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原创优秀作文——炊烟不逝
初中生原创优秀作文——炊烟不逝,炊烟不再
陶诗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读之,心中颇暖。炊烟带来的烟火气息,勾起我心中隐藏的情愫。
在以前的村子里,炊烟是标志性的风景,放学儿童见之,必流口水———家中饭菜已备好;游子见之,必流泪———故乡已至。
我本不曾读懂炊烟,连记忆中的印象都模糊起来,只是依稀记得那青色缥缈的烟雾,是我对归家的初始印象。
幼时放学回家,隔千米依旧可见数道青烟升起。我家的炊烟总要比别家的浓些,那是奶奶倒腾良久柴火的结果。我见炊烟起,便知慈祥的奶奶正在家中为我准备香甜可口的饭菜。我亦没有走错方向。
那时的炊烟是浓密的、强烈的,仿佛一个雕刻在那里的标志,亘古不变。它的作用只是指路、报时。
稍大些,喜欢帮奶奶干活儿,往土灶里添些柴火,听奶奶像唐僧一样絮絮叨叨、谈家长里短。看土灶里的火焰在我的助威下升腾起来,那炊烟便越发厚实起来。当然,灰头土脸被骂是常事,但我并不在意。
后来,长大了,离家越来越远,时间也越来越长。但我依旧保有一个习惯———看炊烟。
炊烟其实是很美的,似龙似蛇,蜿蜒直上,腾云驾雾,变化万千。但很少有人去欣赏它,是因为习惯吗?炊烟也是最能代表乡村活力的。只要炊烟升起,生活便是可以期待的。
我喜欢看见这个标志,它标记了村子的位置,标记了我的家。
我本以为这个标志不会消散,毕竟在这炊烟中成长的中国人很多。但当我某次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时,我习惯性地望向屋顶———没有,尽管已是饭点,可屋顶上并没有升起熟悉的标志。
我再次凝视自己的故乡,记忆中的一切都已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小洋房、一片片琉璃屋顶,很漂亮,但也很陌生。
故乡被翻新了。连带着我曾经以为永恒的标志———炊烟也消散了!
我怅然若失地向着家走去,家中屋顶上的炊烟也不见了。我有些失望。但当进了屋,看到年迈的奶奶在用煤气灶和抽油烟机为我做饭时,我还是莫名地开心。
“这机器比烟囱好用多了,”奶奶笑着对我说,“烟味少多了。”
我笑着点点头。尽管屋顶上的炊烟不在了,但我仍然在奶奶的饭菜里感受到我熟悉的烟火味,很浓很浓。
我看过许多作家写的关于故乡的文章,那里面都是他们对故乡标志物的追念,小到乡间的一草一木,大到破败不堪的老屋,也有追忆炊烟的。
过去我不明白那些房子、庄稼有什么好怀念的,现在我好像明白一些了。他们追忆的不仅仅是代表故乡的标志物,更是故乡的人和故乡的故事。
每个人的故乡都在渐行渐远,曾经关于故乡的一切的熟悉标志,都在一一消散。
但也不必悲观,炊烟会在屋顶上消散,却不会消散在心里。
思绪及此,心中澄明。“奶奶,这饭菜的味道怎么还是没什么改变,十几年了。”
“傻孩子,不是怕你不习惯嘛,所以一直按你小时候的口味做的。难道你不喜欢?”
“不,我很满意,真香。”
暮色里,炊烟四起。心里对故乡的怀念,恰似那永续的柴薪,升腾起心中故乡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