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语文】中考阅读题目之记叙文(5)
一、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
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如《阿长与〈山海经〉》便是围绕“阿长”和《山海经》来选材,选取了有关阿长的一些事,并重点写她为“我”买来了《山海经》这件事,刻画了阿长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充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十分注意选材的详略处理,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详写,和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如《背影》一文,“在南京游逛”只一笔带过,而对父亲车站送行的“背影”详加描写,以突出父子之爱这一中心。有的文章选材生动新颖,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精神。
2 从文章的结构布局方面看
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如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段落之间过渡照应得怎样,整体结构是否严密,叙述方式有什么变化,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等等。如《白杨礼赞》一文,全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由“形”到“神”,由“树”到“人”,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写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文章前后照应。
3 从文章的表达方式方面看
分析表达方式的特点,可以研究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等。如鲁迅的《故乡》一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倾注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十分感人,有很强的感染力。《社戏》则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孤独之旅》那出色的景物描写则鲜明地突出了主题。
4 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首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活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其次看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再次分析语体特点,有的多运用口语语体,有的以书面语体为主,有的两种语体相结合。
二、记叙文“六步”阅读法
一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二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三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四辨记叙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五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六析写作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一般说来,只要按照这六个步骤进行阅读,就能逐步达到全面掌握一篇记叙文的目的。
下面以《背影》为例,对这种阅读方法作一分析。
(1)“看标题信息”,类似于作文审题;而“揣摩记叙类型”,指通过对标题的揣摩,能分辨出文章的记叙对象,判断出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以哪一种为主。据此看来,《背影》这个题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应该是“人的背影”,这“背影”应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事件中。由此可推断,这是一篇叙事类文章,是通过事件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由于在审题时,已揣摩出“背影”是事件的一个“特写镜头”,在阅读正文时便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描写“特写镜头”的文字上。
(2)“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记叙文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记叙六要素。如《背影》中的人物是父亲和“我”;时间是“那年冬天”;地点是车站;事情的起因是父亲送“我”回北京;事情的经过是父亲在车站给“我”铺好座位,嘱托茶房照顾“我”,给“我”买橘子,离开车站;事情的结果是“我”思念父亲。只要弄清这些要素(主体事件的要素),便不难把握全文的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背影》的题目就标示出了全文的线索,全文的所有事件是靠“背影”串起来的。理清了线索,全文的层次、段落划分就容易多了。文章第一段点题,设置悬念;第二至六段写“背影”,表达父爱子之情;最后一段,照应上文,写对父亲的思念。
(4)“辨记叙方式”,即辨析所读文章主要采用顺叙还是倒叙,有无兼用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如《背影》,第一段采用回忆性倒叙,但正文采用顺叙: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送行→北京读信。顺叙使全文条理清晰,插叙、补叙则使内容充实,意境丰富。能理解这些记叙方式的作用,对文章的体会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5)“挖中心思想”,目的是“理解作品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如《背影》的中心思想:文章通过描写父亲到车站送儿子的情景,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以及儿子对父爱的理解、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6)“析写作手法”,是从写作手法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以及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住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来分析。如《背影》的写作手法的重点当然在“买橘子,看背影”处的细节描写上,像电影放的慢镜头,几乎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而其他内容如回家奔丧、北京读信都写得很简略。这样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重点。另外,全文四次写到“背影”,反复照应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文章语言质朴简练,却饱含深情,蕴藏技巧,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中应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