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期中考试快了,作文字数总是差一点的同学看过来,这个技巧很实用

期中考试快了,作文字数总是差一点的同学看过来,这个技巧很实用

大家好,我是跟着名著写作文,这是我的第284篇原创文章。

上周班里有一个女孩子反馈说,她写的作文已经把事情讲完了,可是字数依然不够。我让她使用动作分解,她说她已经使用了;又让她插入一些能表现人物心情的环境描写,她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太久,已经完全想不起当时的具体场景。

针对这一情况,我推荐她采用插入主人公的心理感受的技巧,最终完成了整篇文章。

何谓“插入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一起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一:

“你要下地吗?”小王慌忙问,怕误他的活

“不,二遍铲完了。今儿想去碾稗子。”赵玉林说。

例二:

她把信压在炕琴上的麻花被底下。萧队长起身走后,她怕信藏在那里不妥当,又取出来,收在灯匣子里,又怕不妥,临了藏在躺箱里,这才安下心来,坐在炕上重新编席子。

以上两段话均出自作家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例一中的“怕误他的活”是小王的心理活动。例二原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她把信藏了好几个地方,都觉得不妥,一直到藏到躺箱才安下心来。”但作者对白大嫂子的动作详细地分解为一系列小的动作,同时每一处分解动作,都加上了人物的心理感受。这样越是写白大嫂子对待家书的动作小心翼翼,越能显示出白大嫂子对白大哥的一片深情。

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字变多了,但却不显得啰嗦。

可能有同学会说,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如果换作第一人称,也能这样用吗?

当然可以,只是那就需要用到猜测或评价。

例三:

我看见他提起那条嶙峋的右腿,摇晃着划出一道弧形;看见他那条腿每次踏下,身体不由自主地往右边倾低。他这样蹒跚前进而又能不摔倒,不能不说是个小小的奇迹。(出自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

例三中的最后一句话,就是主人公“我”的内心感受,“小小的奇迹”是他对面前人走路姿势的评价。说句题外话,这段话也是用到了动作分解以及动作加效果这两种描写动作的技巧。

最后,为大家展示下本文开头那个叫符雅晴的小姑娘的最终作品,注意划线的部分哦!

题目:恶有恶报

“啊啊!”饶命啊!”听着面前的弟弟那撕心裂肺的叫声,我努力克制,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我为什么这么高兴?还不是因为弟弟以前作的恶。

那一天,我出去买语文本,回来时,却发现自己唯一的一支笔不见了,这时,我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墙边的弟弟。肯定是这家伙捣的鬼,以前他偷拿我好几次玩具呢。

想到这里,我上前一把抓住他的领子:“快说,我的笔呢?”

弟弟一脸惊慌,却死鸭子嘴硬,怎么也不肯承认。气恼的我抬起拳头,要往他的头上打。

“住手,你在干什么?”好巧不巧,妈妈这时出现了。她快步走到弟弟身边,把他护在怀里,回头瞪了我一眼,嘴里不停安慰着弟弟:“乖,不怕,姐姐欺负你是不是……”

“妈妈,姐姐打我。”弟弟有了靠山,居然倒打一耙

“不是……我没有……我只是想吓唬他……我真的没有打他。”

“打了就是打了,还狡辩什么?”

“我真的没有啊……”我带着哭腔疯狂解释,可妈妈却不管不顾,抱着弟弟走开了。

“叫你偷你爷爷的钱,看我不打死你。”妈妈的话把我拉回了现实,看着涕泪横飞的弟弟,我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是李老师,关注我,一起探索更多写作文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