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具有文学底蕴的作文

2023中考必备作文 |“文学底蕴”系列写作解析,文学作文初中

小编有话说:2022年江苏南京的作文分为两种小作文和大作文的考察点都打破了常规出题形式。小作文比较贴近生活,尤其是疫情缘故,很多人都学会了洗手,很多人也听说过或看见过正确洗手的方法。所以在描写这类日常话题的说明文小作文时,要写清楚流程,一定要使用说明方法,文章重点理清逻辑关系。表述完整,不要出现病句。

我们今天的作文讲解主要集中在分值较高的大作文上,

真题在线

1、小作文

为洗手台上的关于如何正确洗手的标签,撰写一篇说明文。(120 字,9 分)

2、大作文

以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底蕴,以“×× 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 可以是探寻、小议,写一篇文章。(600 字左右,45 分)

真题解析

2022 年南京中考作文打破了往年出题模式。为洗手台上的关于如何正确洗手的标签,撰写一篇说明文。这篇小作文比较简单,疫情缘故,很多人都学会了洗手,很多人也听说过或看到过正确洗手的方法。撰写这篇说明文,要写清楚流程,一定要使用说明方法。文章逻辑关系清楚,表述完整,不要出现病句。

以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文化底蕴,以“×× 身边的文学踪迹”为题,×× 可以是探寻、小议,写一篇文章。这篇作文题,有一定的审题障碍,×× 不是某人,而是探寻或小议,当然也可以是别的词,最好填动词。审题难度集中在题目后半部分,如何理解文学踪迹?“踪迹”的含义是行动所留下的痕迹。这道题和苏州的作文题,有相似之处(苏州题:请以“学问藏在 ________ 里”为题,写一篇文章)。文学踪迹其实包含的信息很宽泛,可以写城市发展的轨迹,可以写某座建筑或某个人留下的踪迹。还有注意“身边”这两个字,最好写南京的历史遗迹及人文故事。经常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一定有话说,了解南京历史文化的同学,应该有话说。一位考生表示,本次的作文题具有一定挑战性,想要写出高分还是有一定难度。“我写的题目是‘小议身边的文学踪迹’,从科举制里的一些文章去追溯文学文化的发展,体现那时人们的报国壮志。”这位同学说。另一名考生另辟蹊径,在朱自清、杜牧等作家或诗人的文学作品中,找寻秦淮河的踪迹,体现南京秦淮文化背景下的儿女情长与家国情怀。

立意角度

小编有话说:首先,小作文是一篇解说性的说明文,这提醒语文老师在语文作文教学上要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训练;其次,大作文题很有地域特色,南京被列为“世界文学之都”,文化资源丰厚,文学成就卓越,文化名人荟萃,南京在全国文学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再者,题目开放性比较强,对于喜欢历史,有文化底蕴的考生来说,发挥的余地很大,可以纵横捭阖,一气呵成,大多数同学也可以找到话题,从某一个遗迹进行阐述、考证等。

对于半命题作文,考生可以写“探寻”“小议”“感受”等,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行文。“这篇作文要求同学们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南京为什么能评为‘世界文学之都’?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不管是四大名著还是唐诗宋词,都跟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前五回描写金陵风物的就有 30 多处,‘金陵十二钗’是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形象。”姚卫伟老师列举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夫子庙,曾经是曹雪芹曾祖父的私家宅院、后来被袁枚买下定居的随园,南京古城墙等等,这些都可以引发学生抒发感想,发表议论。考生可以从一个点切入,夹叙夹议,展现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搞清经典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就要“既把握经典,又凿破经典”。苏东坡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是其文学的高峰。他因乌台诗案,几乎丢掉性命,被贬谪到黄州,从生命中嚼咀出一团火光,在火里、水里、油里浸泡,才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刚石式的名篇。在《水调歌头·赤壁怀古》中,他用长江、明月祭奠“人生如梦”的生命。

标卷范文

(一)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

二月的天空阴冷不定,挂在树梢的云朵也泛着些寒意,翻开几卷书页,风便自轻,雨便带着漫天的芳草气息,一同酝酿在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里。云飞涛走,岁序不言,一卷书划过心头,如清波般无痕,如一灯明月,长居心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本书,无数充满智慧和色彩的文字,无不吸引着我。起初喜欢上阅读,与书结缘,是幼时在病床上,父母为我轻声朗读童话故事的时刻,文字背后的世界使人心驰神往,那里不仅有人情恩怨,有风烟如画,有情深似海,也有纯粹的未来。

