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高考文言文训练60篇(高考真题文言文逐句注解)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漫谈之二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高考文言文训练60篇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高考文言文训练60篇(高考真题文言文逐句注解)

三、定时定量,贯彻以“练”为线

在文言文的复习过程当中,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一部分同学不习惯于动手“做”而只习惯于动眼“看”,不管是看教材重点文章还是看复习资料,他们习惯于袖着双手用眼睛扫描,而不知道动手写一写,亲自做一下。这种学习方法一是很难保证高度的注意力,外部稍有点风吹草动就极可能把他们的注意力从学习当中拉走,二是即使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收获也相对浮浅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在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实践”,让学生一直处在解决具体问题的紧张状态之中。

但这“实战训练”不能搞成“题海”,一定要“定时”“定量”。“定时”是指每一次训练都要明确地限定时间,从做题目到学生自主对照答案理解矫补结束,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这种“限时训练”一方面是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强迫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在单位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规定任务,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自我检测自己的做题速度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和矫正。只有在平时的训练当中规范操作,才有可能在更紧张的高考考场上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定量”是指在每次的练习题设计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从训练目标的确定到训练材料的选择都必须严格把关,尽量不直接选用“成题”,要在教师先做一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加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定量”的第二层意义是题量大小要适中,太多了学生难以做完,极容易挫伤学生的做题自信心产生烦躁和焦虑情绪以致于“望题而生厌”;太少了又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判断,认为自己掌握的已经很全面从而产生松懈和“轻敌”情绪,这也大大降低了练习的效度。除了“定时”“定量”之外,练习题的设计最好还要注意一下形式,高三的学习相当紧张,学生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长期的高强度的各科训练“轰炸”难免让学生产生倦怠和消极情绪,所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文言文的训练不妨采用“小活页”的形式,32开的小页正反面,或者16开的单面,字号要大小适中,印刷一定要清晰,这会多多少少从心理上降低学生的沉重感——也许这样的处理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这既体现了我们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做题积极性,何乐而不为呢?从题目训练内容上说,每一次的训练不妨采取“内外结合”“整散联系”的方式,所谓“内外结合”是指练习题既包括课内重点篇目重要知识点的训练,又适当地进行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解决课外的问题,形成自己的能力。所谓“整散联系”是指在每一次的练习中,既有某一板块的语言知识点专项训练,比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虚词的用法、特殊句式的判断等,又有相对完整长短适中的文言片断。

对于这种“小活页训练”,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对于学生的训练情况一定要有检查措施,不要发下试题就万事大吉,虽然高三的同学大多都比较自觉,但依然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偷懒应付现象,如果没有监管措施,慢慢会让这部分同学养成习惯,不把训练当回事或者胡乱写一点抄一点完事。所以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老师不妨巡视督促,学生做完之后,老师要抽查同学们的落实情况,抽查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给那些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够自觉的同学保持压力,不给他们偷懒提供机会和可能;二是通过抽查能够让老师了解学生在训练当中出现的问题,帮助老师确定学生需要点拨和指导的题目,在讲评时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少讲精讲但绝不是不讲,尤其是对于高三学段,对于学生训练当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共性的问题,老师要敢于讲,并且要尽可能讲透彻,让学生通过这一次真正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特殊句式的辨别等,而在这些最易产生疑惑的问题当中,又以对文言句式的困惑最为集中,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这几种尤其让学生纠缠不清,虽然从初中一接触文言文就接触这些问题,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一直到了高三毕业也没真正弄明白,所以对此类问题,我们不妨通过举实例的方法进行解剖分析,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例子弄清它们的基本特点。

比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定语后置句,求什么样的人?求可以派遣出使秦国的人。“可使报秦者”是用来限制前面的“人”的,其中“人”是名词,用来限制修饰名词的成分多是定语,它本来应该出现在名词前面,可在古文中出现了后面,这一类就是定语后置,与之相同的是“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铿然有声”修饰“石”,它置于名词“石”的后面,所以我们不妨得到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在文言文中,如果用来限制修饰名词的成分放在了名词后面,我们可以考虑“定语后置”。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触龙说赵太后》)这个句子是介词结构后置,其中“以膏膄之地”是介词结构,意思是“拿肥沃的土地”,这个介词结构用来修饰“封”,“封”的意思是封赏,是个动词,同样“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句子中,“躬耕”在哪里?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苟全性命”?在哪些地方哪些人中间“闻达”?介词结构“于南阳”“于乱世”“于诸侯”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们应该出现在动词的前面,在古文中却出现在后面,这一类就称为介词结构后置或者状语后置。

对于宾语前置的句子,比如“时人莫之许也”,我们同样像上面一样分析它的特点。“之”是代词,指代“诸葛亮”,“许”是动词,意思是赞许,按我们现在的话说,这个句子应该是“当时的人没有哪一个赞许他这样比”“之”作为“许”的支配对象理应放在“许”的后面却出现在前面,这一类就是宾语前置。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高考文言文复习策略漫谈之二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