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好意”》构思巧妙,富有感染力

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好意”》构思巧妙,富有感染力,有关拒绝的高考作文

考场真题慈善事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赞美善行义举

材料中的富翁白手起家,却热心慈善事业,不忘帮助贫困家庭。我们可以由此立意,赞美善行义举。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从陈光标的高调捐款到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等,进行深入的思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2.行善要讲究方式

我们应该懂得:行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泛滥的同情心,是为他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对他人命运和心灵的关怀。因此,在帮助他人时,我们应该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对处境困难的人说“嗟!来食!”的方式更是不可取的。

3.常怀感恩之心

材料中的富翁白手起家,不忘帮助贫困家庭。一家接受了帮助,但声明一定会偿还;另一家虽然拒绝帮助,却仍感谢他的好意。我们可以从“常怀感恩之心”方面立意。可以写“回馈社会”、“慈善捐助的意义”、“付出与回报”、“不要让善意受伤”等主题。

4.从受帮助家庭的角度立意

从“贫困家庭”的角度构思,我们可以以一篇记叙文写拒绝帮助家庭的“死要面子”,交代家庭在拒绝帮助后的自力更生,家庭摆脱贫困后的报恩等。要注意表现接受帮助家庭的感恩心态,或者是拒绝帮助家庭的自强心态。总之,作文要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

拒绝“好意”

一考生

水滴虽小,却可以折射整个太阳的光辉;一个人虽出身贫困,但同样可以拥有做人的全部尊严。

白手起家的富翁的行为虽然十分友善,可还是有人拒绝了他的“好意”。

自古以来,我们都认为富者施与穷者,穷者受益,实则不然。富人直接拿钱财施与穷人,令穷人的骨气受损,这同施与乞丐又有什么区别?所以,有骨气的穷人拒绝富人的“好意”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古人的铮铮之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用骨气谱写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赞歌。南宋的文天祥抗元失败后,拒绝高官厚禄,受尽折磨,慷慨牺牲;陶渊明清贫如洗,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综观当今社会,经济发达,慈善盛行,那些有关慈善的电视节目更是抢人眼球。可看多了,就会发现这些节目的活动方式却千篇一律,无非是让主持人当众念念捐助双方姓名,然后让双方露面,有的甚至让被助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述自己以后的发展计划。这样的活动,过程是感人的,可结局并不一定很完美。我们是否注意到被助人躲躲闪闪的目光、急促不安的神情和那勉强的笑容?

这种捐助方式无意间令被助者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虽然,捐助者和主持人都是好意,他们想通过自身的条件帮助受助人改变窘况,他们更想让受助人们知道世上还有许多人在关爱他们、支持他们,但是,也正因为他们的“好意”——伤害了他人的尊严和骨气。这样的“好意”,我们还是拒绝为佳。当然,我们看到,很多受助人接受了“好意”。这是因为他们穷怕了。毕竟,像陶渊明那样“吾虽环堵萧然”,仍“怡然自乐”的实在少之又少。但是,穷并不一定是他们自身的过错。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贫困就让生活的重压无情地夺去他们的骨气和尊严。

让我们大家都来拒绝这种“好意”吧!我们呼唤爱心,但是请以尊重他人为前提;我们渴望发展,但决不接受“嗟来之食”;我们需要美好生活,但我们拒绝缺少骨气的“好意”。

拒绝“好意”,让慈善多一些文明;拒绝“好意”,让穷人多一些骨气;拒绝“好意”,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中国梦”。

名师点评

本文构思巧妙,标题的“好意”带有引号,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意味深长。文章的内容紧贴社会现实,对现象的分析有理有据,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关怀。此外文中引用孟子、陶渊明的名言,“不食嗟来之食”等典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