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方法
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方法,中考作文升格指导
中考作文升格的基本方法
由于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有所不同,再加上生活阅历的差异,考生在考场上写出来的作文档次也不同。而作为考生怎样才能找出自己写作上的不足,从而使作文由低档次升格到高档次,进而达到满分标准呢?
通常情况下,中考作文可以下五个方面实现升格:
一、由“中心明确”到“中心突出”
中心思想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是文章的灵魂。“中心明确”,是指文章的观点或主旨要鲜明准确。表现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是明确的。“中心突出”, 是指作文通过其全部内容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或意图不仅非常集中,而且十分鲜明。
集中、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是我们写作文的根本任务,也是老师评析一篇作文好坏的基本依据。我们必须清楚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的,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我们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做到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力求中心突出,感染读者。从表达方式上讲,要注意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二、由“立意一般”到“立意深刻”
深刻的立意指对文中材料所蕴含的含义进行深入开掘,表现事物的本质。但许多考生的立意往往比较肤浅。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水平和能力薄弱。初中生要努力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善于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应力求体现时代精神,使文章合乎时代发展的脉搏,体现时代气息。
三、由“平铺直叙”到“曲折动人”
我们对武松打虎的故事耳熟能详,而对李逵力杀四虎的壮举却鲜有所闻。究其原因,前者写得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后者叙事平淡,缺少波澜,“平铺直叙”的文章在中考作文中最为普遍,这类文章单调呆板,枯燥无味,味同嚼蜡,自然影响了作文的档次。“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之妙贵在构思新巧,起伏曲折,跌宕多姿。
四、由“结构松散”到“结构严谨”
结构是作文的要素之一。文章的结构包括层次与段落、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层次。文章的层次体现了作者对材料的整体布局和安排。一篇作文的中心思想,犹如人的“灵魂”,没有灵魂,只能是一个躯壳;一篇文章的材料,犹如人的“血肉”,没有血肉,只能是一个空架子;而一篇文章的结构,正如同人的“骨骼”,没有坚实健壮的骨骼,血肉无所依附,灵魂也无所寄托。所以,应重视文章的结构。
考生在写作之前,要先考虑好文章的层次的安排,段落的划分,开头与结尾的设计,过渡与照应的组织,然后粗略地编拟出写作提纲。在结构布局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做到用精当的结构反映集中、明确的主题,要使整体布局紧紧配合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的需要,不出现可有可无的内容,也就是必须树立结构布局为中心思想服务的意识。第二,在结构布局上做到严谨、自然、完整。如果真正做到这两点,就可以避免文章的结构松散了。
五、由语言平淡到文采飞扬
语言平淡,如白开水,是没有味道的。语言要力求流溢出独特的韵味。有的文章,语言质朴无华,感情真挚,令人动容;有的文章,情感充沛,具有震撼人心的激情和活力;有的文章,充满哲理思考,洋溢着新时代的人文色彩;有的文章,语言如诗如画,形象的描述中飘逸着令人心荡神驰的诗情画意,有的文章,语言含蓄丰满,在平实的叙述中闪烁哲理光华;有的文章,神游应仞,妙化无垠,在名句名篇的应用中饱含书卷气息。追求语意灵动的语言美也是文章升格的主要途径之一。
上述五个方面,表明的是作文升格存在的空间,也就是说作文处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升格到什么程度。具体升格时,还要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一、叙述具体化。就是指通过叙述使所写具体化。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确保文章感人的第一步。先来看一个失误作文片段: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鹤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了1.47米,比去年的乙组跳高纪录高出一厘米。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李莉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打破了校运动会的纪录。
这一片断总共才一百来字,真正写李莉同学破跳高纪录的情景,只有大半句话,才二三十字,很不具体。
那么,怎样才能把“跳高”这一片断写具体呢?
