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细改精批:记叙文安排结构也要注意逻辑

细改精批:记叙文安排结构也要注意逻辑,记叙文修改范文

和议论文相比,记叙文安排结构可以自由一些,但也只是“神聚”前提下的“形散”,而且各层次与段落的安排,依然要注意逻辑,按一定的顺序组织。

我们先来看欣懿同学的习作《江南》。

江南

江南水乡总是荡漾着一涟清水(“一涟清水”看起来很美,却是不规范的表达,可改为“层层碧波”),一条(前面有“总是”,感觉到处都是水,此处如果用“一条”,感觉画面一下就不协调了。因此,“一条”宜删去)小舟在泛波的河里漂荡……

一直觉得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从未领悟到江南水乡的情态。“一舟漂荡,在一汪春水中轻嗅江南水乡的魅力;挽起袖子,将手探入水中轻轻拨动,看清水泛出一道又一道涟漪。”这样的场景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拨动我的心弦。白居易吟道(此处应该加冒号)“日出江花红盛(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不仅以它的闲静(“闲静”现在一般写作“娴静”)淡雅闻名,更是以它的火热妖娆时时牵动大家的心,(逗号应改成句号)四月的桃花盛放,在山野,在路边,粉红的花瓣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在江南水乡里舞蹈,(逗号应改成句号)风轻轻一吹(此处应加上逗号)粉红的花瓣随风飘荡。《诗经》曾描绘江南桃花(此处应该加冒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描绘的是不是江南桃花尚且存疑)。”,(删去逗号)江南桃花闲(娴)静不失张扬,唯美不失活泼。

江南最令人魂牵梦绕的便是江南的(重复,可删去“江南的”)水,(逗号应改成句号)河道里泛着清波,古木桥上聆听细水长流(既然是“河道”,便不应该是“细水”,故宜将“细水长流”改成“水”)的声音,仿佛能感受生活深处的独特气息,(逗号应改成句号)妇女在河边用捣衣杵捣衣时(此处应加上逗号)从衣缝间渗出水秽(“水秽”应改为“秽水”,且“衣缝”“渗”均用得不够准确)的声音(此处应加上逗号)听起来多么美妙。那(这)是江南的水声,比爵士乐与高山流水的交融更加和谐,比槐花纷落的声音更加婉约。江南的水声,声声激荡(“激荡”的幅度比较大,与“婉约”不协调,可改为“动人”)心弦;江南的水声,声声令人心悦;江南的水声,声声令人浮想。江南的水声——平凡生活中的乐曲(这一句极其突兀)。江南的水清,王安石(“皆若空游无所依”应出自《小石潭记》,故“王安石”应改成“柳宗元”)曾用“皆若空游无所依”形容江南水之清澈。江南(的)水并非呆板的清澈而是充满生机的清澈。清澈的河水中漂着一朵或几朵浮萍,它们随水而流,让人不禁想起“花自飘零水自流”。江南的水很清,清澈得可以看见水底的鱼。(这一句与前面重复——“皆若空游无所依”写的就是鱼,宜删去)那些鱼(浮萍下的鱼儿)时不时吐出几个泡泡在水面上化作泡影,亦或是(“亦或是”应该是“抑或”,但此处应删去)水里的小虫一蹦一蹦(此处宜加上逗号)更为江南的清水平添几分灵气。江南的水一路漂流(“漂流”是“漂在水面随水浮动”,用在此处不当,可改为“东流”),承载的是历史,屈原的忠骨在江南的水里一代一代的(“的”改为“地”)渗透。当年他抛泪投水与乌江(“与乌江”应改为“于汨罗江”),历史不会遗忘他的忠骨,而一路漂流(“漂流”改为“东流”)的江南的水沉淀着屈原骨子里的精神(此句与前一句意思重复,应整合成一句)。项羽亦是埋在江南的人,项羽骨子里的豪迈在江南的水里传承下去……江南的水不仅美(此处宜加上逗号)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青山有幸埋忠骨”“江南水荣葬豪杰”(“江南水荣葬豪杰”不知出自何处,且意思也不明白晓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都说江南女子(是)温婉佳丽,那是江南水土的养育之恩(“恩”宜改成“功”)。王昭君(此处宜加上逗号,或者将“王昭君”移至“一代传奇女子”后。而且,王昭君应该也不是“江南女子”)一代传奇女子,用她的魄力维护汉朝的和平。曾国藩(前面说的是“江南女子”,曾国藩显然不合适用在此处)用他的平和与耐心平定叛乱成为一代神话……江南用它的水土养育一代又一代豪杰(由“女子”转到“豪杰”,话题不统一),碧波荡漾里,有傲骨的痕迹。

行走在江南的烟雨朦胧(“朦胧”应改成“蒙蒙”)之中,在细雨飘零之时(此处应加上逗号)撑着一把油纸伞,身着一袭素白的长裙(此处应加上逗号)缓缓地走过江南小巷,细细体味烟雨小巷里的人文气息,观看红砖细瓦的平凡生活中的烟火味,感受衣襟带花岁月风平的美妙。

初看《江南》,给人的感觉是语言比较优美,像开头还有一定的画面感。欣懿同学的联想也比较丰富:既想到了花,也想到了水;既想到了“水声”,也想到了“水清”;既想到了东流的水,也想到了江南的人。只是这么多的内容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结构安排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文章的结构一般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详写和略写等方面内容。其中,层次和段落的安排要特别注意逻辑。

《江南》的层次是这样的:第一层是“江南的花”,第二层是“江南的水”,第三层是“江南的人”。

从文章内容来看,桃花是用来表现江南的“火热妖娆”的,“水声”和“水清”表现出的江南却是“婉约”的,感情色彩不一致。而且,屈原和项羽应该属于“江南的人”的部分,不宜放在“江南的水”这部分中间。

一般情况下,全文的感情色彩应该是统一的,即使不统一,也是为了形成对比或者衬托,但《江南》没有表现出这种迹象。屈原、项羽和曾国藩都是“江南的人”,但给读者的感觉只是一堆零乱的沙石,没有构建成一个有特色的“建筑”。

再来看《江南》的段落。且不说前面提到的屈原和项羽不应该放在“江南的水”这部分,就是“江南的水”安排也不恰当:前半部分讲“水声”,接着讲“水清”。再说倒数第二段,看第一句,感觉应该是讲江南的女子,后面偏偏接着说曾国藩。结尾一段看上去似乎比较唯美,但结合开头段一看,便会感觉“散”得太开。

从写作的规律来看,段落安排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单一”,就是一个段落只讲一个人或一件事;其次是“集中”,就是一个段落只表现一个内容;最后,段落之间要有所关联,尤其是开头和结尾要呼应。

这样一分析,《江南》的层次和段落确实显得比较混乱。建议欣懿同学在结构方面进行比较大的修改。

一是所有的层次是表达一种感情色彩还是形成对比或衬托,要明确下来,然后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二是层次划分要清晰,“江南的花”“江南的水”“江南的人”不可夹杂在一起。而且,“江南的人”具体选用哪些,建议再斟酌一二。

三是每个段落只讲一个内容,前后基调要一致,首尾要形成呼应。

如此,全文结构才会逻辑清晰,给人以思维顺畅之感。

*该文刊登于《高中生·作文》2021年2月刊《课堂》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