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农民咋那么富裕(改革开放前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农民咋那么清苦?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农民咋那么富裕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农民咋那么富裕(改革开放前农民的生活是怎样的)

近一个时期,网上不少人,包括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农民,或者他们的子女写回忆文章,感叹那个时候中国农民咋那么清苦,甚至经常饿肚子,笔端时而流露出抱怨情绪。所以,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叨咕叨咕清楚。

几十年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为新中国抗起重担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了当时中国农民身上。

(一)实现工业化是新中国必由之路。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国急需要恢复战争创伤,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那么,钱从哪里来呢?当时情况是,蒋介石、国民党把400多万两(折合当时4亿多美元)掠走台湾,大陆一片战争废墟,没有建设资金;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西方国家围堵、封锁我国。我们能不能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依靠毒品、侵略、战争、烧杀抢掠等强盗手段,来实现原始资金的积累、工业原材料获取和工业产品倾销呢?答案是肯定不能,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能依靠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同时也要争取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外援。但实行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的建设方针。

毛主席从我国“一穷二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如何实现工业化做出了深刻的思考与通盘的筹划:

即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中国正式开启探索工业化之路,制定一个宏大而切实的目标,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大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转型。后来的实践证明,伟人这个正确决策,改变了中国近代落后与贫弱的国运。

(二)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来,从农民身上来。

放眼世界,审视列强,唯独中国工业化的原始资金积累、原材料供应、工业商品的市场,都是在自己内部完成,最为基础的来源就是农业和农民。为什么?因为当时的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底子薄,人口多,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农民,工业化需要的资金积累,只能靠农业来。外援投资是有限的。

(三)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民为国家工业化转型立了大功。

最为主要的历史贡献表现在: 通过集体经济的形式为国家提供大量工业原料、原始资金和劳动力。这正是很多老农民,在人民公社辛苦劳作多年,也无法在经济上实现个人家庭的“丰衣足食”,而是一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大改观的根本原因。当时农民的劳动成果,通常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上交了国家,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原始积累;一部分是上交给了公社集体,为乡村基础公共建设提供支持;最后一部分才是分配给农民用来养家糊口的,所以,正常年份只够糊口生活,才有“忙时吃干,闲时干稀搭配”只说,很少有结余,抵御风险的能力有限,一旦遇见大的自然灾害,农民就更苦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就出现外出讨饭的窘况,河南兰考就是典型例子。不过,这绝不是党和国家的本意,是当时国内外形势所迫,主要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动不动就核武威胁我们,叫嚣对中国进行核打击。这才有了党中央、毛主席必须搞“两弹一星”的重大决策,我们只能一边搞建设实现工业化,提高人民生活,一边勒紧裤腰带,砸锅卖铁也要搞“两弹一星”,否则,国家都不安全,还搞什么社会主义建设?这就是农民苦了二十几年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更是一份上对得起国家民族,下对得起天地良心的历史荣光。

(四)人民公社对我国工业化的历史功劳不容抹煞。

据国内研究人民公社的学者统计,从1959年到1979年二十年间,人民公社先后为国家提供了8000多亿资金(按综合可比价折算,相当于现在的80万亿人民币)搞工业化,平均每年贡献400亿(按综合可比价折算,相当于现在的4万亿人民币)。这期间,还组织农民修建了86000多个大小水库和无数条灌渠。截止1979年底,建立了全国县及县以上农业机械制造厂2386个,农机公司2812家,全国50%的公社和20%的生产队都建立了农机维修站,各类农机职工117万余人,为日后农业改革和发展,特别是实现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而言之,新中国用农业哺育工业。前三十年的农民非常伟大,他们为共和国提供了第一桶金,为共和国攒了家底,为工业化转型做出了历史性巨大贡献。

在曾经无数个艰难岁月中,这些亿万个朴素与坚韧的农民,他们确实吃了很多苦,却紧密地团结在红旗下,用瘦弱的身躯硬生生撑起共和国的一片天,成为共和国坚韧不拔的强大基石,共和国的历史和后来人都不会忘记他们的。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农民咋那么清苦?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