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静
2023中考必读经典作文|“静一点”系列题目解读,静作文600字初三
一、真题在线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个写作任务,按要求写作。
常常有这样的情境——
太吵了……静一点。
太闹了……静一点。
太烦了……静一点。
【任务一】
以“静一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写作标准:
☆侧重写实:
(1)紧扣“静一点”合理选材,中心明确,价值观正确;
(2)写清楚事情的过程,细节真实,详略得当;
(3)思路清晰,语言连贯。
☆侧重虚构:
根据题目“静一点”构思,写清楚人物的困境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冲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动面对冲突,结局是什么。
【任务二】
以“静一点”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标准:
(1)围绕“静一点”表达明确的观点,观点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
(2)论据经得起推敲,使用的论据要能支持论点;
(3)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论证合乎逻辑,思路清晰;
(4)如果写演讲稿,还要做到:心中有听众。
要求:
(1)按照写作标准写作;
(2)文章不少于 500 字;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二、真题解析
动与静, 快与慢, 进与退, 得与失……看似矛盾,其实相通。也许生活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但生活就是这样子。本题考查的是以“静”为话题的作文。围绕核心词“静一点”,结合材料中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回忆自己是否碰到过外界吵闹、烦躁的情况。为了解决这样的情况,学生可以谈一谈自己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寻找自己内心的宁静。
写作时,我们要打开写作思路。如大自然的宁静之下,却隐藏着勃勃的生机。种子在悄悄发芽,花儿在潜滋暗长;小兔在地洞里熟睡,蚕蛹在丝被里变化,大地的诗歌啊,从来就不会停下。人需要宁静,不仅是出于身体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洗去尘世的喧哗,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不让心灵蒙上太多的灰尘而老化。宁静也是一种美,不喧哗、不耀眼,却如海一般平静、深远,是美的升华。静中蓄势,蓄势待发,你做好准备了吗?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有人总是停留在学习的表象,没有感受到学习如一道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还可以写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做招摇的枝,而做静默的根系。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喧嚣中找到一片诗意的栖居之所。总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立意角度
1、挑选自己成长过程中有意义的事件,可以是浮躁的学习心态,对名誉的过分渴求。在这些吵闹中你不断失败,于是你意识到了只有静下心来,抛却对物欲的渴望,脚踏实地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或者通过记叙自己失败的经历,从古人中汲取静的可贵性,从而调整心态。根据作文要求,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两类文体中自由选择一类进行写作,而擅长逻辑思维的考生则可以选择议论类文体进行写作。议论文需要清晰地点出自己的观点,比如面对生活的诱惑,我们应该学会以平静的态度淡然处之。可以举相关的名人事例,如陶渊明面对浮躁的官场,回归山野之中,安心与自然相处。
2、富有联想能力、对生活有感知力的考生可以选择发挥空间比较大的记叙类文体的写作。写记叙文时,需要记叙完整的事件,为了解决人物内心的矛盾,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得自己“静一点”,注意运用人物描写与细节描写。写记叙文可正面选材,自己因为做到内心宁静,所以摒弃了外在的喧嚷与影响,内心始终坚定,最终获得了某种成功。也可反面选材,自己一直内心浮躁,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左右,一直做不到内心的宁静,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有始有终。在家长或老师的教育下,自己改正了这个毛病,知道了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
3、选择议论文的考生可根据提供的文字,围绕“静一点”创设不同的生活场景,如:外界太吵了,因此需要安静;外界太闹腾了,因此需要安静;心情太烦躁了,因此需要安静。应围绕“静一点”来阐明需要安静的原因,并就此展开议论。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面对环境的嘈杂、内心的纷扰、世事的繁杂等生活困惑,我们应去体验“静”的力量,安静一点,平静一点,宁静一点,去充分发现生活的静美,去坦然面对生活的得失,去坚持梦想的追寻,去坚守一种不能放弃的信念。
