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告庙什么意思(告庙之礼)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古代“告庙”与“庙见”的区别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告庙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告庙什么意思(告庙之礼)

中国古代的文化多姿多彩,其中告庙与庙见便是其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二者虽然名字相似,但相似的名字却表达不了同样的意思。告庙通常是指大规模的天子或诸侯祭奠祖庙的活动,该类活动参与人数非常多,在中国古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活动,受到帝王和王公大臣们的重视。而庙见则与之相反,通常指小规模的新妇拜见先祖的活动,参与人数很少。

一、告庙行为多发生在帝王、诸侯之间,民间少有此行为,古代的皇帝或诸侯在遇到了类似战争等的重大事件时,是必须要去祭告祖庙的,以向先祖展示孝心并寻求祖辈的神灵庇佑

告庙行为多发生在帝王、诸侯之间,民间少有此行为。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缺乏对自然的全面的认知,于是将一些不常发生的自然现象理解为神的行为,也因此愈发信仰神明。皇帝和诸侯等群体虽然手里掌握着较大的权力,但归根到底也只是个生活在古代的凡人。

所以,他们也同样是对神明怀着敬畏之心的,并且这种敬畏是只会多不会少的。让人奇怪的是既然古时候的人们都有着对神明的敬畏之心,为什么告庙这种行为却只出现于帝王、诸侯之间呢?

古时候的百姓和现今的百姓一样,是不会亲自参与战争的。参与战争的往往是士兵、将军,而士兵、将军的首领大多是诸侯、皇帝。一般而言,皇帝带着要参与战争或其它重大事件的人去祭告祖庙,自然不会让平民百姓随便参与。

除此之外,我们对告庙的定义本身就表明告庙是皇帝、诸侯因重大事件祭告祖庙。换而言之,没有皇帝、诸侯的参与,也就算不上告庙。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民间少有告庙的行为了,皇帝、诸侯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参与民间百姓的活动呢?

古时候战争频发,各种重大事件也层出不穷,因此告庙这种行为也并不罕见。《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中有记载言,周代第十二位周幽王,不理朝政,一味沉迷于美色,甚至闹出了“烽火戏诸侯”。

臣子对其多有不满,最终联合杀死了幽王。随后,太子宜臼听闻了周幽王的死讯,放声大哭。大臣皆劝太子以社稷为重,早日继位。太子在悲伤过后,也明白自己是要早日接任大统的,于是要求立即启程去祭告祖庙。花费不到一日的时间就到达了镐京,禀命先祖过后就继承了王位,是为平王。

古代的人们都较为注重礼节,日常生活中的行为都有着许多礼节上的规定。在这样的情况下,告庙这种重大活动有许多礼节上的规定几乎是意料之中的。古时候的祭告祖庙并不像现今如此快速,通常需要耗费好几天的时间来完成。

在正式献祭的前一天,皇帝会派遣特定官员带着特定的牲畜先去祭告祖庙。在正式献祭的前两天,会用祝文、水果、酒等来奉给先殿。一切祭祀需要的东西全部准备完成后才能正式开始祭告祖庙。

祭告祖庙很多时候并不是一次性的活动。如果皇帝在战争之前去祭告了祖庙,那战争胜利后,皇帝需要再次回到祖庙进行祭告,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还愿。现在的我们如果到寺庙去许愿的话,愿望实现的情况下,我们也是要去寺庙进行还愿的。

二、古时候二人成婚后,女方在成婚后的三个月内必须要到夫家的宗庙里去祭告祖先,如果女方没有去祭告祖先便死去,则为未成妇。这种仪式,我们称之为“庙见”

春秋时期以前,男女之间的婚前发生不正当的行为还是比较自由和常见的,有些人会对妻子的第一胎是不是自己的孩子产生质疑,于是在结婚后的三个月内不与自己的妻子发生事情,并观察自己的妻子是否有怀孕的迹象,以此来保证血统的纯正。