文学是一幕美妙绝伦的夕阳西下,温暖深沉,金黄耀眼;文学是一轮莹柔皎洁的月挂梢头,晶莹洁白,美好纯净;文学是一席纷纷扬扬的二月飞雪,干净剔透,轻盈典雅;文学是一盏淡淡萦绕的早春香茗,敦实厚重,甘甜绵长;文学是一张高悬端正的白帆,披荆斩棘,踏浪远行;文学是一杯穿过千年的竹叶青,像悠悠的时光,那是书籍所蕴含的力量。

与文学相伴,与古典共行,和无穷无尽的书籍遨游在文学的世界里。曾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也曾抛下过作业投入书的海洋;曾偷偷攒钱去买书,也曾为了几本书和妹妹闹脾气。爱书,借书,爱阅读,会阅读,于是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好阅读,于是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为阅读,因为书籍,多彩了我的青春。

因为热爱,所以在这条道路上执着向前;因为热爱,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竞赛中闪光;因为热爱,所以在日复一日的向前奔跑中不忘本心,在慢慢的阅读中把时光珍藏;因为热爱,所以在历史悠悠五千年中寻到中华文明的代代荣光;因为热爱,所以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在无涯的荒野里,恣意奔跑;因为热爱,所以在青山隐隐、流水悠悠的夕照乡村中听到那份最纯净的文学的声音。

它像一束雨后的光,照在湿漉漉的大地上,散发出青草的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卷书轻掠无痕,书中真言记心间,它如一灯明月,洒向溪边,如一只清蝉,回旋青丘。书自轻风来,像叶落风起,纷飞之间,乍自欢喜。

当文学成为一种信念,便会有“一灯明月一只蝉,一卷经书一世界”。

名师点评:引入事例,紧密扣题。本文由概写“翻开几卷书页,风便自轻”“文学是一幕美妙绝伦的夕阳西下”“与文学相伴,与古典共行”,引出作者的观点:当文学成为一种信念,便会有“一灯明月一只蝉,一卷经书一世界”,亮明了观点,简洁干脆,点题扣题,值得考生学习借鉴。语言灵动,大气磅礴。本文语言整散结合,各种句式交错,形成了一种参差的美。语言表达简练生动,用词准确鲜明,举例要言不烦,读来感觉作者文采斐然,“温暖深沉,金黄耀眼”“干净剔透,轻盈典雅”……文章多处使用四字词语,长短句结合,具有语言美。

(二)

《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

南京从孙权建都开始就引起世人的瞩目,悠长的历史孕育出无数文人墨客,文人墨客又增添了南京的文化底蕴,使得南京城大大小小的公园、纪念馆数不胜数,构成一个专属南京的文学世界。

走在城南的乌衣巷,你的耳边就会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上著名的王谢两大家族就曾生活在这里,而今只有一座不大的“王导谢安纪念馆”以供凭吊。馆内古色古香,仿佛带你穿越到东晋,如此众多的文学家在你面前一一展现:形容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山水诗派的鼻祖谢灵运……更别提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了!馆内“曲水流觞”还原了王羲之与朋友在崇山修竹流泉间饮酒作诗的场景,风雅无比。

唐代大诗人李白亦曾多次游览南京,写下不少关于南京的诗歌:“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金陵这个江南佳丽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改过去豪迈的文风,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李白。

位于大行宫的“江宁织造府”虽地处闹市,内里却非常清幽。这里曾是鼎鼎大名的贾家,他的后代更是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曹雪芹。馆内有一个专门介绍《红楼梦》人物及故事的场馆,采用现代化的光影技术,打造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美轮美奂的场景:黛玉进贾府、看西厢记、贵妃省亲……即使没有读过此书的小童把这个馆一一看完,也会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朱自清的《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张恨水的《丹凤街》《秦淮世家》……都是近现代关于南京的文学著作。

家住六朝烟水间,那个古典风雅的文学世界仿佛就展现在你面前,等你去探寻……

名师点评:内容生动,含义丰富。作者的文章标题是“探寻身边的文学踪迹”,一上来就给人不一般的感觉,诚如作者所说“走在城南的乌衣巷,你的耳边就会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含义非常丰富。语言自然,流畅和谐。文中的一些话语,都是寻常之语,但是自然清新:“金陵这个江南佳丽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改过去豪迈文风,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李白。”偶尔变化,也是明白易懂,反而大大增强了述志明理的力度——“馆内有一个专门介绍《红楼梦》人物及故事的场馆,采用现代化的光影技术,打造出一个个惟妙惟肖、美轮美奂的场景:黛玉进贾府、看西厢记、贵妃省亲……”更显作者语言功力之不菲。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啦,有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可以给老师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