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体制内,孩子更容易拿到编制?原因或许和你想得不一样
父母在体制内,孩子更容易拿到编制?原因或许和你想得不一样,父母是体制内的孩子
体制内的工作让人人都羡慕,稳定不说,上岸后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会失业了,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毕业后大学生就会发现,和“稳定”相比,高薪根本不算什么,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越发受大学生青睐。
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实在是太难了,即便上岗了,但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辞退了。
如果是在体制内工作,就根本不会有这方面的顾虑,所以大学生才会对编制这么热衷,尤其是公务员。
当然,公务员有这么多的优势,竞争自然是避免不了的,有些岗位说是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在这么多的竞争者中,最后脱颖而出的总归是少数人,绝大多数的考生都沦为陪跑。
有考公经验的考生可能已经发现了,如果父母在体制内工作,那么孩子好像也很顺利的就入编了,相较之下,普通家庭的孩子考公就很难。
父母在体制内,孩子更容易拿到编制?原因或许和你想得不一样
体制内家庭环境好,学习气氛浓
在体制内工作的家长,一般都有较高的学历,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有时间就会和孩子一起学习。
而且体制内的工作时间稳定,不需要加班,所以家长能空出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学生从小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学习能力强,一旦明确了目标,学生就会全力以赴。
体制内家长渠道多,消息更准确
公务员竞争激烈,这点有目共睹,如果不是特别了解的情况报考的话,学生是很难上岸的。
普通家庭的孩子第一次报考难免手忙脚乱,而家长在体制内工作就不一样了,在孩子报考前,家长就会了解相关岗位信息。
家长所能了解到的渠道多,获得的消息也更准确,这其实和高考报考有异曲同工之妙,毕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体制内家长会给学生报更容易上岸的岗位
因为家长自己是体制内的一员,所以当然知道哪些岗位更容易上岸。
所以在孩子要报考的时候,家长心里基本有数了,如果只是想获得一个铁饭碗,那么家长会让孩子直接报更容易上岸的岗位。
这么一看,父母在体制内,孩子确实更容易上岸,本以为背后有“猫腻”,其实答案和想象中不同。
大学生执着考公,到底是为了梦想还是只想躺平?
公务员有时候给大学生的感觉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更像是一种身份。
考上公务员,学生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还让父母跟着沾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总而言之,公务员在大学生的眼中有千般好,一次考不上没关系,学生会继续备考,直至上岸。
那么,有一个问题引人思考,大学生如此执着考公,是真的喜欢还是只想着躺平?
笔者不希望是后者,要知道,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要为人民办实事的,如果考公是为了躺平,长此以往,会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不过,笔者也知道,在考公大军当中,确实有很多考生存在躺平的心理,以至于上岸之后,学生觉得自己考上了编制,每天都在混日子。
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希望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管是考公还是选择其他职业,都希望学生是因为喜欢,而不是躺平。
“聘任制”公务员横空出世,铁饭碗变为合同工?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大学生考公就是为了获得铁饭碗,不过也正如前面所说,一些考生考上公务员之后就不认真工作了。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公务员也迎来了改革,“聘任制”公务员来袭,改变了公务员铁饭碗的性质。
所谓的“聘任制”公务员,其实就是由编制改为签合同,合同期满之后,再考虑是否留任。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避免有些人浑水摸鱼,如果工作不合格,将直接被踢出公务员队伍。
所以,即便是考上公务员,学生也要有危机感,把自己分内的工作好好完成,这样才能一直拥有铁饭碗。
结语: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多,考公总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如果学生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父母在体制内工作,孩子考公之路能更加顺利一些,毕竟父母对考公就一定的经验,可以给孩子提供很多实质性的帮助。
不过,虽然普通家庭的孩子考公难度更大,只要学生自己肯努力,也能靠自己成功入编,学生要对自己有信心。
话题讨论:你有考公的想法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