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房产

向美文学写作:品读《远行的童年记忆》

向美文学写作:品读《远行的童年记忆》,《远行的童年记忆》读后感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本段使用了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增加代入感。环境开篇,言简意赅,呼应文题,创设情境。】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 【环境渲染,推动情节的发展,巧妙的把人和景有机地融为一体。引出了文章的主体——麦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农忙时节穿梭在乡村道路上的麦客比作候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麦客出现的季节性特征,突出了麦客之多和往来的频繁,也表现了麦客如早起的鸟儿一样勤劳。】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细节描写,抓住男人“都戴草帽”和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把农民朴实的外形呈现在读者面前。】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真实再现了小集市人们的“热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动作描写,运用“捋”“拱”“低着头”“挥舞”“边割边捆”“脚一勾”“镰一挟”“帮出”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麦客夫妻在麦田里割麦的情景,表现了他们割麦动作的熟练和速度之快。 】 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 环境描写,突出农民的艰辛。 】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 通过对奶奶动作和神态的刻画,流露代代相传的勤劳的传统美德。】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 动作、外貌描写,刻画劳动在脸上留下的痕迹。】

⑥一肆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劳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想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 环境描写,在朴实的麦客的劳动下,麦子一点一点被收割好,歌颂了麦客的勤劳与伟大】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金被割完。

  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⑫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结构完整,照应文题,童年的记忆是对“麦客”的回忆,更是对勤劳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