四、标卷范文
(一)
《静一点》
性格大大咧咧的我,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但也常常漏洞百出。还好有书法的抚慰,才让我一点点安静下来,从静中汲取力量。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悄悄平复心底的热,提起毛笔写下一个字:静。我突然回想起书法让我寻找到安静力量的那个瞬间。
那是一个忙碌的星期六,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数不胜数。我上完足球课,又要来上毛笔课。气喘吁吁地跑到班上,我急匆匆地开始写字。那天写的是静。看到同学们写了好多,我的心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更别说写好字了。看着写得最差的我,妈妈一怒之下说:“重新再写!”这次,我提起毛笔,吸满了墨,深吸一口气,提笔写下第一笔:一。这时,微风吹来,带来了夏末时的暖和初秋时的凉。抬头看一看窗外,树叶已有了淡淡的黄,隐隐约约又有了桂花香。又写下一个笔画。猛然间,天地静了。我缓缓地运着手腕,一阵墨香,一寸一寸,沁入宣纸的纹理,一层一层,弥漫整个屋子。深吸一口气,一个轻盈的顿笔,再稍稍用力,向下滑去,一顿,再一钩,就是第十画了。“只剩下一笔了!静下来!”我自言自语。果真,如我所念,在我平缓的呼吸下,状态比以前更好了。
这时,阳光照在了字上,未干的墨迹闪闪烁烁,像是太阳长衫上抖落的细碎金光。突然,一阵风吹,吹干了纸上的墨,也吹走了我的浮躁。整个世界都静了下来,是睡午觉的时候了。最后一个竖钩。笔尖在纸面上细细地摩挲,像磨坊里榨油一般,墨越磨越香,香气直潜入人心底。写完了,字迹工整,一笔一画,入木三分。一笔,一墨,一纸,一砚,馥郁墨香,自心底而来。
回想起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书法,让我一点点安静下来,帮我找回了那份从容与淡定,让我从静当中获取了力量。
名师点评:细节真实,叙述流畅。作者选择了任务一,将学习“静”字书法的过程写成了一篇记叙文。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的方式引出下文,接着铺垫了作者学习书法前焦虑的心情,增强了叙事的合理性,也跟后文作者真正安静下来写书法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第二、三段作者详细描写了书写的动作及心理状态,大段的细节描写和富有节奏感的语句让整个过程清晰、流畅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情感真切,语言细腻。作者对这一次书法练习过程的详细描述,不仅反映了作者喜欢书法的真实感情,也体现了作者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描写细腻、流畅,富有文采。
(二)
《静一点》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的世界越来越纷繁复杂,太多新奇的事物让我们眼花缭乱,让我们沉迷于其中。此时,我真想说一句:让我们静一点吧!让我们回归内心的平静,以淡静的态度来面对嘈杂的生活,这样才能够找回真实的自我,重新体悟那个失去已久的美好世界。
静一点,让我们不再迷失在名利之中,而是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生活。昔古往今,大智近妖而淡泊如水者,唯诸葛孔明也。当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时,扶蜀之大厦于将倾,功绩千秋,但他仍碎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告诫自己。他做到了,终生淡静不求名利,死而后已,孔明终得明一方。淡泊,造就了孔明,他只留给我们一个瘦弱而伟岸的背影。
静一点,让我们回归生活的本真,发现生活的诗意。鸢飞戾天者,汲汲于功名,患得患失,使自己倍受煎熬。但陶渊明却保持淡静平和之心,毅然辞官。他悠闲——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他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安于天命——乐夫天命复奚疑!正是他的淡然,使他超脱于世俗之外,通过一篇篇不朽的诗篇发现生活的诗意,留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背影供我们赞叹。
静一点,有助于帮助我们沉下心来,专心致志。蟹六跪而二螯,何等强大,能在水中横行,但它用心躁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及观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何也?用心一也。一,即为淡静专注。蟹什么时候最红?并非烤好盛于盘中时,而是在水下骄横浮躁,横行霸道时。人亦复如是,为什么不淡静处世,集中全心,像蚯蚓那样引导自己走向美好生活呢?
学会静下心来,你会发现更美好的人生。
名师点评:逻辑顺畅,思路清晰。本文围绕关键词“静一点”,选择诸葛亮淡泊、陶渊明悠然、螃蟹焦躁三个例子论证“学会静下心来,你就会发现更美好的人生”的主旨,论述思路清晰流畅。全文为“总—分—总”结构,首段提出观点,尾段重申观点,中间三段以分论点形式展开,结构合理,逻辑通畅。举例恰当,紧扣主题。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进行论述,一是淡泊明志的诸葛亮,二是悠然自得的陶渊明,三是骄横霸道的螃蟹,前两个正面论述了“静一点”会发现人生更多美好的观点,第三个从反面论述了该观点。本文事例选取、运用恰当,并且都符合文章主旨。