玩,带我去河边钓鱼;妈妈带我逛商店,给我买衣服。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

以后外婆把我送进了学校,我的学费是舅舅供给的。当同学请我参加他的生日庆典时,看见别人的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在蜡烛前许愿,我真是羡慕极了。我多么想过一次生日,我不要那香甜可口的蛋糕,也不要那精美的礼品,只求爸爸妈妈和好,为我祝福生日,可一直盼到今天,还没有盼到。

当我从舅舅那儿得知妈妈改嫁了、爸爸再婚了的时候,我痛哭了一场。外婆走过来说:“孩子,别哭,他们是些无情无义的东西,不值得你为他们伤心,你要好好读书,干一番大事业,让他们看看。”这时,外婆的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爸爸、妈妈,我多想有一个家,一个温馨又快乐的家,我多想有父母的疼爱,可我却得不到。爸爸、妈妈,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远去,给我带来的是无限的悲伤和怨恨,让我饱尝了失去亲人的苦楚,让我这个虽有父母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经历了多少人间的坎坷!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呼唤:“爸爸,妈妈,可怜可怜我,复婚吧……”然而,回答我的,却只有那一阵阵回声,和那离我愈来愈远、在我眼中越来越渺小的背影……

结尾评析: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尤其是结尾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渴望父母复婚的真情呼唤好似余音。

第二节 自然收束法

一、教师技法点评:文章的结尾随着叙事的结束而自然形成,即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就结束了。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 其优点是:朴实无华,干净利落,说完拉倒,顺其自然。于朴素中见真挚,是一种实用的结尾方法。

二、顺其自然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叙述式。写人记事结束,文章也随之结束。

2.描绘式。在写人记事作品中,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来收束全文。

三、例文展示:

例文一如第六册《二虎子》的结尾:“二虎子一手拉着他妈,一手拉着老王,回家去了。”

例文二:《在自然中生活》:

美好的四季如同美丽的明信片一样,一页页翻过。我就这样悄悄长大着,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快乐成长。如同门前的莲绽放着生命的本色。

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采用片段作文的形式,以清新淡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大自然的四季图景,结尾则紧扣岁月的变迁,写自己的成长,顺畅自然地总结了全文。

三、美文听读一: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班主任说: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可是我说:“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父亲说:“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凉凉的天,凉凉的心: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父亲,父亲来了!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我说:这是我的——父亲!热烈的掌声响起„„

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深化中心)

结尾评析: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尤其是结尾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渴望父母复婚的真情呼唤好似余音

佳作展示

角落里的尘埃

孙鹏飞

他,静静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个子不高的他没有同桌,只有角落里的扫帚和最后面窗台上的灰尘终日与他为伴。不善言辞的他在校的大多时间都静静地坐在那个角落里,目光呆滞地盯着从未被人打扫过的窗台……

一天下午,数学课上。

冬日的一缕阳光懒洋洋地透过教室后面的窗户,射到角落里,也射到了他的身上。数学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疾速地写了道“五星级”的难题让大家做。他没有放弃思考,习惯性地将头靠在臂弯里,任凭手里的笔机械地画着各种几何图形。时间一分一秒地从一个个紧锁的眉头和转动的笔尖上跳过去。教室里静极了。

奇迹终于出现了!不知何方神灵暗中相助,他竟然找到了解题的捷径。他环顾四周,本班素有“数学王子”之称的欧阳嘉伟眉头依然紧皱,笔尖依然转动。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但接连数次的检查一次又一次地告诉给他:你真棒!他抬起头,渴望老师用惊喜的眼神将他从角落里发现。但老师的眼睛却不曾有一丝的懈怠,总是直直地盯着那几位佼佼者。长时间的沉寂过后,老师似乎对她的“得意门生”们有点儿不耐烦了,恋恋不舍地把目光从他们身上挪开。实在不敢举起很少举起的手,他用焦急的目光期待着老师的提问。但他所在的那个角落又是那么遥远,那么偏僻……

他,再次放开了紧攥的拳头,悻悻地低下头,再次仔细地比较了一下自己的答案。他发现自己的答案远比黑板上的方法简单得多。他又有点如坐针毡了,企盼的眼神再次盯住了老师,他在期待着机会的来临。这次他非常幸运,因为老师正微笑地望着那在窗台上不停浮动的灰尘。老师的眼睛往他身上一瞥,一怔。

“你,有什么事吗?”

“……就……就是……那道题……”

“噢,那道题没听懂啊,没关系,请坐吧!”