古时候,对嫡长子或出生的第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视的,因为这涉及到孩子能拥有多少继承权。因此,以三月为期来确保自己的孩子是亲生血脉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没有人想把自己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成果转交到一个陌生人的手里。

从这个方面来看,庙见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无法验证新生儿是否是自己的血脉。庙见这一仪式之所以存在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后世对此存在的道理也多有探究。其中有人认为之所以会让新妇在三个月后再行祭告祖先是为了给夫妇二人足够的相处时间,并决定是否要继续与自己的妻子度过余生。

古时候的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成婚的男女在婚前甚至连面都没见过,更别提相互了解了。在这种大环境下,庙见就产生了。夫妇二人结婚后共同相处三个月,在三个月内,可以对对方有充分的了解,并在充分了解后再决定是否一起生活。从这个方面来看,庙见也是一种人性化的仪式。

庙见产生是有着自己的原因的,消失也是有缘由的。西周时期,贵族间普遍存在试婚制,即在一起生活三个月后再决定是否要一起生活。这种试婚制在贵族之间十分流行,在平民中却不太常见。

对于平民来说,他们无法负担庙见所产生的生活成本。对于男方家庭来说,共同生活三个月就代表着要负担女方生活成本三个月,如果女方三个月后要离开的话,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亏损。所以对于平民来说,鲜少有实行这种仪式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民也有了做官的机会。平民在入仕做官以后,仍旧按照自己的传统婚俗来进行结亲。长此以往,平民与贵族掺杂,传统婚俗仪式也逐渐混淆。在这种情况下,庙见这种传统婚俗仪式就逐渐消失了。

传统婚俗仪式中,庙见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也有其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古代人们有着对血缘认知的强烈需求,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中,这种仪式也被广泛使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婚俗仪式对女性来说是有着巨大伤害的。

虽然表面上来看女性只是到男性家待了三个月,但是这三个月并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假如三个月后,男女方不合而分开,社会上对男方的接受度也远远大于女性。随着贞操观念的逐渐强化,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男方家待上三个月的女性,一般而言是不太受欢迎的。

在科学技术非常落后的古代,没有人能肯定男女方共同相处的三个月时间内不会发生意外,如果发生意外,例如检测不当误认为女性有孕,所有的后果都会有女性来承担,这对女性来说无疑是不公的。

三、“告庙”和“庙见”本质上是有极大区别的。“告庙”主要是指天子或诸侯因重大事件去祭告祖庙,而“庙见”主要是指新妇在婚后三个月后要去祭拜祖先,是古代婚礼仪式之一

告庙和庙见都是古时候的祭祀活动,祭拜的也对象也大多是祖先,但二者还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的。首先,二者的参与人数不同。告庙指天子或诸侯的祭祀活动,一般参与人数众多,且举国皆知。

而庙见主要是指新妇三个月内去祭拜祖先,参与的主体是新妇,其余参与的也大多是新妇的家人,知道的人并不多。其次,二者的影响范围也不同。天子告庙,万人陪从,兴师动众。新妇庙见,家家户户都可能发生,是民间很常见的行为,影响范围至多也就是男女方的双方家庭。

告庙和庙见本质上都是祭拜祖先的活动,但因其参与对象、举行仪式的不同,二者之间也千差万别。告庙的举行的原因主要是国家遇到了战争或其他重大事件。

因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自然界的真面目,不再盲目崇尚神明,告庙这一仪式也就逐渐消失了。而庙见的举行主要是因为传统婚俗的规定,对比而言是小事件。并且庙见这一传统婚俗仪式发展到现在也逐渐在简化,一般结婚后的几天内去见过双方父母就算完成仪式了。

总结来看,告庙和庙见虽然本质都是祭拜祖先的活动,但除了这个本质相同外,其余都不尽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告庙和庙见两种仪式或消亡或简化,但是这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仪式,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因此后人需要继续探究,学习其精华。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古代“告庙”与“庙见”的区别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