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看老师怎么写作文?俗套的骑自行车秒变范文技巧

看老师怎么写作文?俗套的骑自行车秒变范文技巧,如何写骑自行车作文

语文老师给你写满分作文系列

俗套的骑自行车也能写成花儿

双线叙事法写故事

骑单车

文/刘雷生

云淡的天空,风清的早晨,我漫步在屋后的野径,远处,朝阳映衬着两个剪影,向我驶来,近了,是两个孩子,骑单车的孩子,一个是他,一个,是我。

那是三年前的他,那是三年前的我。

批注:成语的妙用有两个技巧:一个是成语拆用,就是把一个成语分成两个词语,然后用在相邻的句子中,使之成为对偶句,让语言更加优美。

文章的开头使用了倒叙,但是这种倒叙很不明显,是穿插了虚实结合的一种写法,相比于“使我想到了……”这样明显的倒叙,虚实结合的倒叙更加浪漫、委婉。

依旧是云淡的天和风清的晨,幼时的我们,和屋后的花盆。花盆里有花,几株牡丹,几朵野菊。牡丹是一定在那最美的花盆里的,盛水的花洒、落叶培育的泥土、整瓶整瓶的营养液应有尽有。而那野菊却颇有不同了,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落在这里的,也不知道它们它们还是什么时候生根发芽,在墙角、在污水染色的墙角,苟延残喘的活着。

花的旁边,是两辆自行车,和两个学车的孩子。

我的自行车别提有多帅气了:新型的款式、先进的碟刹、精良的装备应有尽有;而旁边那辆却有些大煞风景了:二八杠、老凤凰、铃不响、全身响。

我看看牡丹和野菊,我看看新车和老凤凰。

天壤之别,真的是天壤之别。

师傅是同一个师傅,路也是同一条路,可一起取经的四人,其结果不也有所区别吗?当我已经可以掌执着单车,缓缓骑行时,他依旧在原地跌倒、爬起、再跌倒。啊,他在用实际行动致敬保尔呀!

一天的差别以至于此,何况一月?

批注:对比,在这篇文章中很常见,对比是双线叙事法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无时无刻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让故事富有冲击力。

我擎起花洒为我心爱的牡丹沐浴时,他在跌倒、爬起;我和伙伴在游戏中征战时,他在跌倒、爬起;暴雨过后,我在屋内愉快地玩耍时,他在泥泞的路上跌倒、爬起……

可我竟然忽略了,只有暴雨冲洗的天空,才会出现彩虹。

那是六月,属于假期的日子。他终于不再跌倒、爬起了。师傅领着我们骑行去山中避暑。

顺着白桥路,两边的高楼渐渐低矮、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玉色的原野。我们在公路上骑行,不急不慢、不骄不躁,宛如三条小鱼,游弋在深绿的海。他竟然能跟得上我,看来月余的跌倒和爬起,确实还是有些作用的,与他而言,一个月的努力,竟能与我练习一周的成果比肩,也算是不错了。

批注:这里有一个词语,我要讲一下,就是“玉色”。我们知道比喻的修辞是很常见的,所以,常见就意味着俗套,如何把常见的修辞用好呢?刘老师有一个六字真言“常见,但不常用”。本体自不必说,喻体要用一些常见的事物,但很多同学没有在作文中用的。比喻词也是这样,“像、好像”如果换成“宛如、若”会让文章富有文采。

拐弯,师傅领着我们,离了大道,进入山路。在车轮的滚动中,远山不再远。可路却开始坎坷。

我从未骑车走过这样的路啊!弯曲的山道,泥土凹凸着,偶有石砾散布期间。我开始出汗,开始紧张,开始,不知所措。

可是他呢?那坎坷都被他化解,那凹凸都被他摆平。

在骑行中,师傅和他把远山变成了眼前,而于我来说,远山还在远方。

夕阳中,从山上下来两个欢声的影,山下,还有一个满身尘土,疲惫的人。

分别在屋后的小径,我们学车的地方,泪,在遍布尘埃的脸上,刻出两道深深的痕。新型的款式有何用?精良的装备有何用?片刻即会的聪明,又有何用?这些甚至比不上二八杠、比不上老凤凰、比不上一个月才学会骑车的“保尔”。

批注:适当的给人起外号,并用这个外号贯穿全文,是一种写作技巧。因为应试作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姓名,所以这种写作技巧更加好用。但给人起外号,一定要坚持:常见不常用的原则,第二,就是外号一定要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性格等相关特点去起。

师傅却没有安慰我,甚至于都没有看我一眼,而是立在花盆前,久思不语。

“保尔”已经走了,留下的只有我们,和死寂的夜空。

孩子,师傅像是对我说话,但,他却依然看着花:你爱的牡丹多美呀,那么好的花洒,那么珍贵的泥土,那么优越的位置,可是,它枯萎了。你现在能嗅到的香,却全部来自污秽的墙角中,那一片卑微的野菊。

我似乎知道了师傅想说什么。

起点高的人不一定就能跳得更远,也有可能摔得更狠。你懂了吗?

我想说我懂了,可师傅已经离去。我站在枯萎的牡丹旁边,看着它,忽然想起幼时听过的故事:龟兔赛跑。顿时,潸然泪下。

早晨已经变成了上午;朝阳业已变成烈日,不知不觉,我站在这里许久了,不知怎的,每当走到这条路上时,总会想起这件事,总会看到两个骑车的孩子,也总会看到赛跑的龟兔。

也许,这就是先人所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吧?

我转身离开,身边是一片野菊的的花田……

批注:结尾不抒情,这是刘老师对大家最重要的要求,回味悠长的结尾才能起到引人深思的作用,抒情的结尾,直接把故事写死了,读者没有了思考的余地,也就没有价值了。

总结:

这篇作文使用的是双线叙事的写作结构,通过正反人物的差别,凸显出道理。这比同学们写骑自行车时一贯使用的摔倒、爬起来……这种故事结构要立体很多,那么得分肯定要高一些了。

第二点就是文章的语言,本次作文中,刘老师教大家了一种成语的运用技巧,大家可以试着用一用,比如:教室里,同学们欢呼着、雀跃着。是不是比:教室里同学们欢呼雀跃,读起来要好一些?

第三点就是文章的结构,开头倒叙,这是刘老师以往强烈推荐的一种写法,结尾引人深思,中间的过程详略得当。

总结下来,本篇作文分数应在44—48.2分之间,剩下的1.8分以666的形式发放。

语文老师给你写作文,最实用的技法应试作文技法,尽在刘老师讲作文。欢迎大家关注我,每天免费技巧课程gzh初心文化交流,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