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题赠类对联集萃,才气侧露,妙趣横生

题赠类对联集萃,才气侧露,妙趣横生,题诗下联

一、赠人

赠人联能充分体现楹联的交际功能,曾是旧时文人交往中常用的工具。赠人联贵在切人切事。如清代许佩璜贺史贻直七十寿辰联:

三朝元老裴中令;

百岁诗篇卫武公。

上联以裴度喻指其三朝元老、位极人臣,下联以卫武公喻指其得享高龄、富于诗才,非常符合对方的身份和特点。

李啸村赠郑燮联概括到位,遣词工妙,早已脍炙人口:

三绝诗书画;

一官归去来。

宋代韩康公宣抚陕右,太守委蔡司理持正作候馆一联:

文价早归唐吏部;

将坛今拜汉淮阴。

“唐吏部”指韩愈,“汉淮阴”指韩信,用韩姓名人典故切其姓;而“文价”、“将坛”,均与韩康公身份相切合。无怪“韩极喜之”。这种切姓联,比今之嵌名联高明许多。

《楹联新话·杂缀》载,伊秉绶任惠州太守,宋湘向他借银三百两,伊久闻其才,给他出个难题:“你写副对联送我,要嵌进‘东西南北’四字。”宋湘很快写出一联:

南海有人瞻北斗;

东坡此地即西湖。

此联嵌字自然浑成,内容切地切人。伊秉绶大加称赏,双倍赠之。

林则徐被谪戍新疆后起复,老友梁章钜喜而赠联: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顷开荒成伟绩;

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上联颂其在伊犁的功绩,下联喜其再出。林则徐也有赠梁章钜联:

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

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

上联讲梁章钜的儿子传其衣钵,初任杭州太守;下联讲梁年届八旬,儿子奉迎到杭州养老。用词典雅,切人切事切地。

将对对方的期许写入赠人联,也是常用的方法。如戴远山贺友人上任联: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

有些赠人联写得很风趣,如《对联话·杂缀三》载汤雨生书赠园丁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人所熟知的鲁迅书赠瞿秋白联,是借用了清代篆刻家何瓦琴所撰作品: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二、自题

自题联,有的用以自警自励,与所谓的格言联没有大的区别;有的是描述自身状况,表达生活情趣。

自警自励联,多为作者对世事和人生的深刻总结与感悟,值得再三回味。如胡居仁自题联: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此联可供莘莘学子置诸座右。

刘宗周自题联:

无欲常教心似水;

有言自觉气如霜。

刘宗周是明末大哲学家,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以高节闻于朝。从这副自题联可以想见其节操。

林则徐这副自题联更是激励了许多仁人志士: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郑板桥写过很多自题联,有的是表达自己的文学见解: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赞扬人家要说到点子上,批评人家要击中要害。这副联道出了文学评论的不二法门。

有些自题联则展示生活情趣。如孙星衍自题联: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春秋佳日,天朗气清,宜于外出游赏;风雨交加之时,有老友来访:都是人生乐事。

彭玉麟自题联则显示了自己的尊崇地位和高雅品位:

水得闲情,山多画意;

门无俗客,楼有赐书。

又如黄慎自题联:

看花临水心无事;

啸志歌怀意自如。

梁章钜自题联:

闲看秋水心无事;

静听天和兴自浓。

顺带说下格言联。格言联是以楹联形式创作的格言,凝聚着作者的思考与感悟,发人深省。用于自警自励的题联其实就是格言联。格言联往往用并不深奥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这里再选录若干:

《对联话·杂缀一》载格言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向高处立,在平处坐,从宽处行。

  《对联话·杂缀二》载闽县叶仪昌撰格言联: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多见阙殆,多闻阙疑。

钱沣撰格言联:

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

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

李有年撰格言联:

阅尽人情知纸厚;

踏遍世路觉山平。

叶恭绰撰格言联:

立志不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佚名撰格言联: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弗为。

三、杂题

楹联无施不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以联题之,时有妙趣,或令人会心一笑,或令人俯首三思。如佚名题灶联:

水火既济;

黍稷惟馨。

上联典出《周易·既济》:“水在火上,既济。”“黍稷惟馨”则是古代描写祭祀时的常用语。烹饪要用到水火和粮食,用典可谓巧妙。

孟瓶庵题惜字炉联:

能知付丙者;

便是识丁人。

我国有“敬惜字纸”的传统,不能随意丢弃带字的纸张,不用的字纸要集中焚烧。《燕京旧俗志》甚至把“污践字纸”上升到“污蔑孔圣,罪恶极重”的高度,和“不敬神佛、不孝父母”同罪。古代以天干配五行,丙、丁属火,因而称烧掉文稿为“付丙丁”或“付丙”。识丁意为“识字”。

《楹联四话》载徐宗干咏炭联,是给为官者的一针清醒剂: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民国成立后,改用公历。《对联话》录长沙一土地庙春联: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杂题联多带谐趣,如这副土地庙春联就让人忍俊不禁。《楹联丛话》卷十二《杂缀》附“谐语”,《对联话》则专列《谐谑》一卷。谐谑是指风格而言,各种门类都可能有谐谑的联语。如《楹联丛话》卷十二转引《柳南随笔》载昆山归元恭撰春联:

一枪戳出穷鬼去;

双钩搭进富神来。

除夕贴上这么一副春联,真是与众不同。

民国时期有人撰联讽刺多如牛毛的各类顾问:

顾我则笑;

问道于盲。

上联用《诗经·终风》中语,下联用成语(出自韩愈《答陈生书》),把“顾问”四处讨好的嘴脸和一无用处的实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联话·谐谑》载清末嘲教官联:

耀武扬威,隔窗子怒门斗两眼;

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

清末教官地位很低、收入微薄,说是“官”又没有官的权与利,而任此职的也多为鄙吝之士。上联写教官平时忍气吞声,只敢隔着窗户瞪门卫两眼;下联写教官生活拮据,买半斤豆腐算是奢侈了。可谓穷形尽相,可笑可怜。

楹联里有不少游戏之作。游戏玩到极致,便玩出“绝对”来。所谓绝对,是指单有上联或下联,没有人能对出另一半。

相传纪昀曾夸口: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一个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纱窗出了个上联: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孔明诸葛亮”,语义双关,要找出这样的人名来对,还真不容易。纪晓岚苦思冥想对不出来,遂成绝对。到了现代,终于有人对出: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梅兰芳名兰,字畹华,艺名兰芳。这个“绝对”总算对上了。民间流传的其他几个绝对,也陆续有人对出。可见,“绝对”也是“相对”的。

但有一点是“绝对”的,那就是:楹联绝对有趣、绝对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