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镇 小说
获奖作文赏析|《梦里小镇和谐曲》,梦里小乡原唱
这是一篇关于“和谐”的获奖作文。“和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观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篇获奖作文《梦里小镇和谐曲》以不落窠臼的构思和写作技巧,通过描写自己经历过的三件事体现“和谐”的内涵与意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作者以小说结构写散文,以亲身经历体现观点,以诗意语言增强文章说服力,值得学生思考和借鉴。
获奖作文展示
梦里小镇和谐曲
木结构的老式阁楼,朝南开着小小的窗,冬日的阳光从窗口漏进,停留在低矮的木桌上。煮一壶清茶,在阳光透进处倾倒,透明的茶水,透明的杯子,在木桌白底上倒映出彩虹似的光辉。
从小窗口向外观望:小桥,流水,人家。呷一口清茶,心中隐隐有所触动,无须胭脂水粉、艳彩流光,这素面朝天的水乡小镇不就是一曲淙淙涌动的和谐乐章吗?且看岁月的冲刷沉淀,留下这几多梦一般的沉醉。
(一)老缸灶纪事
那时爷爷家还是用缸灶煮饭做菜的。一个破洋盆,糊上一圈竹园里的泥巴,便是个烧火的好家伙。
我特别喜欢在冬天烧这缸灶,炖些传统年菜,如笋干烧肉、红烧猪蹄之类,要慢火炖上几小时。掇条小板凳,坐在缸灶前,一可以取暖,二可以闻闻火那又暖又稠的气味。
火势渐温,便往灶里塞柴火,我喜欢手滑过火舌边缘那种暖洋洋的感觉。爷爷说,柴要架空了放,火才烧得旺。我总是在两旁摆好两段木头,再往上架一块小木头,看着火苗从引火的刨花上着起来,抱住木头,一股一股向上伸着脖子。
有时忘了添柴,火近熄了,就选几根干燥的细柴,最好是细竹瓣,搁在焦木上,端起爷爷自制的火筒,对着焦木上的火星使劲儿吹。火星一吹便通红透亮,碰上柴就着起来。竹子做的火筒,一头常伸进灶里,被熏得乌黑,另一头呢,早已让爷爷那板刷胡子打磨得精光,一点儿也不扎人。菜熟饭香便不加柴了,朝里扔两个小番薯,等火星将它们蹭完,也就熟了,香气诱人,叫人垂涎欲滴。缸灶上缓缓升起的淡淡炊烟,虽然并不显得幽远,却是一片和谐的氤氲,一种淳朴的召唤,唤我回家。
(二)菜花地里菜花香
第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油菜,而后,眼前是一片金黄。也不曾注意那小小的菜花是怎样一点一点挣脱苞衣的束裹,又是怎样一点一点将那鲜亮的颜色向大地展露。所有的菜花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夜之间,金涛翻滚,一片海洋一片潮。
小时候,常在菜花地里玩耍,捉迷藏啊,逮田鸡啊,掏鸟蛋啊⋯⋯还有玩过家家时把用菜叶裹着的小虫吃进肚里去,在头上插满菜花唱歌跳舞,在田沟里摔个“嘴啃泥”,晃荡晃荡爬起来,眼泪稀里哗啦往下掉,却还咧着嘴喊“不疼”⋯⋯
为什么偏偏喜欢菜花呢?普普通通的模样实在称不上高雅,但它总给我一种亲切、温馨的感觉,那股浓浓的、油油的土地的味道也不知能否称之为“舌”。我嗅着,直感觉是外婆土土的乡音在耳边萦绕,舒服极了。
浓郁的菜花气息,清新的泥土味,母亲疼爱的责备,小伙伴不见不散的约定⋯⋯落满了我童年故事的菜花地哟,这样的温暖和谐,叫人一想起就心醉。
(三)锣鼓声声迎新娘
有回正逢隔街的大伯家里嫁女儿,那样的迎亲场面真是久违了,敲锣打鼓的,迎亲送亲的,队伍拉了长长的一条街,喇叭、唢呐,大镲小钹,咚咚锵锵,整条街都热闹起来了。两旁的街坊都出来瞧新娘,新娘已经改穿白色的婚纱,不像以前那种红到底的绣花嫁衣,也不盖红锦帕,一层轻纱下,可以看到她欲笑先羞的红脸庞。
堂屋里摆满了嫁妆,漂亮的新棉被叠得整整齐齐,有一人多高;全新的脸盆、脚盆、矮柜辣红辣红的,贴上了自家剪的“喜”字;新铜盆里装满了枣子、桂圆,还有老布包裹着的、漆得油光锃亮的新马桶⋯⋯无一不泛着喜气,让人看着,心里就乐开了花。
锣鼓声近,新娘与家人告别。母女俩双手紧握,最是欢喜的日子里,却频频相顾,期期艾艾,声泪俱下。成家的喜悦,离别的苦楚,是怎样的欢乐,又是怎样的伤心与不舍啊!
锣鼓声拥着载着新娘的小轿车沿街缓驶,红色的祥云轻轻浮在小镇的上空,悠悠飘移。敢情它们也穿上了盛装来看这喜事?天色渐晚,小镇倒映在盛着万家灯火的小河里。满耳都是白日里热闹的锣鼓声,昭示着新的和谐与安详。小镇醉了。
茶水微凉,遐想。
是什么挂住了天边的一弯月亮?是水乡阁楼的屋角;或只是浅浅的一道流水,漫过石阶上的青苔,留下一丝波痕,星光点点,向人声处流淌;或只是二月的阳光披散在未化的雪上,有如缓缓移动的金色流苏,微风撩起几缕融洽。
有哪种和谐可以像水乡小镇那样,一桥一水一人家,让人如此留恋?它将“和谐”二字诠释得质朴而又纯粹,就连一棵青草、一丛野花,都有一抹和谐的霞光。
名师精评
这是一篇讲述“和谐”的获奖作文,选材独特,布局巧妙。
“和谐”,是一个带有哲学意蕴的词语,与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也有着“心意”相通的默契。这篇文章独特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未选择最好下笔的议论文文体论述“和谐”的内涵与意义,也并未以记叙文的文体叙述生活中能凸显“和谐”的事件,而是借鉴了小说的结构,以散文化的语言,通过追溯过往,将冬天烧缸灶、春天在菜花地里玩耍、目睹乡亲嫁女三件看似无关的事以诗意的语言组织在一起,让看似“不和谐”的事情变得和谐。无论是冬天缸灶里跳动的火焰,还是春天菜花地里活泼的背影,又或是江南水乡红红火火的嫁女仪式,作者以优美流畅的语言让事件本身成为一个融洽、和谐的存在,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使它们成为一串项链上相连的珠子,虽然大小、光泽、质量有所差异,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将各自的优点放大,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成长历程中,有过乡村体验的人是幸福的,因为那里是全人类的故乡。乡村没有城市里到处都是的坚硬水泥壁垒,那里的生活如同一首长篇抒情诗,“和谐”的意蕴流淌其中。作者以小标题的方式将文章主体内容分为三个部分,文章开头描述了作者冬日早晨坐在阁楼小窗前边品茶边回忆发生在水乡小镇的故事,结尾写月上梢头、茶水微凉,时间、地点相互呼应。全文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文笔悠扬,布局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