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古诗词拟人诗句(75首古诗词关于拟人手法的诗)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干货:四首诗教你玩转古诗词鉴赏技巧之拟人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古诗词拟人诗句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古诗词拟人诗句(75首古诗词关于拟人手法的诗)

把事物人格化,

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

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更为直观地表达情感,

这就是拟人。

山房春事·其二

唐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诗人不说自己深知物是人非,却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自己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 把庭树拟人化,说它没体察到人已离去,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

绝句送巨山

宋 刘子翚(huī)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江淹《别赋》),面对朋友的离去,作者流露出浓重的悲伤。前两句直写,说张巨山在福建住了两年,即要要离开福建前往浙江。后两句转换角度,除却以景结情,还以虚拟笔法,想像张巨山走后,人去楼空的情景,寄托自己对他的深情与怀念。

赠别·其二

唐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同样是离别,杜牧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

“蜡烛”本有烛芯,故说“蜡烛有心”,但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这首诗想象明月仍然照进书窗,增加冷漠的气氛,同时通过无情的明月表现多情的举止,衬出人的多情,等于说自己日后见到空空的书房,将更加为眼前的别离而惆怅。这样一转折,加深了诗的底蕴,把情感也表现得更为丰富。

寄人

唐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喜欢的伊人不在,或许永远再见不着,作者不禁发问,那么,还剩下些什么呢?这时候,天上一轮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洒在园子里,洒向地上片片落花,反射出惨淡颜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经映照过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临照着,似乎还没有忘记一对爱侣在这里结下的一段恋情呢。

自然界的景物,本来并无感情,但由于诗人的心情不同,便有意对它们进行人格化,以上四首诗就是如此,把庭树、明月、蜡烛拟人化,说它们或者不知人已去,或者多情,或者有心,其实还是替诗歌主人表达难以言说之情,这样的构思,在古代被普遍运用。

著名的如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桃花依旧,表现人事变化所产生的伤感。

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故里人。”人间没有不散的筵席,物是人非、江山依旧,昔日苏台富丽堂皇,歌舞升平,今天只剩下那斜挂在西江之上的一轮明月了。这两句景色凄清,情感古今,以含蓄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使读者的情感体验产生了新的飞跃。永恒的西江明月和薄命的宫中美人,作为一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语境,旨意遥深,感人肺腑。

拟人是古代诗人作诗常用技巧之一,也是高考常考要点。熟练掌握并恰当拟人手法,学会鉴赏古诗词,是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的核心功能能力要求,对培养学生古诗词做题题感,提升学生欣赏品味与能力,甚至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借鉴意义。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干货:四首诗教你玩转古诗词鉴赏技巧之拟人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