1.分解事物使之具体。所谓分“解事物使之具体”,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按一部分一部分一一具体写来。就“跳高”这个片断来说,跳高破纪录的情景,可从动作上分解为四个方面,这就是助跑、起跳、翻越、落地,而后按先后次序一一进行描写。
升格后:
哨声响了,李莉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她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越式”。 (翻越)……“成功了!”破了校纪录,四周一片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也在跳跃。(落地)
2.回忆联想使之具体。所谓“回忆联想使之具体”,就是采取补叙或插叙的办法,回忆与当时事物有关情景。比如:将这次校运会破跳高纪录与往届校运会破跳高纪录的情形进行比较,有何不同?同一运动员,这次的跳高表现与以往又有哪些不同?还可进行多方面的联想:起跑前李鹤同学的神情怎样?有没有信心?起跑时她是怎样迈开双脚的?速度怎样?到了横杆前,她又是怎样向横杆跨越的?翻越过横杆后落地时,她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升格后:
横杆已升到了1.47米了,哨声马上又要吹响了。这时,一缕阳光照到李莉同学的脸上,她显得更加精神抖擞。(写起跳前的神情)她想到了平日体育课上跟同学们一起练过,老师也不止一次地鼓励过她,平时也跳过最好的成绩。看来,这次她对打破校运会的纪录是充满必胜信心的。(写李鹤有获胜的信心)随着哨声响起,李莉同学在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又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她猛地向前奔去,大步从起跑点跑到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只见她猛地握紧拳头向前跑去,六米、五米、四米、……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她身轻如燕,两脚一抬,好一个“背越式”,破了学校纪录。(具体写李莉跳高时的神情动作)动作是那样的轻盈,姿态是那样的优美。 “成功了!”在同学们的一片喝彩声中,她向体育老师奔去,感谢老师以往的精心指导;她又向班级跑去,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写成功后李莉的神情)
3.增添细节使之具体。所谓“增添细节使之具体”,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细节,把李莉同学破校运会纪录时的一些细枝末节表现一一写来,比如她的一个眼神、她的一个细小的动作、她获得成功后同学们的表现,等等。如果在文中能适当地加上这些细节,文章会更细腻更感人。
升格后:
李莉同学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她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又压压右腿,做完了这些准备活动后,朝我们笑了笑,又朝要好的同学递了一眼神。(细节一)似乎要告诉全班同学,一定不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哨声响起,她从起跑线上用大步量了一下到跳高架前的距离,每一步丈量都是那样的仔细认真,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接着,她又跑回起跑线上,向手心用力吐了一口唾沫,(细节二)两手揉搓,握紧拳头,开始向横杆冲去。全场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这一瞬间的精彩表演。李莉同学发出的嚓嚓声渐渐消失了,她离横杆越来越近了。起跳!她咬紧牙关。(细节三)只见她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她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了横杆,再一挺胸、翘腰、收腹、双脚合并,好一个“背越式”……“成功了!”破了校纪录,四周的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都在跳跃……同学们跑进场地,拥抱着她,还有一个同学用拳头打了她几下, (细节四)然后将她抬得高高的。
二、描写多样化。描写如化妆,有淡妆有浓妆,什么情况下化什么妆,应依表达的需要而定。该勾勒的,一笔带过,寥寥几笔便描绘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关键细节重笔细描,精雕细刻,笔触细腻,做到具体、生动、鲜明。
1.借助感官进行描写。
所谓“感官”包括人的眼、耳、鼻、舌、口、手等,而借助感官,则是在写景状物时,充分利用眼、耳、鼻、舌、口、手等的感受功能对物体进行多重感知、细致描绘。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
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描写得有声、有色、可感、可闻、可心,细腻而有层次,五觉并用。例如:
沙沙,沙沙,起风了,微风徐来,像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辨别,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翠翠的气息,使我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再闻闻,这味儿还有点儿甜呢。啊,风渐渐地大了,顺着呼呼的响声寻去,远山脚下,一层白色的海涛涌过来。
2.化整为零进行描写。
写景状物一般要对所写植物、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社区环境作“镜头特写”,特写不能太笼统,要逼真、有层次,这就必须把一个整体的东西分解为若干细部来描写。如《白杨礼赞》,就是把白杨树分解成为“干、枝、叶、皮”来写。分解有序,抓住特征描绘,就把事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可感。
无论是描写人物的外貌,还是写动植物形状,亦或是写景,如果想写得逼真、具体,就可利用分解法,使人物特征更加突出,使动物五官肢体活动起来,使景物层次分明,使结构有条理,也就完成了物、意、文的多重转化。例如: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之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桠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选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中,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的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青色。这主是虽然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白杨礼赞》
