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中考阅读题目之记叙文(4)
一、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
1 从分析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使读者获得总的印象,有的可从中窥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智取生辰纲》等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2 从分析材料入手
材料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可以通过材料蕴含的意义归纳中心思想。如《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与崇敬。
3 从分析首段入手
文章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李森祥的《台阶》,开篇点题:“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只要稍加扩展,便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 从分析篇末入手
许多记叙文都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思想,通过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回忆我的母亲》一文篇末的议论抒情,点明了作者报答母亲深恩的方法: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这样表达了对党、对母亲的爱,升华了文章中心。
5 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句入手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个“睛”来“看”文章的中心思想。如 《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中“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些句子就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6 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只有综合归纳,才能概括出中心思想。如《背影》一文,“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四次,这样反复点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7 从时代背景入手
某些作品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意,如《变色龙》。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常用的格式如下: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如《我的叔叔于勒》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菲利普夫妇因于勒贫富变化而前后不同态度的描述,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势利冷酷、虚伪自私的本性,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注意:(1)文章的中心思想,只能从文章的具体内容中提炼,绝不允许臆造,因此,必须真正读懂全文,领会全文意思,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2)归纳中心思想,一定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不能停留在表面认识上。(3)概括中心思想的语言要准确、全面、严密、简明。
二、分析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从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的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故乡》中的杨二嫂这一人物虽着墨不多,却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作者就是通过她“圆规”式的外形与“我”印象中的“豆腐西施”作对比,通过写她对“我”先虚作吹捧,继而尖刻嘲讽,对闰土鄙薄不屑、恶语中伤,也通过对她顺手牵羊、贪小便宜等一系列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自私、尖刻、泼辣、放肆的女性小市民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2 从侧面描写入手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如《范进中举》写范进中举发疯,就是通过写老太太“慌”、娘子“哭哭啼啼”、众邻居手足无措来从侧面烘托范进发疯后场面的吓人。
3 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生动的细节描写,用极经济的笔墨状物写人,往往形神毕肖、性格鲜明。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看是否经得起推敲;其次要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这些来自作者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精心提炼。如《我的叔叔于勒》中除了菲利普夫妇和于勒外,还有一个“我”。“我”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我”作为文章的叙事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我”的眼睛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视角展开。“我”的表现与父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身上,寄托着作者的希望和理想。
4 从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有些作品除了中心人物外,还有其他人物。分析时,我们既要抓住中心人物,又要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如《范进中举》中写胡屠户给范进扯衣服的细节“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此处简略的几笔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胡屠户想方设法巴结女婿的丑态。
5 从环境描写的作用入手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如《孔乙己》一文对鲁镇酒店格局、不同身份人物的穿着的描写,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