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学生被“电摇”,不能忍求助老师,一老师出手了
网络上的有些东西很容易就在现实生活中流行开来,特别是在学生群体中。有的很热血或者正能量,像几乎火遍了小学校园的《孤勇者》,但有的就不招人待见了,像前几天上了新闻的“网络烂梗”。
人民网还特别点评了“你这个老六”“鸡你太美”这种网络梗,说这些东西“侵袭了孩子的精神世界”,说我们应该对那些恶俗烂梗“坚决说不”。网友们拍手称快,说这件事终于被关注到了。
很多网友说“电摇”也很流行。了解了一下,确实有不少家长和老师反映现在的孩子知道“电摇”,而且还会“电摇”别人。好多学生说自己被同学“电摇”了,不能忍受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便求助老师。
那么,“电摇”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电摇”来源于国外很多年前的一幅壁画。画的右上方有一个手臂前伸、双腿微蹲的小人,有人就从这个小人身上获得了创作灵感,创作出了小人高频率地做深蹲晃动的视频。
2022年初,这个小人跨越时空来到了中文互联网,并被各种再创作,比如两个小人面对面“电摇”,游戏中“电摇”别人。可以想象,那个动作并不好看,但它偏偏就在网上迅速火起来了,然后渐渐渗透到了学生群体中。
网民们赋予“电摇”的含义是“嘲讽”,就是说,谁“电摇”别人,谁就想表达“瞧不起”别人的意思。事实上,被“电摇”的人感受到的远远不止“瞧不起”这一个意思。
这下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会找老师“告状”了。
老师要不要管呢?一个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
相比初高中,这种现象可能在小学更加常见。有人说“存在即合理”,那么这件事可能存在着这样的逻辑:
网上很火,似乎很有意思,我要学学;和同学开玩笑显得幽默,还能表达对别人的不屑,那就玩一次;周围同学都在玩,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应该也可以玩。
于是,就像唱《孤勇者》一样,“电摇”就传开了。可是,这毕竟和唱歌不一样,它带有嘲讽性,有时甚至还带有侮辱性。
那老师应不应该制止学生这种行为呢?
其实很多学生也不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他们就是跟风,就是觉得好玩,一般也没什么主观恶意,也没想到会给别人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所以有的老师觉得不太好管,担心管了会适得其反。
但现在的情况是,有的学生来“告状”了,那老师肯定要管管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就相当于“纵容”。一个老师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这位老师是一个女老师,她就“电摇”之事特意跟学生上了一堂课。
这位老师也收到了学生的“告状”,她当时就懵了,和很多老师一样,她不知道“电摇”是什么意思,于是她去了解了一下,之后便决定跟学生上一课。
首先,她让学生上讲台做“电摇”动作,一个男生主动上去了,并做了多种相关动作,很多学生就笑了起来;然后,她问学生是否了解“电摇”的来源,没想到好几个学生都举了手,一个学生回答了并且说得很详细;接下来,她给学生讲了其历史演变和含义,并说这是不文明的行为,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是无趣无知的表现;最后,老师问学生应不应该对别人做这个动作,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应该”,老师还告诉学生要是自己被“电摇”了,就要告诉对方这样做不文明。
这个老师就做得不错,她没有直接制止或者批评学生一禁了之,而是心平气和地带领着学生一起分析这样做为什么不好,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同时也会更加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大概这就是教育吧。
最后:
当某种动作,某句话,某个行为,被赋予了某种侮辱性含义的时候,我们不要觉得说这些、做这些就是开玩笑,就是好玩,更不要跟风去做去说。
有人想用这种方式解决矛盾或者表达态度,其实它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制造更深的矛盾,而表达态度的同时,也贬损了自己的形象。
大家觉得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