写植物、写动物按其结构有序分解,再加上五觉中的任何一种可感描写,都可使动、植物的形象跃然纸上。想想《天山景物记》中对动物旱獭的描写也采用了分解法,是怎么描写的呢?例如:
旱獭要整整在洞穴里冬眠半年,到了夏至后,发亮的酥油草把它们养得胖墩墩,圆圆滚滚。这时它们的毛色麻黄发亮,肚子拖着地面,短短的四条腿行走迟缓,正可以大量捕捉。
3.烘云托月进行描写。
有时候,描写的对象很单调,不适宜用分解法,可运用联想、打比方多方烘托,突出其特征,表现其神韵。例如:
这可是个好瓜。在青蔓绿叶的掩映下,透露着碧绿的瓜皮,反射着几点柔和的阳光。拨开枝蔓,你看吧,扩大的台个儿啊!它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远古留下的一颗未曾孵化的恐龙蛋。瓜皮上的浅绿和深绿布成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图案,深绿的似“漫江碧透”的湘江,浅绿的诚朱自清先生眼里的“女儿绿”o它映着阳光像是在用离合的神光招引着你:快来欣赏,,快来品尝这造化为你为我为他奉献的神出鬼没的甜蜜的“圆”。
——《西瓜》
较普通的事物通过喻旨和喻体远距离的比喻烘托出事物可见的形、色,可见之色又由联想烘托出来,由于烘托得法,事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4.多种组合进行描写。描写景物时,既有“特写”,又有背景式的画面“广写”。所谓“广写”,就是把众多的场景艺术地组合起来,展现出一幅生动广阔的画面。常见的组合方式有“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由周围到中心”等空间组合式,还有“春夏秋冬”、“晨午昏夜”、“四季四时”等时间组合式。例如:
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地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乒了。场子边靠河的乌柏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对面河的农家烟囱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们知道,这已经是晚饭时候了。
老人、男人坐着矮凳,摇着大芭蕉扇闲谈,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柏树下赌玩石子。女人端出乌黑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热蓬蓬冒烟。河里驰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忧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
——《风波》
三、表达形象化。这里所说的“表达”是着眼语言表达应生动形象而言的,也就是要求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形象丰满、细节生动,意境深远;语言有文采,要求文句有意蕴,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等。
1.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
科学的定义把责任感说成是“责任感是指人们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这里的“人们”、“自觉地”、“份内的事”、“做好”、“心情”都是抽象的。如果我们通过“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一意象的物化”这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把它们转化为可歌可泣的、可以触摸的形象,就能达到化枯燥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例如:
责任感是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的《出师表》,责任感是孔繁森离家别母、血洒高原树立的公仆丰碑,责任感是贝多芬挑战人生、超越自我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责任感是保尔·柯察金顽强拼搏、热爱生命铸造的烈火金刚。
2.将论证过程由科学的纯逻辑的推理转化为有文学语言特性的形象丰满的图景展现
当你要论证它的进步意义时,如果能用形象化的图景来说话,就能避免就事论事,从而达到化虚(逻辑推理)为实(图景展现)的目的,使文章思路洞开、想象纷呈。例如: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们可以去感受一下炎黄时期的史前文明,可以去见识一下秦始皇的残暴和秦二世的昏庸,可以去参观一下那修了35年却被项羽一把火烧掉的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可以去采访一下曾经哭倒那劳民伤财的万里长城的孟姜女……
3.将纯自然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
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山川房屋、田野大地,鸡犬虫鱼、山羊白兔,英雄豪杰之辈与怯懦猥琐之流皆可人文。但我们如果不赋予这些形象以丰富刻的精神,我们所写的形象就是没有深度、没有美感的形象。狄德罗曾经说支过,艺术家首要的重要的任务在于寻找重大的思想。罗丹也明确指出:“我们在人体中祟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旧形,而是那好像使身体透明发光的内在光芒。”这里讲的“美丽的外表旧形”,就是纯自然形象;“透明发亮的内在光芒”,就是具有深刻精神的审美形象。在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中,如果我们抓住了事例的审美形象,将使文章境界大开。例如:
祖国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它是与你有血缘关系的一片土地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和事。然而,当苏轼放言“大江东去”的时候,当岳飞尽情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时候,当文天祥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时候,当于右任悲鸣“山之上,国有殇”的时候,当领袖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祖国是什么的答案还会这么简单吗?
