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在流行与传统中寻找平衡》
高考满分作文:《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在流行与传统中寻找平衡》,何炅何珅
考场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思路点拨
1.平衡的生活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把握
所谓“平衡”,即不偏不倚,不走极端。“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即是对生活状态的一种把握。我们可以联系自身和身边人的事例,以及孔子、梭罗等一些著名人物的事例,阐释“平衡生活”的内涵和外延,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说明生活除了学习、思考、做事之外,娱乐休闲也必不可少。
2.平衡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
我们应当使生活中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的平衡。如今的很多人在生活中追逐名与利,追求物质的占有与享受,却忽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以此立意,我们可以结合目前的“过劳死”现象、子女外出打拼造成的“空巢老人”现象等反面事例,或者卢梭平衡工作与生活,在散步中完成《沉思录》这样的正面事例进行论述。
3.平衡生活中自身与外界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立意,我们可以选择“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主题,写人与人之间要诚信、包容,讲究公平、公正;可以选择“人与社会的平衡”主题,写人遵循社会规则,社会给人提供的生活环境;也可以选择“人与自然的平衡”主题,重点写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4.适当地“打破”生活的平衡
我们也可以立意为:适当地“打破”生活的平衡。一种生活方式持续时间太长,会使人感觉无聊,止步不前。我们应该明白,生活是寻求、建立平衡的过程,也是适当“打破”平衡,建立新平衡的过程。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一考生
现代社会,怎一个“忙”字了得!
许多人都在公司、车站、家之间直来直往,人们说这样的人很勤奋,能赚到钱;许多学生都是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老师说这样的学生很刻苦,能成大器。梭罗说:“人们赞扬并认为成功的生活,其实只是生活的一种。”
自然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数量和资源的平衡;上帝造世有日必有夜,这是时间和效率的平衡;五行相生有火必有水,这是力量和性质的平衡。生活,也需要平衡。学些东西,躬耕田垄,平衡是学习与休息的结合。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卧龙之名、两表一对之作、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之功,可不是孔明整日埋头书卷、醉心书法便能信手拈来的。走出茅庐,躬耕田垄,是对整日埋头书卷的放松;放下耕具,聊吟《梁甫》,是对身体疲劳的缓解。
正如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讲究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良好的智力不是埋头读书就有的,强大的技能也不是脑中有函数方程就能学会的。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吧。想些问题,出去走走,平衡是理性与感性的一体。
现在大多数人的旅行都是在人山人海之中,闪光快照,认为有了相机就有了风景。毕淑敏却信手写下《带上灵魂去旅行》。毕淑敏平日里是一个心理医生,需要用理性的大脑去分析问题,寻找病因治病根;但若得空闲,她却会选择放下工作包袱,带上自己放松的心灵,出去走走,去看看真正的风景。
现在的社会,人们越来越理性,而长久的理性却会带来麻木与冷漠,此时不妨放下一切包袱,出去走走,在“河山大好,出去走走,碧海蓝天吹吹风”的轻快曲调中感性旅行。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吧。做些事情,理清思绪,平衡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梭罗曾写道:“能从一个圆心画出多少条半径,就有多少种生活之道。”梭罗的生活无疑是万千生活之道中平衡的一种。在享受过平和的物质生活之后,带上最必需的物品,远离尘嚣,傍水而居。
梭罗用自己的双手建造遮蔽风雨的房屋,用自己的双手满足口腹的需求。他有时工作,有时却只静静思考:他坐在简陋的木屋前,看着日升,看着日落,看着繁星满天,凝神静思,然后创作出的《瓦尔登湖》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智慧的书籍之一。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吧,做些事情,想想问题。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吧,理性思考,感性旅行。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吧,物质充足,精神丰富。
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名师点评
本文紧紧围绕中心行文。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卢梭的话,将人们从“忙”的生活引向更宽广的生活;接着提出生活需要平衡的观点;再接下来作者以“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吧,……”的句式,在反复的表达中,凸显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整齐有序,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在流行与传统中寻找平衡
一考生
如果我问你情人节怎么过,你会侃侃而谈;如果我问你美职篮球星你最喜欢哪个,你会毫不犹豫回答是詹姆斯;如果我再问你最近最流行的电影是什么,你也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是《致青春》。
这时,我们换个话题: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金、老舍、鲁迅的故事?你知道多少有关《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浮士德》的情节?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哑口无言。这就是荧屏和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这些自诩为新新人类的年轻人面对传统的尴尬与无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层次是极不平衡的。
所以,现在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关之琳”的人越来越多,而知道“卞之琳”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对流行的、快餐式的文化趋之若鹜,而对传统文化却越来越冷淡,这更是一种严重的文化失衡现象。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那么,忘记传统,这难道不算是背叛吗?这种文化失衡看似无伤大雅,然而,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文化就会一点点遗失甚至是消亡。
重新找到我们知识结构的平衡吧!不期望每个人都如郭沫若一般把《红楼梦》倒背如流,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很多人抱怨名著的过时,试问,相对流行歌曲,《论语》、《孟子》经大浪淘沙,还被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诵着,这算过时吗?相反,有哪一首流行歌曲能够穿越时空而保持经久不衰呢?
2011年,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中“大撤退”。就在我们忘却鲁迅时,德国人却在反思:为什么我们没有“鲁迅”?就在我们只隐约记得春秋时有位叫孙武的名人时,美国西点军校却早已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材,西方的商家也纷纷用《孙子兵法》来指点迷津;也就是我们在对外来文化津津乐道之时,西方学者却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命题——二十一世纪必将是儒学的世纪。当然,社会在发展,人们也应该接受流行文化,但社会再怎么发展,也绝不能丢失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现在起,重拾那些遗落的传统文化,做一个知识结构平衡的现代人,这才是真正的新新人类!
名师点评
本文从知识结构发展的不平衡写起,表达了作者对于现代人丢弃传统文化、过分追求流行文化现象的忧虑。文章末尾呼吁人们重拾经典。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在倡导传统文化时并没有否定流行文化,而是提倡二者平衡发展,使文章充满了思辨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