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四年级第一单元知识小结手抄报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知识小结,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1)生字我会读

屹(yì) 昂(ánɡ) 鼎(dǐnɡ)  沸(fèi) 霎(shà) 卵(luǎn)

跃(yuè) 穗(suì) 巢(cháo) 坠(zhuì) 眠(mián) 昧(mèi)

(2)易错字提醒

罩:上部是“罒”,不要写成“四”。

盼:左部是”目”,不要写成“日”。

犹:右部是“尤”,不要写成“龙”。

震:下部是“辰”,不要漏写中间的横。

牵:下部是“牛”,不要写成“午”。

卵:不要忘记写上两个“丶”。

(3)多音字组词

笼  载 

尽 处

2. 词

(1)词语积累

观潮  据说  大堤  宽阔  笼罩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震动  余波  牵着

鹅卵石   填上  庄稼  风俗  跃出 葡萄

若隐若现: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人山人海:人群如山似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漫天卷地:满天飞舞连地上的灰尘都被卷起,形容来势汹汹。 

风号浪吼:海上的风声大得像是在嚎叫,浪声大得像是在吼叫,形容风浪十分巨大。常用于形容人处于险恶的环境,或者是人们面临的危机情势。

(2)近义词

屹立→矗立  颤动→颤抖  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恢复→复原   明亮→闪亮 霎时→刹那

柔和→柔润  新鲜→清新  坑坑洼洼→崎岖不平

满意→满足  招待→接待  闪闪烁烁→时隐时现

(3)反义词

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喜欢→讨厌   奇妙→平常 风平浪静→风号浪吼

柔和→坚硬  新鲜→腐败 浩浩荡荡→零零星星

奇妙→平常  霸占→割让 坑坑洼洼→平平整整

模糊→清晰  梦幻→真实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

浩浩荡荡 闪闪烁烁 坑坑洼洼 密密麻麻

类似的词语:

熙熙攘攘 郁郁葱葱 懵懵懂懂 隐隐约约 踉踉跄跄 星星点点 

兢兢业业 战战兢兢

②ABAC式词语:

人山人海 若隐若现 半明半昧

类似的词语:

虎头虎脑 作威作福 毕恭毕敬 有始有终 知己知彼 能屈能伸 

自给自足 不闻不问

③量词:

薄雾 一白线 一水墙 一战马 一月亮 一银毯 

传说 一后门 一菜园

④动词:

流着月光  填上碎石和新土  走过石拱桥  仰望天空

⑤形容词:

蒙蒙的薄雾  隆隆的响声  高高的点苍山 

细细的溪水  可爱的水塘  星群密布的蓝天 

古老的传说  静寂的夜  密密麻麻的星星 

新鲜的花瓣 深蓝色的天空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句话把水浪比作水墙,形象地突出水浪翻得很高的情景。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句话把浪潮比作战马,形象地突出水浪奔流的速度很快、很迅猛的情景。

(3)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这句话把稻田比作银毯,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下稻田的景象。

2.拟人句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句话把钱塘江当成人来写,十分形象有趣。

3.排比句

(月光)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更增强了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

4.设问句(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

三、课内重点语段分析:

午后一点左右,(潮来了的时间)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踮着脚”说明人们心情迫切。)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沸腾”写出了人们看到潮来了的惊喜、激动。)【潮来时声音的变化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由远及近写了潮来时形状的变化。

日积月累:

浪淘沙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