文章中的“放言‘大江东去” “歌咏‘八千里路云和月’” “叹息‘零丁洋里叹零丁”“悲鸣‘山之上,国有殇’”、“感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就是苏东坡、岳飞、文天祥、于右任等人的审美形象。他们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伟人,而是有着丰富审美意蕴的精神丰碑,这就是用审美形象铸就的文采。
4.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让文章多一份精彩
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时,有一个方法或手段问题,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表达方式,或表达方法。基本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记叙文常用的是前三种。事实上,无论采用哪一种文体作文,都不可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表达方式,通常情况下,是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辅之以多种表达方式,使整体表达更出彩。
1.叙述基础上的抒情。
我们要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告诉读者,如果只是一味地说:啊,我是多么痛苦!啊,我为什么不能像小鸟那样飞呢?我多么地爱你啊,亲爱的妈妈!这几天我心里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他会觉得,装腔作势,虚情假意,是在作秀。这时候,你“啊”字用得越多,感叹号用得越多,读者心理越厌烦反感。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对你所指的事物不了解,更不理解,缺乏必要的情感基础,自然就不会产生共鸣。因此你的抒情要产生感染力,就必须告诉读者4个“W”,即“谁” (who) “什么时候” (when) ,“什么地方” (where) “干什么” (what)。那么,如何使上面某一个抒情句子在读者的心中产生共鸣?例如:
今天早上,语文老师来上课,课前发下了第30张综合练习卷。看着一抽屉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的劝告,我头痛得要命。
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显然,有了前面的一段叙述文字,最后一句的抒情就有了依托。由此可见。叙述是抒情的情感基础,抒情是叙述的思想升华。叙述和抒情一结合,不但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脉搏
2.描写基础上的抒情。
光有叙述、抒情,就好像人有了一副骨架和一点灵魂,但还欠血肉。这血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描写”。那么,什么是描写,描写又有哪些类型呢?
描写是就对象的状貌、情态等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刻画。按描写对象分,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按描写角度分,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按描写的疏密程度分,可分为白描、细描等。描写可以更具体地告诉读者某种实际内容,而且可使作品更形象、更生动。例如:
数学考试刚结束,语文老师抱着一大摞卷子,满头大汗地走进教室。他推了推厚瓶底似的眼镜,威严地扫视了一下整个班级,慢条斯理地说:“同学们,要加油啊,离高考只有28天了。”这句话差不多每个教师都要说上几回,偏是我的心理稳定性不够,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心都会像小鹿似的“怦怦”跳上一阵子。这不,语文老师话还没说完我的心已跳个不停。我偷偷地瞥了一眼语文老师,他依然是一脸的严肃,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发下第30张综合练习卷。看着一抽屉雪片似的未完成的练习卷,想想一个个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我的头像套上了一个金箍,痛得要命。我死劲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暗自长叹了一声:唉,这几天心里实在是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
3.与议论相结合的抒情。
这段文字主要加上了一点描写的内容,但我们可以看出,它比原稿要生动多了。那么,是不是做到这一步就算是最好的了呢?也不是。尽管记叙文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和抒情,但是如果能在其中加一点议论,有时会使文章显得更有深度,更有灵气,更有感染力。特别是议论与抒情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例如: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这是议论,但在议论中抒发了对雪的洁白之美和积雪时的空前泥泞热爱。
通过上面一个实例的反复演练,同学们可以看到,融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为一体进行间接抒情,较之单一的直接抒情更具艺术魅力。
要写好一篇记叙文,首先必须确定自己的情感,然后根据自己的情感选择提炼材料,再加以细致的描写,在必要的地方画龙点睛地穿插一点议论。对任何一篇记叙文而言,叙述是骨架,描写是血肉,而抒情与议论则是灵魂,这四者是缺一不可的。总之,我们要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手法,使我们笔下的文字显得生动活泼、栩栩如生。醒人耳目、启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