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纺织业蓬勃发展是多方面原因吗(明朝纺织)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明朝纺织业蓬勃发展,是多方面原因促就的,它对社会又有哪些影响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明朝纺织业蓬勃发展,是多方面原因吗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俗语“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明确的阐释了衣服对人的重要影响,同时也说明了纺织业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作为传统产业纺织业,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女性在其中更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传说在炎黄时期,“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丝绸才得以出现。纺织业经过东汉、魏晋时期、乃至到了隋唐、宋元几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明代则是我国棉纺织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时期。
到了明朝纺织业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繁荣,其技术更是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其纺织技术到达新高度,出现了很多复杂织法。织布机的类型款式也是多种多样。
那么明朝纺织业为何会如此繁荣呢?这与其背后的推动力量离不开关系。
一:明纺织业的兴起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就出现了纺织技艺,从古代传统的手工纺纱织布,到现如今的机器代替传统手工,中国纺织业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我国的纺织业进步很快,从最开始的“麻”和“丝绸”,到由动物皮毛做成的“毛织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唐朝,棉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我国的新疆地区和海南地区,并在宋朝时期棉花国内大规模种植,正式的取代“麻”的地位,成为了我国的主要纺织材料。
而随着明朝植棉业的推广,棉花品种的加多,为棉纺织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棉纺业分布广泛,一度成为当时遍及各地的手工业。在如纺织业最发达的松江府地区,甚至出现“家纺户织,远近流通”的繁荣景象。
而明朝的纺织业,无论棉纺和丝纺,都有着持续性的发展。彼时丝织业发展也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丝织业各道工序的工具和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装置的先进程度,远超以往的任何朝代,为清代丝织业的发展奠定了相对基础。
明朝自立国起就重视桑、棉、麻的种植,史载“太祖初立国即下令,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至明代中后期,继续提倡纺纱织布。由于明政府的重视、提倡与推广,使得桑、棉、麻的种植遍及全国。从而为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原校料。
明朝拥有大量的制造厂,其手工业十分发达,且工业部门的匠人也是拥有了自由的职业,民间的民营手工业也是日益的兴盛起来。因此明代城镇的纺织工具也很先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用来生产各种高级丝织品的“花机”,它在苏州、杭州等地的丝织业中已得到广泛使用。
棉花纺织技术和生产工具也有明显的创新进步,如去籽的搅车、弹棉的弹弓及纺纱的纺车,较前朝都有了很大改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纺织效率。
丰富的纺织材料和较为齐全先进的组织机构和、纺织工具,促使明朝市镇纺织业迅速发展。纺织种类繁多,除丝织和棉织两大类外,麻、毛等各类纺织业也非常发达,并在发展中逐渐具备明显的地区特色。
其实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建国之初采取的一系列“重农崇俭”的措施,正是因为这项措施,才让明的市镇纺织业发展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为明朝是在元代的战乱之中形成的,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为了能够恢复社会经济的发展,他开始在经济上着手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例如鼓励开荒、发展人口、提高农业技术等,这使得农业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发展,让明代工商市镇也是数量上不断的壮大。
二:纺织女性力量对明朝的市镇纺织业发展起到的作用
我国古代的市镇发展到了明代,已经完全成熟,至明代中期,全国崛起了许多商业发达的城市和乡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商道。这些新兴市镇的崛起,成为明朝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它们的出现,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更是城镇纺织业发展的影响。
明代的市镇纺织业非常繁荣和发达,其城市和乡镇内的纺织也形成官营和民营两大完整的系统。据《明会典》记载可知,官营纺织业是明朝规模最为庞大的手工业部门之一,除了两京设有内外织染局外,南京还设有供应机房。
而民营纺织业则是主要分布于各城镇内的私人纺织作坊,在明朝这样的民营作坊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作坊的规模和生产经营方式,甚至还具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除此之外,再加上一些散居于城镇的家庭个体纺织户,使整个市镇纺织业变的非常繁荣和发达。
