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频繁玩梗,看到“只因”“答辩”“切尔西”,老师懵了
现在网络普及,电脑和手机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件了,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接触网络。
网络上的东西五花八门,网络阅读和观看也没有什么门槛,所以很多学生受网络影响很深,有的学生甚至把网络主播当作偶像,张口闭口就是一堆网络流行语和老梗烂梗,很多家长和老师为此很少头疼。
网络烂梗在学生群体中大行其道
一个年轻老师给学生上课,当说到自己要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时,学生突然一阵骚乱,然后全班都哄笑起来,老师一下子愣了,不过马上就知道学生联想到了“答辩”的谐音,不过还是觉得学生的笑点有点莫名其妙。
一个家长说儿子天天说“鸡你太美”,觉得很难听,每次听见儿子说就让他不要说,结果儿子就是不改,还说班上好多学生都说,家长气得头疼也没有办法。
很多人说家里的小男孩喜欢说“6”,不管大人说什么话,他们都能接一句“6”,要不就是“9”,因为“9”是“6翻了”,一声声“666”听得姐姐们恨不得一巴掌甩过去。
作业中也渐渐多了一些烂梗的影子。看到学生写“emo”,老师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据说不少小学生喜欢“切尔西”,喜欢当然没问题,可写到作业中就很奇怪。
再就是大面积玩梗蔡徐坤,很多老师都说了这个现象,但学生的各种玩法让老师防不胜防。一个生物老师讲到动物“鸡”,立马就有学生接“你太美”,老师让学生不要玩梗,结果有一天又讲到“鸡”时,很多学生开始说“只因”,老师懵了,问了学生才知道依然是个烂梗。
还有“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九转大肠”“酸Q”“干嘛”等等网络语在学生群体中流行,说这些词语时他们往往自以为幽默,但很多学生和老师不仅不觉得这样好笑,还觉得很烦。
解读玩梗真相
学生为什么要不断地说一些网络梗而且还常常是一些老梗呢?
首先,学生的是非观还不成熟,喜欢人云亦云,他们也不知道这个东西代表什么,只觉得很有趣,有时候也会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但他们本身一般没什么恶意。
其次是找寻一种认同感。小孩子没什么擅长的技能,或者语言表达比较贫乏,或者不能融入某个环境,于是他们需要用一种被大众“认可”的东西当作入场券来融入那些他们所向往的社群,从而获得一点参与感、认同感,说到底,他们也没有坏心思。
但是,没有恶意不代表没有伤害到别人,像课堂上突然插话网络梗就会扰乱秩序,影响他人学习,也影响老师正常授课,课余时间说可能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情谊,伤害某些明星的粉丝,等等。
老师和家长可以适当引导
对于学生玩梗这件事,有人认为老师应该多多包容,还要尝试融入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这对师生关系也有好处。
另一种观点是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很多梗给人的感觉比较低俗,老师没必要融入不好的氛围,但也不必嘲讽和严厉指责,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把这个事情跟学生讲清楚,让他们知道有时候玩梗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有时候会拉低自己的形象,等等。老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看到学生做得不好当然可以去纠正,但是要注意把握分寸,其实玩梗再不好,一般情况下都是个很容易去掉的小问题,如果老师把这个当成洪水猛兽,反而会把这个事情放大,到时候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家长也可以加以正面引导,但也要注意尺度。有的家长发现越管孩子,孩子就越逆反。青少年叛逆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过程,起初他们会受制于环境,后来会慢慢开始学会找寻自我,所以已是大人的家长要用丰富的人生经历去分享和引导,而不是一味指责与对抗。
其实有时候我们也无需多担心,学生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自然而然地开始知道树立自身的个人形象,会有意识地避免说一些低俗的东西,就会慢慢好起来。
还有,现在网络环境堪忧,如何规范网络语言、如何治理网络乱象等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大家觉得呢?你身边有人玩梗吗?
(图片来自网络,谢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