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作文,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如何写好作文,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如何写好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作文
观察与思维能力对写作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为什么许多学生观察了,思考了,仍然写不出好作文呢?你真的明白什么是观察与思维吗?怎样的观察与思考才是有效的呢?怎样才能提升观察与思维能力呢?请往下看。
了解观察与思维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知觉行为,察即分析思考,即观察不止是视觉过程,而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这里我们应该将观察与看区分开来,观察中其实就包含着思维过程。观察在写作教学中体现为,根据教师的指导有意识地去关注某一件事物,去发现这件事物的特征。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观察与思维的在写作中的关系
通过以上概念界定,我们不难发现,观察和思维并不是对立的两个概念,观察中包含着思维,思维是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并且超越感知的界限,它不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更是一种再次的加工与提炼,去探索其中规律性的内容。思维如何实现这样的超越呢?我认为沟通观察和思维的桥梁便是艺术的想象。
所以关于观察和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关系,我认为,两者缺一不可,贯穿始终,但由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强调的训练重点不同。
小学阶段以训练观察能力为主。写作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象,正所谓“文以情生,情因物感”,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写作的素材,我们会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去观察一个人,一处景,一件事,也就有了这样的作文,比如《我的爸爸》、《美丽的校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在这样的过程中,思维存在,但它并不是训练的重点,我们更急于让孩子去迅速认识这个世界。
初中为过渡阶段,此时不再局限于观察,我们开始让孩子学会对观察所获的素材进行加工,我们开始让孩子学会更为理性地表达自己,对观察到的物象开始注入思维的选择与概括,对生活素材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工作。
高中阶段更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现阶段高中作文开始要求学生写短评,我们不再只是单纯地去获取客观事物的表象,而是开始能够通过我们的思维去发掘事物的内在联系,要根据自己已有的价值体系去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何提升孩子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1.观察需立体
善于写作的人,他的感受力较常人更为敏锐,对周围的事物更为细心。教师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训练时应该明白,观察是立体的、全方位的,而不是平面的、单一的。人对外界的感知大多来自视觉和听觉,但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多感官参与的能力,去听,去摸,去尝。记得在实习中,我曾经让学生写春风,大部分学生都写到:“春风轻轻地,吹在脸上很舒服。”很少有学生会去写春风的声音,春风中裹挟的气味等等,这些体验学生并不是没有,但他们没有意识去将这些感受转化为文字书写下来。国学大师钱穆写的一组回忆散文中谈到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又一日,命诸生各带石板石笔铅笔及毛边稿纸出校门,至郊外一古墓;苍松近百棵。命诸生各自择坐一树下,静观四围形势景色,各自写下。再围坐,命诸生各有陈述。何处有人忽略了,何处有人遗忘了,何处有人轻重倒置,何处有人先后失次,即据实景互作讨论。余又告诸生,今有一景,诸生多未注意。诸生闻头上风声否。因命诸生试各静听,与平日所闻风声有何不同。诸生遂各静听有顷。余又告诸生,此风因穿松针而过,松针细,又多隙,风过其间,其声飒然,与他处不同,此谓松风。试再下笔,能写其仿佛否。”由此可见,观察是需要训练的,教师应该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情境,设计观察的目标,指导观察并做好观察后的指导,学生的写作才不至成为无源之水。
2.感受要真切
观察给我们的大脑带来认知上的刺激,但此时观察与个体是想脱离的,只有引起人自身情感的共鸣才能产生强烈的感受。也就是说观察需要情感的注入。我们常言“触景生情”可一个内心没有丰富情感的人怎么可能对外物产生感情呢?这里插入一段实习中的案例,那周的写作课的主题是《令我感动的一件事》,前期讨论中,学生的反应远远低于我的预期,他们普遍表示没有素材可以写。我尝试带领他们去回忆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或是陌生人发生过的点点滴滴,可以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难道生活中真的没有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吗?答案是否定的,但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调动情感的意识和习惯,他们把很多事情都看成理所当然,这是一种现代普遍的情感缺失,有温度的人,才能让入眼入耳入鼻的事物入心,也只有入心,才能写出真正感人的文章,否则只是文字的堆砌,空有其表,而无灵魂罢了。
3.思考要深刻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事物,调动内心的情感形成强烈的感受,但这只是感情层面的。写作教学不仅仅训练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描述,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在观察感受的基础上,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要完成从现象到本质的提升便需要思维的参与。这里讨论的思考并不只是简单地有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而是要能够从一个事物或一种现象得出一个人生或社会的命题。思维的训练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侧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以观察为基础,想象为桥梁进行再造想象、相似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等序列训练,让学生学会观此思彼。
第二阶段侧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力联系生活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根据论证所需有条理的选择事实论据。
第三阶段侧重培养发散思维,学会多维度挖掘切入点,能够转向常人注意不到的侧面思考,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口。
观察与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分阶段、有计划的逐步培养与提高。写作教学仅仅靠课堂的45分钟很难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有质的提升。教师和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应该教给孩子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和思维习惯,这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应以耐心静待花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从听、说、读、写、看多方面切入,通过系统的训练让孩子的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转自婉琰琰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