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向美文《田野上的白发》学作文

向美文《田野上的白发》学作文,现代文阅读田野上的白发答案

田野上的白发

作者 刘益善

批注 潘 潘

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点题,开门见山)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描写,比喻)

→凤头:简、美、新。开篇点题,直接点明所写人物一母亲;总领全文,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反问)

→交代背景,突出母亲生活的艰辛,衬托母亲的勤劳、辛苦。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环境描写:衬托母亲辛劳、坚强。)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交代时间、地点、环境,略写。

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比喻,生动形象)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动作描写,细腻传神)母亲在田埂上蹒珊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神态描写)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描写细腻,巧用修辞,形容词、动词,详写,突出母亲的辛劳。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用环境描写自然过渡,承上启下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表现了母亲的坚强。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动作描写,再次突出母亲的艰辛。)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虽是两件事,但紧密相连,都紧扣“白发”,突出母亲一生辛劳,双线展开,贯穿全文。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结尾点题,照应开头。

潘潘点评:

“白发”是全文叙事的线索,是母亲的形象象征。作者通过描写母亲深夜敲盆赶老鼠和母亲跪在田中插秧的两件小事,着力渲染强调“白发”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