他茫然地坐在了那里,像角落里一粒永远不会引人注目的尘埃……

(作者系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中学学生,指导教师筑王树芳)

 【评析】 文章以描写人物开头,一上来就给文章的主人公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抓住了人物的特征,交待清楚了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和心情。开头,很“静”,静得如同一潭近乎绝望的死水,静得有些凉透了心。这一人物,令人读来心痛,读者的心被抓住了,想尽快看下去,了解他的学习,他的故事,他的命运。

心灵在撞击下刻录:学生,期待老师的关注和掌声。只要老师给他一缕阳光,他就能发出璀璨光芒。

张中行先生谈作文的开头

开头,有吸引读者的作用,所以要用心写,使之真有吸引力。

从正面谈要求是一,写法是二。一是一项,即让读者看了感觉到,门面之内一定有好货。二是两类,即表示一定有好货的两种办法:一种是明说,一种是暗说。明说,有好处,尤其是内容比较繁而深的议论文,先总括、明快地说一下,等于店门口招牌上写明“专售祖传狗皮膏药”,“只此一家,并无分号”。

暗说,情况自然更是千变万化,分作两类:一类是与内容沾边,一类是与内容不沾边。沾边,是多少能看出一点,店内大概卖的是哪一类(不是“哪一宗”)货。沾边的开头,有如车技演员在台上表演,任意驰骋而并不冲到场外。不沾边的开头就不然,有如在野地骑马,几乎可以随意乱跑。随意乱跑,自然也有规律拘束着,如自己的意向、野地的范围等,但规律不显著,因而究竟会跑到哪里就实在难说。暗说的作用不像明说,告诉读者以下将是什么内容,但常常会有更大的吸引力量,因为它有点像侦探片的先晃一下疑难,欲知后事如

何,你就非看下去不可。当然,想有这样的力量,那就要写得明快、新颖、灵活、含蓄,甚至沉重、惊险,总之要有吸引力。

(节选自中华书局《作文杂谈》一书,有删改)

我曾是个小学生

丁 宁

午后的阳光静静流淌着,翻开相册,轻抚着我们六(3)班那张毕业照,捕捉着每份感动。树叶在耳畔沙沙作响,钟声颤巍巍地飘向远方。回忆似乎在蔓延,渐渐的,眼泪止不住地流淌,滑过脸颊,任目光抚过一张张笑脸。记忆在无限地延伸……

我曾是个小学生。在教室里坐得笔直,调皮地学着古人,头大幅度地摇晃着,一遍遍地读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会为了老师奖励的可爱的小礼物,在课堂上争着发言。会为了代表优秀的小星星,认认真真地做好作业。下课后,会与同学玩着不知名的游戏,一声声“你拍一,我拍一”如夏日中最动听的旋律,在每个角落回荡……

我曾是个小学生。呼朋引伴地爬上楼顶,和风一起呼喊。用一张张精美彩纸,连同我们的美好愿望一起折进一架架飞机,然后深吸一口气,将热气全“哈”到飞机的顶端。“一二三,飞!”霎时,十几架飞机顺着风,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飞机带着我们的温度和热情,与梦想一起飞得更高,更远……

我曾是个小学生。在绿色的田野上与姥姥一起做着游戏。风儿轻轻笑着,我抬起头望着它:“您也是在羡慕我吧?”它微笑着点头。“我也羡慕您呢!您看您有多么美丽的衣裳,冬天是白裙子,春天您就穿上绿衣裳了!”风儿还是微笑,轻轻抚摸着我的脸,凉凉的,滑滑的。“啊!风儿姐姐,您身上还有泥土和花儿的清新味道呢!”我如找到了宝藏的孩童高兴地大喊着。银铃般的笑声,响彻田野,更绽放在姥姥密密的皱纹里,再暖暖地流到我那童稚的心中。

我曾是个小学生……

时间如水流过卵石,如此匆忙。

六年过去了,如琴键上的音符,弹指一挥间。

铭记——我曾是个小学生。

快乐,无忧!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中学生,指导教师 王 青)

【评析】 小作者通过细腻的文笔,生动地描绘出色彩斑斓的“我曾是个小学生”的生活,再现了无忧无虑、放飞梦想的童年。她用自己的睿智捕捉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校里与伙伴一起欢乐的笑声,站在楼顶放飞理想,在绿色的田野里,与风儿谈笑风生……不经意间会让你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在结构上小作者以“翻开相册,轻抚着我们六(3)班那张毕业照,捕捉着每份感动”为由头,让回忆在蔓延,让记忆在延伸,自然过渡引出下文一串串美好的回忆。同时还运用了反复咏唱的形式,既用“我曾是个小学生”点题,又用它过渡,仿佛键盘上的音符,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另外,小作者的文笔活泼生动,联想丰富,想象大胆,以致于太阳的微笑、时间如水流过卵石、六年如琴键上的音符等等,都争先恐后诉诸笔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