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分析,江苏 高考 作文题

作文。(70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名师解读

从命题思想来看,江苏的作文命题与2015年的“智慧”、2016年的“话长话短”、2017年的“车辆与时代变迁”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关注生活,贴近考生思维发展的实际。这充分理想了命题者传达的“生活即语文”“我手写我心”的理念。显然,这一文题的审题和入题难度都不大,每个考生对此都有话可说。从考查的话题来看,以“语言”为关键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间。命题揭示了“语言”的深刻内涵,所提供的三句话涵盖了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具体与抽象、艺术与科技等维度,为审题和立意提供了启示,有助于引导考生拓展思维空间、施展写作才华。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题中,“语言”非实实在在的语言,它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涵盖了自然、艺术、科学等多个方面。但不论何种语言,它们都具有共同的属性——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鸟语花香是美好自然的语言,路不拾遗是和谐社会的语言,恭谨礼让是谦谦君子的语言,沙尘雾霾是环境恶化的语言,戒备森严是世风日下的语言,媚上欺下是人格卑劣的语言……人类的文化遗产要靠语言文字来传承,人类的喜怒哀乐要靠语言对话来传递。

审题时,我们可以采用大题小做法,化虚为实,即在“语言”二字的前面或面,加上一些修饰或补充的字词。在“语言”前面加上定语,可以是艺术语言、文学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在“语言”后面加上中心语,可以是语言的传承语言的发展、语言的魅力、语言的作用等。

具体地讲,第一句话,“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一句,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象入手,把花的自由开放看作是花的一种语言,把鸟的婉转动听地鸣叫视为鸟的一种语言,最后得出结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第二句话,“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是对第一句话的补充,即生活中不仅有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演绎出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音乐和雕塑是从有形、艺术的角度来阐述,程序和基因是从无形、科学的角度来阐述。可见,第二句的主旨是语言可以打开科学与艺术的世界,让人们体验科学与艺术之美,“音乐、雕塑、程序、基因…”省略号提示了我们语言的种类很多,外延很大。

第三句话,“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三个维度阐释了语言的作用,“语言丰富生活”主要是点明语言在日常生活层面的作用,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说;“语言演绎生命”则更多的是从理性思考层面引导考生进一步深入分析语言的作用;最后“语言传承文明”则提升到语言的核心价值层面讲语言的作用。第一个维度侧重感性,后两个维度侧重理性,从个体生活的质量提升,到抽象的生命演绎,再到人类文明传承,层层递进,揭示了语言所具有的深切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具体行文时,可以从实到虚,从小到大。喜爱自然的,可以写花鸟、虫兽之类的语言;喜爱艺术的,可以写音乐、雕塑、绘画或建筑之类的语言;热爱科学的,可从程序、基因之类的语言入手。谈“语”说“言”,也可选择“射门是最好的足球‘语言,”

“诗中有画—王维诗歌的语言艺术”等较新颖的角度行文,这些角度可单写、可交叉写、可综合写,但要写出深度和高度。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择哪种“语言”对象,行文都要注意:第一,要小角度切入,便于集中笔墨、深入挖掘,避免立意空泛粗浅;第二,行文中一定要紧扣“语言”来写,切忌中心游离:第

作时,文体特征要鲜明,不能写得“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