城镇的纺织业,在整个明朝经济中都占有丰常重要的地位,而在逐渐庞大的市镇纺织大军中,女性已然成了纺织业中不可低估的一支主力军。
“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农耕经济分工模式,农村女性的纺织由来已久。但到了城市发展已经成熟的明朝,从事纺织者便不再局限于农村女性,而是扩大到了新兴的城市平民妇女这个群体,并拥有了自己的特点。
在这些城镇之中,大量的女性将纺织作为了自身谋生的一种手段,不少的女性通过夜以继日的纺织,使得自己的家庭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而明朝市镇中的纺织主要有两种组织形式——家庭式和私营性作坊式。第一种家庭式,即女性在家中纺织好了,然后再拿出来自行出卖。第二种私营性作坊式,即有组织有系统地将纺织女性集中起来,她们只负责纺织而不问其他,纺织材料和工具有专人提供,纺织品也由专人负责销售。
有史料记载:“及其效诸业也,汇纺蚕绩针……分授群婢而程督其间,其事而倍其劳,以夜无旷焉。”这反映了市镇女性作坊式纺织的雏形。到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让纺织业资本主义萌芽逐步显露,于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作坊式”的纺织也变得更加成熟。
此外,还有一种官营纺织生产的形式,明政府设置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染织管理机构,属中央直管的有南京织染所、北京织染所(即南局、北局)。这样使明代纺织业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局面,促进了纺织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许多著名的纺织中心,也出现了新的纺织品种与工艺。
从官营织布坊出来的纺织品一般不会进入流通市场,而且在里面工作的纺织女工也多是以服役身份从事纺织。
三:明朝纺织业的发展使女性地位有所上升
在明朝的社会之中,纺织几乎是一种女性必备的技能,在以前纺织的目的是满足自身的穿着需求,从而稳定小农经济的社会发展。但是朝代已然不同,因为明朝的商品经济快速的发展,使得纺织产品逐渐的商品化。
在明代出现了很多发达的工商业镇,在其中不少就是因为纺织业而强盛起来的,同时纺织业的繁荣兴盛分为了两种部门,官营和民营。然而女性无论从事哪种形式的纺织,其纺织品都是商品生产的一部分,且必须通过市场交易,成为整个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一人织之,十人聚而衣之。”
随着女性纺织与家庭经济和国家经济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明代女性的纺织在整个家庭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支柱。即“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
而松江府等棉区“其衣食全赖此(棉纺)”,所以苏松女子有着“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的说法。不仅如此,更甚有南方地区“不分男女,舍织布花,别无他务。”
“女织男亦织”,“男女同工”的新型家庭劳作模式,更加突显了明代女性纺织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此外女性纺织在整个国家经济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明代女性的经济活动能够促进国家的税收,无论是官营还是私营的作坊中,都可以看见女性活跃的身影,她们所带来的一种商品化的生产,能够投放到市场之中,成为国家税负的重要来源。同时又因为纺织业的进步使得技术上出现了革新,纺织品的来源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障,国家也可以把纺织品对外贸易出口。
随着明代女性进入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她们在传统封建“男主外、女主内”的经济格局中的身份开始动摇。因为明朝纺织女性自身经济实力的提高,所以其家庭地位、社会地位等诸多方面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首先她们在服装上蔑视礼制。对女性的服饰,历朝历代王朝都有具体而细致规定,明代也曾下过类似的政令。可随着女性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她们的服饰也相应的发生了改变。
其次女性也可踏出家门,广泛的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因为纺织女性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城镇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的繁荣,女性的主观意识逐步觉醒,开始接触文墨,涌现了一大批民间才女。
结语:
在明代的工商业市镇之中,不少的大城市就是因纺织业而兴盛的,而作为纺织业的主力军女性也是步入到了明代的市场经济之中,并且随着经济的提高,女性在家庭之中的结构也是发生了变化,不少的家庭都要靠女性在外打拼才能够生存下来,女性的地位因此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明朝是纺织业空前发展的时代,表现在纺织品种的增加与纺织工艺、技术的进步,纺织技术的进步使得纺织产品的种类变的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
明代在继承了以往纺织生产的一切成就的基础上,又发明了新工具,改良了新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然而,这些新工具虽然提高了生产力,但只是达到了手工纺织机械的高峰,并未发生真正的质的变化。
总之,明代纺织业较前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并且有显著的特点,它给明代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重大变化,在中国纺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农政全书》
《明神宗实录》
《松江府志》
《天工开物》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明朝纺织业蓬勃发展,是多方面原因促就的,它对社会又有哪些影响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